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們是秘密戰線的英雄,是出現在《風箏》片尾的黑白照片

他們是秘密戰線的英雄,是出現在《風箏》片尾的黑白照片

熊向暉(1919—2005)

熊向暉(1919年4月-2005年9月9日),原名熊匯荃,安徽鳳陽人,生於山東省掖縣(今萊州市),清華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國共產黨情報工作龍潭三傑「後三傑」之首。1936年11月在清華大學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時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清華分隊負責人之一。1937年12月,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到國民黨胡宗南的部隊「服務」,從事秘密情報工作。

1939年3月至1947年5月,任胡宗南的侍從副官、機要秘書,成了胡宗南的親信,負責處理機密文電和日常事務,起草講話稿。1943年,熊向暉獲得了一份胡宗南為進攻陝北地區而作的戰略部署的情報,並立即報告了黨組織,黨中央向外界及時揭露了這個陰謀,使之破產。在長期的情報工作中,巧妙地送出國民黨"閃擊延安"、"西安軍事會議"等諸多重要情報,為挫敗國民黨反共陰謀、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保衛中共延安黨中央等屢建奇功。1947年7月,熊向暉被胡宗南派赴美國留學。

新中國成立後,熊向暉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開始了他20多年的外交生涯。1982年從調查部和統戰部副部長的崗位退下後,受榮毅仁的再三邀請,熊向暉出任了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副董事長兼黨組書記。2005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朱楓(1905—1950)

朱楓(1905-1950),女,原名貽蔭,小名桂鳳,後改名朱諶之,字彌明,浙江省鎮海城關朱家花園人,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帶頭參加遊行示威等反帝愛國活動;1937年七七抗戰開始,拋棄舒適生活,投入救亡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底舉家去武漢,次年初參加武漢共產黨領導的新知書店工作,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极參加革命活動,曾在香港從事地下情報工作。1949年11月,朱楓化名朱諶之,接受黨組織的派遣,前往台灣執行秘密任務。1950年,因叛徒蔡孝乾的出賣而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酷刑拷打和威逼利誘,她始終堅貞不屈。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馬場町刑場被殺害,終年45歲。

1950年7月,由時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簽署,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朱諶之同志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朱楓被追認為革命烈士。2011年7月12日,朱楓的骨灰從台灣送回到家鄉寧波鎮海。

張露萍(1921—1945)

張露萍,原名余薇娜、余家英,化名余慧琳、黎琳等,1921年出生於四川省崇慶縣(今崇州市)。1937年,16歲的她經中共川西特委負責人車耀先保送到延安軍政大學受訓,1937年11月,在車耀先和黨組織的幫助下,張露萍奔赴延安,先後畢業於陝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張露萍受中央社會部委派到重慶,進入中共中央南方局軍事組,歸葉劍英直接領導。進入南方局不久後,張露萍就接到了組織安排的任務:聯絡已經打入軍統機關內部的張蔚林、馮傳慶。期間,張露萍等人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南方局交代的各種任務。

1940年張露萍身份暴露被捕,戴笠對張露萍用盡酷刑,也沒能從張露萍口中得到任何黨的機密。1945年,年僅24歲的張露萍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沈安娜(1915—2010)

1915年,沈安娜出生在江蘇泰興的一個書香門第。 1932年畢業於江蘇省泰興中學,1939年入黨。1935年,打入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任速記,為黨搜集情報。1938年至1949年,在周恩來的指派下,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作速記員,以國民黨特別黨員身份作掩護,在國民黨核心機關戰鬥,在蔣介石主持的黨、政、軍、特高層會議上為黨搜集大量重要情報。1946年在重慶獲周恩來嘉獎,1949年獲中共中央集體通令嘉獎,1989年獲國家安全部為長期堅持在隱蔽戰線作出貢獻的無名英雄頒發的榮譽獎章及榮譽證書。由於沈安娜的出色工作,並從未暴露,也因此被譽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

上海解放後,沈安娜繼續在黨的秘密情報戰線上工作,1983年,沈安娜從上海市國家安全局的工作崗位上離休,2010年6月16日,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享年95歲。

黃慕蘭(1907—2017)

1907年,黃慕蘭,原名黃彰定,字淑儀,出生在湖南瀏陽一個開明之家,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北伐前夕,黃慕蘭逃婚後在漢口投奔宋慶齡、何香凝領導下的婦女運動,19歲擔任了漢口婦女部的部長,1927年國共分裂之後,被命令轉入地下工作。1931年,黨組織委命她為中國人民革命互濟總會的營救部長,與潘漢年單線聯繫,承擔營救被捕同志的任務。她秘密營救關嚮應、周恩來、七君子等;組織香港名人大撤退;策反蔣緯國。兩度被捕。

1955年因受潘漢年案牽連被捕入獄,關押長達17年。1980年獲得平反,認定黃慕蘭於1926年入黨,1933年脫黨,按1951年重新入黨計算黨齡。2017年2月7日,黃慕蘭在浙江杭州辭世,享年110歲。

陳璉(1919—1967)

陳璉(1919-1967),陳布雷最小的女兒。陳璉年輕時很激進,她不顧父親的反對考入杭州高等學堂。由於她對國民黨政策不滿逐漸接觸共產黨。1939年7月陳璉加入共產黨。同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大,1942年赴重慶中央大學。1946年陳璉畢業赴北平貝滿中學作教師。1947年8月10日與袁永熙結婚,同年9月24日兩人因涉嫌為共產黨間諜被捕,解赴南京。在她父親陳佈雷的疏通下,蔣介石准予特赦。

新中國成立後,陳璉任青年團中央委員,但陳璉的丈夫袁永熙卻屢遭打擊。1956年袁永熙被錯劃為右派。在壓力下,陳璉被迫與袁永熙離婚。1962年8月陳璉離京赴上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文教處處長。1967年,陳璉在文革風暴中自殺身亡。1979年3月21日,中共上海市委為陳璉舉行了平反昭雪大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尚文化 的精彩文章:

慈禧的真實面貌,所有人見過的人都說美?原因其實很簡單

TAG:愛尚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