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來一次,你是否想做個無拘無束的孩子?
想起童年,每天和小夥伴們一起摸爬滾打,上房揭瓦,不亦樂乎,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那是一段生命里最無憂無慮的日子。
稍大一些了,有了父母和學校的約束,成天被家長和老師逼著看書寫作業,心裡很不情願的想著:「要是每天都玩,別的什麼都不用幹了該有多好。」
上了高中,一邊面臨文化課的壓力,還被父母抓去上各種興趣班,每天都覺得自己特別辛苦,「如果我有興趣我自己就會去學,不逼迫我的效果要好很多!」
這些想法都是我們的內心寫照。
如今我們長大了,自己工作賺錢,很多人都覺得我現在有錢了,一定要讓我的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我的表姐一家就替他們的女兒囡囡踐行了自己小時候的願望。
家庭聚會的時候,微醺的表姐夫頭頭是道地說起自己的育兒經。
「咱們家的女孩,一定要富養,咱們辛苦這幾年,不就是為了她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我從來都是鼓勵孩子釋放天性的,不壓迫他上任何興趣班,學什麼鋼琴啊畫畫啊,她不喜歡都沒有用!」
所以我上小學的外甥女,去過的國家比我還要多,爬過高山見過大海,在挪威看過極光在北海道滑過雪。
待人接物落落大方,碰見老外也能自如交流。
囡囡還很喜歡跳舞,見面就給我劈個叉下個腰,讓我驚詫又羨慕,她的童年過得這麼快樂又多姿多彩。
GIF
但是最近,每每見到表姐,她臉上總是愁雲慘淡的。
她說,囡囡似乎是到了叛逆期,跟她說什麼都聽不進去,總是一臉不耐煩,一不合她意就摔東西。
因為表姐總是給囡囡請假帶她出去看世界,課業落下了很多,囡囡也不願意補習,回家就玩平板電腦也不寫作業,姐夫總是說,不要逼孩子做事情。
讓表姐左右為難。
再見囡囡的時候,我說囡囡你給我劈個叉吧,小外甥女卻說「跳舞太累了,我已經不學了「。
我覺得很可惜,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敢多嘴。
只覺得姐夫說的「快樂教育「明明是個好事,但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快樂教育≠富養
近年來,「女孩要富養「,」男孩也要富養「這樣的標題總是吸人眼球。
其實做父母的,什麼時候都想給孩子最好的,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哪個媽媽不是恨不得把心都給寶寶。
在這種語境下鼓舞著無數的寶爸寶媽給孩子用最貴的東西,無不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其實,用金錢來證明自己對孩子的愛,這本身就是很愚蠢的。
更嚴重的是,這不僅會讓孩子以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還會讓孩子產生金錢就等於愛的錯覺。
同事李姐為了讓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把小孩轉到私立小學去學習。幾周以後,孩子不耐煩地對她說,「媽媽你以後送我去上學就停在路口就可以了,我自己走過去「。
李姐說這麼冷的天你自己走過去幹嘛,我就調個頭也不麻煩。
她兒子卻說」別人家開得都是賓士寶馬,我不想讓別人看見我坐這個車去學校。「
孩子在自己的小環境里有心理負擔,李姐也很生氣,又有些羞愧。她不知道自己省吃儉用供兒子去上學,怎麼就落了個這樣的下場。
其實給孩子符合自己經濟水平的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用盲目跟風去追求最貴的,也不用刻意降低生活標準。
富養並不能讓孩子真正快樂,能用金錢能衡量的快樂,從來都是低級的,也是短暫的。
如果一定要富養,也請你用愛來富養你的孩子。
快樂教育≠放養
以為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的人生無拘無束,是家長們對快樂教育的一個誤解。
快樂教育不是所謂釋放孩子的天性,不管不顧的任他們發展,這是家長自己的懶惰,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所提倡的快樂教育,經常被不明就裡的父母理解得過於狹隘。
以為快樂教育嘛,就是讓孩子開心就好。面對孩子不好好學習等問題,家長也覺得孩子還不懂事,等他們長大一些,有興趣了,自然就會好好學習。
可是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惡勞,趨樂避苦,成年人也無法克服的弱點,小孩子怎麼可能自我完善。
快樂教育,是要家長們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去刻意引導、啟發、培養孩子的學習樂趣,發現孩子的潛能與特長,誘導孩子快樂成長。
這是要建立在父母很了解孩子之後才能做到的。
如果只是不走心得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帶他們遊山玩水,而不去關注他們的內心,關注孩子們面對新鮮事物的每一個微小的反應,家長是很難做到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的。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說人的需求從低級到高級,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超越的需求。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如果沒有刻意去引導,去言傳身教的影響他,孩子的需求就會停留在低級的需求中,滿足於吃了什麼好吃的、玩了什麼好玩的。
因此作為父母,如果你只想讓孩子做他們會快樂、開心的事情,基本就是,除了吃喝玩,孩子什麼都不想做了。
其實我們很多人長大以後,都會理解當初父母對我們的用心良苦。如果不是父母的管教,我們也不會成長為現在這樣的人。
拿我來說吧,上小學的時候,我和幾個小夥伴都是和父母一起坐班車去學校。一般都是大人坐在一起,小孩坐在一起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但是我父親要求我每天早上必須跟他坐一起,聽他給我講唐詩宋詞。
我還和他吵過一次,但是沒拗過他。
後來發現,有時候聽聽這些故事自己也會覺得挺有意思的,當遇到他解釋我也聽不懂詩詞,父親只說你盡量背下來,以後會發現有用。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受益遠不是多背了的那些句子,而是那些路程上的時光讓我比其他小朋友擁有更多與父親的親密交流。
讓我在成長過程中,一直是個很有安全感的孩子。
如果再選一次,我並不想做個無拘無束的孩子。
我知道不是父母的督促,很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我都堅持不下來,而他們也一直尊重我的意願,不是一味地強制我做什麼,而是為我做一個領路人。
我的小侄女囡囡,我不知道她長大以後會不會怪爸媽沒有讓她堅持學舞蹈,而是那麼輕易就放棄了。
有時候小孩子只是一時的懶惰,他們並沒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能力。
畢竟,她有那麼好的底子。
跳舞的時候,也笑得那麼快樂。
關於孩子該放養還是圈養的,一直是寶爸寶媽關注的一個話題。
其實教育孩子的方法,沒有對與錯,只有適合與不適合。
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能一以貫之的方法能對付所有的孩子呀。
放養和圈養都不是好方法,因為在這兩種方法中,都沒有看出對孩子的尊重,對孩子內心的探索。
當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社會」這個概念的。
他們帶著原始的慾望與動物性,想要摸索這個未知世界的一切。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讓孩子充分釋放自我還是壓制他們的天性呢?
幾乎所有的寶寶天生就喜歡在海邊玩沙子,但是家長們似乎總是忘了自己小時候有多喜歡跳進沙坑,經常因為怕臟,阻止自己的孩子玩沙。
家長們說,沙子總是很容易進到寶貝的眼睛、耳朵里。
玩得高興了,揚起的沙子弄得寶貝頭髮里都是,真的是好難洗啊!
可是就因為這樣就要剝奪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權利么。
沙子,對小朋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他們可以觸碰到自然的產物,用水對沙石去塑性,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捏制、堆砌各種自己喜歡的造型。
孩子是不會一瞬間長大的。
你給他一個過程,讓他能充分體會在當下這一刻的快樂,這不就是每個父母的心愿嗎?
即使沙子會弄到眼睛裡,當孩子試過一次,知道疼、不舒服,他對「沙子」的物理屬性就會有多一層了解。下一次孩子就會知道,沙子很好玩,但是我不想疼,所以就要注意不能把沙子放進眼睛裡、嘴裡、耳朵里。
通過對每一個元素的了解,孩子正在形成對世界的初步認識。
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陪孩子一起玩沙子的時光,讓他體會到多麼單純的快樂。
長大以後,怎麼也補不回來。
今天的《家長會了沒》,
有一個你正需要讀的繪本故事。
好的繪本,會讓你發現,不同年齡段的人讀它,都有自己特殊的感悟。
這個故事,就叫做《野孩子》。
有個小女孩,大家都不記得她是怎麼來的,不過都認為這是件好事。
整座森林都把她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
鳥兒教她說話。
大熊教她吃東西。
狐狸教她玩耍。
所有的動物都傾盡所能教會了小女孩很多的生存本領。她過得非常開心。
有一天陌生的「動物」把小女孩接到了城市裡,他們覺得她好奇怪。
她也覺得他們很奇怪。
她變得說話不對,吃東西也不對,玩也不對。
小女孩越來越不明白,也越來越不開心。
她受夠了,逃了出去。
每個人都記得她是怎麼走的,也認為是一件好事。
這個快樂的野孩子,在森林裡幸福地生活了下去。
如果孩子從小就充分釋放天性,他必定成長為一個不適應社會規則的人,以後再想去改變,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
而對這個野孩子來說,從前學到的一切,並沒有錯,只是環境變了,她從前會的所有東西都不適用了。
家長要理解孩子有時候看起來很幼稚的行為,吃飯的時候會把頭探進碗里,醬料弄得全身都是,是因為他還沒有能力,也沒有學習到,正確的方式,或者說社會規則的方式是怎樣的。
這時候,所有急切地責罵都是無用的。
如專家喵姐所說,行為與環境,應該是相匹配的。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放養——完全釋放孩子的天性,也不能過多地干預孩子,壓抑他們的個性。
因為好逸惡勞是每個人的天性,適當地管束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
在適當的年齡階段,給孩子釋放自己的機會,讓他自己去尋找萬物的法則,承擔所做事情的後果。
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喵姐還介紹了更多的秘訣。
想知道什麼是自然後果法嗎?
想知道怎樣算是成功的教育嗎?
通往孩子心靈的鑰匙,
讓我們一起去慢慢探索!
鎖定2018年01月27日,
中國教育電視台
周六晚上19:30的《請教請教》
帶您走進《家長會了沒》
精彩內容,即將呈現!
繪本時光 閱見未來
掃二維碼 關注繪本時光
我們千挑萬選出適合寶貝的精美繪本,
領讀世界經典故事,
記錄萌娃與圖畫書相遇的瞬間。
願同各位寶爸寶媽,
陪著孩子共同成長!
TAG:繪本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