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前 德幫美打造空中航母的歷史真相

二戰前 德幫美打造空中航母的歷史真相

原標題:二戰前 德幫美打造空中航母的歷史真相


二戰前,來自德國和美國的頂尖飛艇工程師曾為美國設計建造了兩艘「飛行的航空母艦」,不過,隨著兩艘「空中航母」接連出事,美國最終結束了這個冒險的項目。前不久,研究人員利用水下機器人在海底找到了其中一艘的殘骸,德國電視二台為此拍攝了「空中航母」紀錄片,揭開了德美共同打造「空中航母」的歷史真相。


一戰後,協約國在1919年的凡爾賽和平談判中籤訂協約,禁止德國建造用于軍事用途的新飛艇。此前,德國的齊伯林伯爵曾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硬式飛艇———LZ-l號。1915年,德國出動LZ-38型「齊柏林」飛艇對英國進行空襲,開戰略轟炸先河。


禁令曾一度令齊柏林公司陷入困境。不過,公司的繼任人雨果·埃克納繼承已逝的齊柏林伯爵遺志,把目標轉向了民用飛艇。1923年,齊伯林飛艇公司走向美國,與當地的輪胎企業固特異建立了合資企業。為了使公司在美國打開局面,齊伯林飛艇公司派出卡爾·愛因斯坦和他的12人小組前往美國的新公司。



雖說當時的齊柏林飛艇並不是精確武器,即使在最好的條件下,航行、目標選擇和投彈瞄準仍很困難,不過,在沒有雷達的情況下,能在空中做長達數月巡邏飛行的飛艇無疑對美國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美國設想擁有一支飛艇編隊,能迅速跨越海洋和陸地運送戰鬥機去打擊正在靠近的敵人。美國人認為,「空中航母」可以大大提高空中偵察能力,特別是用來對付日益強大的日本海軍。美國海軍希望用「空中航母」在太平洋沿岸築起一道空中防線。

1919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為海軍建造「謝南多爾」號飛艇和從英國購買飛艇的議案。1923年,「謝南多爾」號飛艇從美國得克薩斯州工廠起飛,標誌著美國海軍飛艇項目正式鋪開。可是「謝南多爾」號還沒用多長時間,就在1925年9月3日一次公益活動中遭雷擊墜毀。至於從英國買來的ZR-2號飛艇則沒等交付,就在1922年8月的一次試飛中燒毀,連帶艇上16名美國學員也成了殉葬品。


無奈之下,美國海軍只能把陸軍從德國買來的LZ-126號飛艇據有己有,更名為「洛杉磯」號。由於「洛杉磯」號表現卓越,美國海軍部在1925年提出新造軍用飛艇的要求,可是正趕上美國政府削減預算,在飛艇事故頻發的情況下,國會對這個撥款800萬美元的大項目拖而不議。直到3年後,國會總算同意建造兩艘大型飛艇,它們分別命名為「阿克倫」號和「梅肯」號。美國為這一項目撥出了600萬美元(這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算巨資了),以造出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巨無霸。這份訂單落到了齊伯林飛艇公司與固特異的合資公司手中。



首艘「空中航母」「阿克倫」超級飛艇的機庫設在美國俄亥俄州,足有5個足球場那麼大。卡爾·愛因斯坦設計了一個獨特的飛艇:該巨型飛艇有239米長,有多個雙翼。飛艇內部載有4架戰鬥機,並在所謂的「著陸機庫」中載有第5架。


首架「空中航母」還採用8個邁巴赫發動機,每個發動機有560馬力。飛行時,它的時速可達到133公里。在德國,齊柏林使用未加壓的純凈水煤氣作燃料,艙內填充的氣體是氫。而在美國,燃料用的是汽油,填充氣體則採用昂貴的不易燃的氣體———氦。

1931年8月8日,這是一個受人矚目的日子。20萬人來觀看「阿克倫」號的首次航行。人們看著飛行員爬進飛艇,發動引擎,轉動把手。「起飛了!」觀禮台上,立即想起雷鳴般的掌聲。之後,兩架戰鬥機從飛艇肚子中飛出,更令觀眾稱奇。


然而,「阿克倫」號卻命運多舛。1932年5月,「阿克倫」號首次遭遇事故,在降落到加利福尼亞州的一處基地時,受炎熱的沙漠影響,3名飛行員不能準確降落,兩人從高處墜下,當場死亡。1933年4月的一個傍晚,「阿克倫」號正在進行常規訓練,突然,一股強烈的氣流將它吹到了海面,飛艇頭部朝上,尾部卻掉進了海中。隨即,飛艇斷裂,艇上近百名官兵只有3人倖存,飛艇計劃的倡導者海軍少將、海軍航空局局長莫菲特也不幸遇難。第二艘在風暴中墜落


第一艘「空中航母」的悲慘命運沒有降低美國人的熱情。第二艘「空中航母」———「梅肯」號更加豪華。它長240米,直徑約40米,有堅固的鋁合金外殼,容積達18萬立方米,裡面是12個充滿氦氣的大隔間,從而讓這個龐然大物可以在空中飛行。


「梅肯」號還可搭載5架寇蒂斯公司生產的F9C-2型「雀鷹」雙翼戰鬥機,這些飛機通過鉤子與飛艇銜接。儘管總重達到200噸,但由於採用8台動力強勁的汽油發動機,飛艇每小時的飛行速度仍可達到129公里以上。


1934年7月,羅斯福總統乘坐「休斯敦」號巡洋艦去夏威夷,「梅肯」號的艇長聽到後一時興起,竟然臨時搞了個演習,要飛行員在太平洋上尋找總統的艦隊。功夫不負有心人,飛行員找到了總統的艦隊,愛出風頭的飛行員甚至用「俯衝轟炸」的方式為總統空投了一份當天的報紙,表現甚是高調。有人要把「梅肯」號的艇長告上軍事法庭,但羅斯福卻沒有生氣,因為這證明「空中航母」的偵察能力很強。

1935年2月,「梅肯」號正式成為加利福尼亞海岸的空中力量的一部分。然而,厄運也很快降到了它頭上。2月12日下午,「梅肯」號結束訓練正準備返回舊金山基地,途中突然遭遇異常強風,飛艇尾部3個氦氣囊被刺破。「梅肯」號失去平衡,氣囊中的氦氣迅速泄漏,飛艇很快開始頭上尾下地墜落。好在艇尾首先墜入海面,大多數乘員得以鑽出飛艇,爬上救生艇逃生,只有兩人不幸遇難。「梅肯」號在苦苦掙扎40分鐘後,最終沉沒。


雖然這些「巨無霸」擁有比當時飛機大6倍的航程,時速比普通水上飛機快2/3, 但兩次大風帶來的悲劇,以及德國「興登堡」號飛艇1937年在美國新澤西出事,讓美國上下對「空中航母」的質疑無法消除,美國政府最終放棄了這一項目。連前文提及的「洛杉磯」號也被封存起來,直到1939年被海軍除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鯤鵬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震撼實拍:穿甲彈的真正威力 清晰組圖

TAG:鯤鵬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