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研讀》第71期 論語里仁篇第五

《經典研讀》第71期 論語里仁篇第五

GIF

里仁篇第五

原 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注 釋

惡乎成名:即如何能成其君子之名。惡,是如何的意思。

終食之間:指一頓飯的時間,片刻。

造次:匆忙、倉促。

顛沛:挫折、貧困。

義 釋

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並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這一章值得研究者們仔細推敲.

今 譯

孔子說:「富貴是人人所喜愛的,但不應該得到卻得到了,君子將不享有它。貧賤,是人人所厭惡的,雖然不應該得而得到了,君子也不拒絕它。君子如果離開仁德,又如何成其為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片刻時間會離開仁德,倉卒急忙時如此,艱苦困頓時也如此。」

主 旨

孔子論君子求仁的工夫。

引 述

富與貴人人喜愛,貧與賤人人厭惡,這兩句話純粹是事實判斷,並沒有說明它的價值,是好是壞,是對或不對。不憑正道,雖然可以脫貧,也不應該有這樣的妄想,應該是價值的判斷。有沒有這樣的事實,並不能保證。

富貴或貧賤,並不是人人都能夠自行掌握的。孔子說過:財富如果可以求取,就算執鞭的職務,我也要去做(《述而篇》),因為財富是不可求的,所以孔子才篤守平生的志願,那就是一時一刻,都不違背仁。循正當的途徑獲得富貴,是一件好事。為了尋求富貴而違背仁道,就成為一大壞事。富貴,貧賤本身無所謂好壞,完全看怎樣得到的過程。

孔子不排斥求取富貴,他只是反對採取不正當的手段或途徑,來獲得富貴。甚至於認為,就算獲得不正當的富貴,也應該捨棄,不能夠享有。

生 活 智 慧

(一)富貴或貧賤,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價值。我們的評斷標準,應該擺在這個人獲得富貴的途徑,是不是正當?如果是,就很有價值。相反一個人貧賤的原因,如果是正當的,我們也應該禮待他,不能看不起他。

(二)正當的手段,便是仁道,也就是秉持仁愛的精神,所走出來的途徑。換句話說,只要過程充滿了仁愛,所採取的方法也很正當,不論富貴或貧賤,都值得我們敬佩。

(三)最要緊的,應該是不能為了富貴而違背自己的良心。任何人只要時時憑良心,不為富貴的目的而不擇手段、在過程中違背仁愛的原則,那才是君子的良好修養。

建 議

不能因為喜歡富貴,便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去爭取,以免不憑良心而自作自受,承受很多惡果。

別 裁

(1)富有顯貴,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確的方法獲得它,君子是不會接受。貧窮卑賤,是人人都厭惡的。如果不能從正確途徑擺脫它,君子是不會逃避的。(2)富和貴,人人嚮往,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貧和賤,人人厭惡,不以正當方法擺脫的,不要逃避。(3)富和貴當然是人們所想要的,但不是行「仁道」而得到了它,那麼,也是不應當擁有它的;貧和賤當然是人們所厭惡的,如果履行仁道而得到了貧賤,那就是道的原因,是不能擺脫的。目前,基本有以上三種理解,不知是否合乎樓主之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州理工國學會 的精彩文章:

《經典研讀》第72期 論語里仁篇第六

TAG:蘭州理工國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