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當孩子失去好奇心,家長要做的是幫TA建立「Yes頭腦」

當孩子失去好奇心,家長要做的是幫TA建立「Yes頭腦」

看點「家長對孩子總是有很高的期望:要幸福快樂,要有情緒自控力,學習成績好等等,但卻不知從何下手。下文作者認為,家長可以試著幫助孩子建立起「yes頭腦」,可以在情緒平衡、抗挫能力、自省自知、共情能力四個方面改善孩子的性格特質。

編譯丨沈弈樵 編輯丨李臻

當孩子失去好奇心,家長要做的是幫TA建立「Yes頭腦」

我對孩子的期望是那麼高:要幸福快樂,有情緒自控力,學習成就,社交技巧,還要有強烈的自主意識等等。簡直不知從何下手。孩子具有什麼樣的特質才能使他們今後的人生幸福美滿,充滿意義?

我們隨時隨地都能聽到這樣的疑惑。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自立自強,有遠見卓識的人。他們希望孩子不僅懂得關懷他人,更能明白如何堅持立場;他們也希望孩子不僅能學會獨立,更能在成熟對等的感情中獲得幸福;他們更希望孩子不會被人生中的小挫折壓垮。

真是事無巨細啊,也讓身為家長(或是老師)的我們壓力重重。那麼,我們應該從哪裡入手呢?

書籍《The Yes Brain》對家長們的教育問題交上了答卷。書中的核心觀點是,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yes頭腦」,從而在四個方面改善孩子的性格特質;

當孩子失去好奇心,家長要做的是幫TA建立「Yes頭腦」

情緒平衡:即孩子管控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孩子藉此能減少情緒失控。

抗挫能力: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和艱難困苦時,可以從中恢復的能力。

自省自知:即審視並理解自己的能力,利用這種能力孩子能學會如何做出正確決定,並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共情能力:理解他人觀點,且能在合適的時機採取行動幫助他人的能力。

在《The Yes Brain》一書中,我們探討了一些實際方法,告訴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些特質,以及如何教給他們重要的生活技能。通過學習,你一定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擅長情緒管理,更具抗挫能力,在審視自己時更能自省,並且對待他人更能共情。

當孩子失去好奇心,家長要做的是幫TA建立「Yes頭腦」

「Yes頭腦」作為一個基於科學的教育方法,旨在幫助孩子對世界積極說「yes」。該理念致力於鼓勵孩子勇於接受新的挑戰,擁抱新的機遇,接納自己,並開拓自身的無限可能。

教育專家Dan曾在演講中要求聽眾在他重複說一個單詞時閉上眼睛,用心感受自己對單詞的肢體反應與情緒感應。他接著就開始尖銳地一遍又一遍地說「no」。他重複了七次,接著換成了溫柔地說「yes」。最後他叫聽眾睜開眼睛,談談自己的感受。

聽眾紛紛表示,在聽「no」的時候,他們感覺自己心靈堵塞,不快,緊張,有防禦衝動,而當Dan開始肯定地說「yes」時,聽眾們感到自己舒展,冷靜,放鬆,心情更明亮了。

他們的面部肌肉和聲帶放鬆了,呼吸頻率和心率也正常了,並且他們感到自己更坦誠了。(你也能閉上眼睛自己做做這個實驗。或許你也能叫親戚朋友來幫忙。要仔細注意在聽到「no」換成「yes」時的身心變化。)

截然不同的兩個回應——「yes」和「no」——能夠讓你對我們所說的「Yes頭腦」有個初步認識,同樣的,也對「No頭腦」有了一定了解。

當孩子失去好奇心,家長要做的是幫TA建立「Yes頭腦」

拓展開來,縱覽生活,你會發現「No頭腦」讓你在和他人互動時頭腦非常活躍,專註於自我防衛和自保會讓你勇氣大增,讓你接觸世界和學習新事物時都會感到防衛和自閉,這也意味著你也無法聆聽、做決定或是關懷他人。

你的神經系統會激活戰鬥-逃跑-僵直-昏倒的反應:戰鬥表示反擊,逃跑表示迴避,僵直表示暫時按兵不動,而昏倒表示崩潰並陷入無助。上述任何一種應激反應都可能被激活,使得你無法與他人積極交流。這就是「No頭腦」會讓你陷入的境地。

相反地,「Yes頭腦」的思維方式來自大腦不同的迴路,使人提高接受能力而非抗拒心。科學家用「社交系統」來指代這一系列幫助我們積極與他人互動的神經迴路。

有了接納能力和積極的社交系統,我們會發現自己能用更強大、清晰和靈活的方式應對挑戰。有了「Yes頭腦」,我們就能接納一種平靜閑適的心態,使自己能更好地吸收、接納並學習新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