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演義評六韜「龍韜」——奇兵第十

三國演義評六韜「龍韜」——奇兵第十

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

《六韜》相傳為商周時期呂望所著,呂望又名姜子牙,由於其傑出的政治、經濟、軍事才能以及其特殊的歷史貢獻,呂望被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縱橫家追封為始祖,故而被尊稱為「百家鼻祖」。《六韜》以周文王、周武王與呂望的對話形式論述治國、治軍之道,是現存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瑰寶之一。老宋將以評論的形式,利用簡潔的《三國演義》典故及人物事迹,向《六韜》這部集百家思想大成的經典致敬!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道,大要何如?

太公曰:古之善戰者非能戰於天上,非能戰於地下,成與敗,皆由神勢,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夫兩陣之間,出甲陳兵,縱卒亂行者,所以為變也;深草蓊翳者,所以逃遁也;溪谷險阻者,所以止車御騎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擊眾也;坳澤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無隱者,所以戰勇力也;疾如流矢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也;詭伏設奇,遠張誑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也;因其驚駭者,所以一擊十也;因其勞倦暮舍者,所以十擊百也;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強駕長兵者,所以踰水戰也;長關遠候,暴疾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囂者,所以行奇謀也;大風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後也;偽稱致使者,所以絕糧道也;謬號令與敵同服者,所以備定北也;戰必以義者,所以勵眾勝敵也;尊爵重賞者,所以勸用命也,嚴刑重罰者,所以進罷怠也,一喜一怒,一賞一罰,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調和三軍制一臣下也;處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阻險者,所以為固也;山林茂穢者,所以默往來也;深溝高壘,糧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故曰,將不仁,則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明,則三軍大傾;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三軍失其備;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故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者,兵弱國亡。

武王曰:善哉!

老宋譯文:

周武王問姜子牙:「用兵的方略,大致有那些方面呢?」

姜子牙說:「自古善於用兵的人,不是能上天入地,成敗之機全在於神奇的態勢,領悟他的人昌盛,忽略他的人滅亡。

雙方對陣,各自陳兵列陣,操縱士兵打亂隊列,是用來陣型。草木茂盛,是用來隱遁逃脫。河水阻隔,是用來阻礙對方的車騎。關隘山林,是用來以少勝多的。溝壑沼澤,是用來隱秘行藏的。佔領開闊地帶,是為了與敵軍一決雌雄。出擊如射出的弓箭一般,迅雷不及掩耳,是為了令對手措手不及。詭異地設下埋伏,遙遠地引誘敵人,是為了擊破敵軍擒獲將領。化整為零,是為了擊破強大的敵人。藉助對手的恐懼的弱點,用來以一敵十。藉助敵人的勞苦睏倦,用來以十當百。奇功巧匠打造的器具,是用來渡過大河,越過深水的。強弩長槍,是為了跨越河流作戰。遙遠地派出偵察兵,如疾風般出擊,是為了攻城略地。擊鼓喧囂,是為了使用奇妙的計謀。藉助風雨,是用來前後夾擊,多方進攻。冒充敵人使者深入其後,是為了截斷糧道。冒用敵軍號令,身著敵軍服色,是為了準備逃跑。作戰一定要把握義的原則,這樣才能鼓勵眾軍向前,鎖定勝局。高官厚祿的賞賜,是鼓勵大家得勝立功。嚴刑重罰,是為了防止有人懈怠。喜怒分明,賞罰分明,文武兼備,緩急有度,是用來規整三軍和約束臣下的。深處高聳敞亮的地方,是用來預警守備的。保證險阻,是為了穩固守衛。佔領茂密森林,是為了隱蔽行藏,暗中往來。深溝高壘,糧草充足,這才是持久守衛的條件。

所以說,不明白戰爭攻伐的策略,就談不上對敵。不能巧妙分兵移動,就談不上出奇制勝。不明白治亂的區別,就談不上變幻莫測。所以說,將帥不仁德,士兵不親近他。將帥不勇敢,士兵便不會精銳。將帥沒有智慧,全軍便會遲疑不定,將帥明達,三軍如瀑布傾瀉而下,將帥做不到精妙細緻入微,那麼三軍便會失去戰機,將帥不謹慎警戒,三軍都會失去戒備。將帥不強大,三軍都會玩忽職守。所以將帥掌握三軍的命運,三軍與其同治,同亂。獲得強將賢臣,國家昌盛,沒有強將賢臣,國家便衰敗。」

周武王說:「太好了。」

老宋評語:

本篇從將帥的用兵之道闡述了戰爭勝敗的關鍵在於將領是否明達,是否勇敢,能否用謀等等方面。兵法有雲,兵不在多,而在將之調遣,便是體現將領在戰爭中至關重要的地位。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支軍隊的意志力往往與其統帥的意志力是相同的,將帥善於統兵,知用兵之道,則軍隊便有個生命,三軍將士願意為之生,願意為之死,這樣才能使軍隊真正成為強有力的軍隊,才能無往不利。

三國歷史中有一位非常值得一提的名將,雖然他的一生非常短暫,但是在這短短的一生中,他所展現出軍事素養,不管是在為將帥的修養方面,還是在戰略戰術指揮,士兵訓練作戰方面,都可以說是無可挑剔,他組建了歷史上最早的特種部隊之一陷陣營,他便是高順。高順在三國演義中著墨不多,可以說是划過長空的一顆璀璨星辰,他的戰績雖然沒有太多記載,但是這並不影響他一生的輝煌。高順自從跟隨呂布,常驅千名陷陣營步兵,不管是野戰還是攻城戰,這支訓練有素,整齊劃一的特種部隊總是能帶給主公好消息,三國演義雖然沒有過多地評價高順,但是我們從三個方面便可以窺豹一斑,首先高順擅長領兵,其部下陷陣營便是很好的佐證;其次高順與張遼同在呂布帳下效力,高順在時,張遼竟一直默默無聞,可見張遼對高順的能力是自愧不如的;第三便是呂布在下邳被曹操擊敗,高順與呂布張遼等盡皆被俘,張遼號稱名將,在接受曹操優待之後便傾心投降。而與他不同的是,高順從頭至尾一言不發,直到曹操將其斬首,這份沉默說明了什麼?是忠臣不事二主的氣節!還有何可言?高順不愧名將,既然戰敗,又何須多言?高順的這個舉動,恐怕不知比張遼要高大多少呢!

本篇為奇兵第十,所謂奇兵,出奇制勝的意思。將帥明用兵之道,能巧用一切可利用之物,如山川,大河,險阻,關隘,天候等等,最終的目的便是出奇制勝。三國後期名將鄧艾在個人才能上雖然比不上號稱幼鱗的姜維,但是鄧艾卻利用其出奇制勝之計,偷渡陰平,滅亡了三分天下之一的蜀國,成就了不世奇功。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政權在各派系的爭權奪勢之中,已經風雨飄搖,更兼接連北伐,連年征戰已經使百姓不堪其苦,國力衰弱。姜維只手將天補,率領一干老臣,扛起了諸葛亮興復漢室的大旗,但是一切的一切已經證明,蜀國已經無力回天,姜維死守劍閣,只能做到阻礙鍾會的大軍入川,一時間令鍾會一籌莫展。此時作為副將的鄧艾受到鍾會的排擠,卻心有不甘,主動請纓率軍偷渡陰平,正是所有人都認為鄧艾此舉為天方夜譚的時候,鄧艾卻堅信自己能夠成功,他親自率軍,挑戰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果然上天不負有心人,鄧艾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蜀國境內,這更加打擊了蜀國殘餘勢力的士氣,蜀將一路望風而降,鄧艾一路披荊斬棘,終於來到了成都的門前,迫使蜀後主劉禪開門投降。鄧艾熟知用兵之道,才能出奇制勝,這與本篇奇兵所論之道甚相符合。

用兵之道貴在審時度勢,貴在將明,將智,將勇,將通,將變,能做到這幾點的將帥是賢能之將,國有賢將,國興,國無賢將,國亡,古來有之,願諸君共勉。

Ps:老宋譯文及老宋評語皆是老宋個人言論,如各位看官有不同意見,歡迎批評指正,老宋怪談時刻期待您的關注!

GIF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