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並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並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而是知識的匱乏,限制了我們的思維空間。

安逸

寫了幾天的心智模式——潛意識——阿賴耶識」終於寫出了點眉目,雖然還是不能算是讓自己滿意,但目前想要表達的內容,基本上可以描述清楚了,我把繞口,難以理解,以及讓人不自覺的皺著眉頭去看的理論內容,盡量稀釋一下再講出來。

其實這是混合了行為學,心理學和佛學的一個大雜燴,心智模式、潛意識、阿賴耶識這三個概念風馬牛不相及,雖然名詞用的不一樣,其實想要表達的內容是連貫的,如果想要表達清夢,得是由淺入深,由表入內的順序展開,而它們的相互依存方式則是由內向外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阿賴耶識是所有「識」的主人翁,是精神世界與物理世界混合的根本淵源。宇宙萬有由此而出生,也還滅而歸化於它。它是一個「生生不已」、「生滅不停」無止盡的倉庫。

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最表層的「心智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模式。

最近在網路上經常看到這樣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用來自嘲因為貧窮而無法想像到的一些事物。其實並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而是知識的匱乏,限制了我們的思維空間。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思維定勢,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如何採取行動,如何做出選擇,是於周圍世界如何運作的既有認識,我們通常自己很難察覺到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我們行為的影響。

心智模式可以稱為「習性」,也可以稱為「業力」。

這並非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決定我們觀察事物的視角和做出的相關結論的行為方式。

說了一堆的理論,先來分享一個小故事。

雨後,一隻小蜘蛛很艱難地向牆上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還是一次又一次的向上爬,儘管一次又一次的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幽幽地嘆了一口氣,自言語道:「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終日忙碌卻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說:「這隻蜘蛛真是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過去?我以後可能不能像它一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有事情不再往牛角尖鑽。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並願意重新面對他最害怕的挑戰。

為什麼三個人在觀察同一件事後,看法、心理反應、行動會如此不一致?

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故事中的三人心智模式的不同,對外事物的認知角度不同,思考問題的路徑不同,所以最終採取的行動也截然不同。

我個人觀點從不贊同大家去算命,去看星座命理,再給大家講這樣一件事情。漢斯.艾森克教授,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挑選了2000多名占星學院的學生,要求他們提供自己的出生日期,並且寫出自己的性格特徵,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因為所有的學生無一例外的都與自己的所屬星座性格描述完全相符,艾森克開始懷疑自己的實驗結果,因為他找的全部是學占星的學生做的實驗,這結論不能當標準實驗結果。

於是他又開始了下一個實驗:實驗的對象是1000名孩子,他們幾乎不可能聽說過性格和星座之間的關係。這一次,調查結果有了顛覆性的變化:孩子們的性格特徵與星座毫無關係!

這個實驗結果狠狠地打擊了占星學界,他們原來被認為是「占星學的代言人和保護神」的心理學家,卻突然倒戈一擊。對此,占星學界給出了他們自己的解釋:這些孩子還沒有成熟,還沒有發展出他們星座賦予的性格。

針對這個還擊,艾森克做了第三次實驗:這一次他選擇的調查對象是成人。這些調查對象對占星學的了解程度深淺不一。調查發現,如果調查對象很清楚星座對性格有何影響,他們的問卷結果跟占星學傳說的就非常吻合。相反,如果調查對象對占星學沒有太多了解,他們的問卷結果跟占星學傳說就不那麼一致了。

實驗進行到這個地步,結論已經相當明確:人們會因為對自己「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發展成那樣的性格。星座=性格的心智模式不僅讓他們看到那樣的世界,也讓他們相信那就是自己的性格,然後按照那樣的性格來生活,最後真正成為星座描述的人。

簡單來說,人們真的會變成自己覺得「應該成為」的人。由此可見心智模式對我們的改變,實在是太強大了。

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我們的眼睛持續地在閱讀,但是我們的大腦並沒有加工所有的文字。我們只提取了部分文字,然後自己填補了其餘部分,但這足以讓我們順利地閱讀。

美國神經生理學家沃爾特·弗里曼發現,由感覺刺激引起的神經活動在大腦皮層中消失了。這意味著我們的大腦從外界接受信息,然後又拋棄它們中的大部分,只使用其中一小部分來建立一個內心世界來代表外界的世界。這樣,我們好像戴著一副看不見的鏡片在看世界,鏡片過濾掉大部分的東西和信息,我們通過自己的內心來填充這個世界,就好像你填充字母一樣。

如果你是一個孕婦,你會突然發現滿街都是懷孕的人;包括看到的雜誌,網路信息,都是與懷孕有關的信息,如果你買了一輛大眾汽車,你也許會驚奇地發現滿街都是大眾汽車!

然而並不是孕婦和大眾汽車突然就多了起來,多的其實只是我們想看到的那一部分罷了。

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自己構建的世界而已,《周易·繫辭》上說:「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簡單地說,你永遠只能看到所謂的真實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如果我們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那我們又是如何處理這部分的呢?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在一條狹窄山路上,一個貨車司機正在爬坡,已經開了三個小時,他有點昏昏欲睡。就要到坡頂的時候,迎面來了一輛車,車上的司機伸出頭來,伸手指了一指,對他大喊了一聲:「豬!」「嗚」的一聲,兩車擦肩而過。他的瞌睡一下子醒了,他馬上伸出頭,沖著車的背影大聲罵道:「你他媽的才是豬!你們全家都是豬」!他得意地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下坡路,天啊,一群豬!他剎車不及掉溝里去了。

對面的司機只是告訴他前面有豬,但是固定思維定勢的司機以為這是一句侮辱的話。

如果把人腦比作一台電腦的話,這個司機腦子裡運轉著自己內心的程序,所以當他接收到「豬」這個信息的時候,這個程序迅速地構建出來一個「對面司機罵我是豬」的世界,於是司機迅速反應「你他媽的才是豬!」這讓他失去了躲開危機的機會——其實別人的意思是「小心前面的豬」!

為什麼會這樣?也許因為這個司機有過被罵的經驗,又或者是在他的辭彙庫中,「豬」就是和罵人聯繫在一起。總之,我們按照自己過去的經驗和記憶,處理我們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後在我們腦子裡面構建一個自己的世界。

你有這樣的體驗嗎?你有沒有看到一件事情,然後馬上反應說:「哦,那一定是……」事後才發現那是一個錯誤的看法,而你其實失去很多機會?那就是因為你的大腦構造了一個錯誤的思維模型。

我們用一個固定程序來處理進入大腦的信息,然後根據經驗和記憶構建出一個我們假設的世界模型,再對這個假設世界做出反應。簡單地說,我們給自己創造了一個世界模型!然後根據這個創造出來的世界生活。這是我們大腦的工作原理。在很多時候,我們能用這個方式來快速處理非常複雜的問題,比如圍棋高手根據經驗和棋路(他自己構建的圍棋模型)來處理能與計算機抗衡的計算;但是有些時候,這個模型也會讓我們犯一些明顯的錯誤,比如說司機撞豬。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同上一個班的學生收穫卻完全不同?為什麼同看一本書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同樣是一個機會有人視而不見有人馬上行動?

為什麼同卵雙胞胎會有完全不同的命運?原因很簡單,雖然他們同在一個世界,但是他們的心智模式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就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使生活在一模一樣的外界世界中,我們也會感到完全不同的世界。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你正在閱讀我寫的文章,因為是我和你共同創造了篇文章。這篇文章對於你的意義是淡然一笑還是改變你的生命,也很大程度取決於你。

我們戴著不同的鏡片過濾世界的大部分信息,我們還用我們不同的經驗和記憶來解釋這些信息,搭建起我們內心的世界,並且以為那就是世界的真實狀況。佛經中有一句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說法,這句話翻譯成心智模式的說法就是,一切真實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型,而一切的心智模型對於你來說,都是實在的世界。

我們往往把這個稱為每個人不同的「思維方式」或者「思維定勢」。這個看不見的「鏡片」加上一套固定的「思維程序」所搭建的內在世界模型,就是我們的心智模式。

世界上的很多人,有各種奇怪的心智模式——有些人特別喜歡辯論、有些人特別喜歡找別人的缺點、有些人特別容易受傷害、有些人特別看不慣別人優秀,如果你接受就算了,可是你不僅不接受,你還生氣,這就叫「業力」。

搞清楚了心智模式,就不得不提到潛意識,因為正是潛意識的作用,導致了我們外在顯現出來的「心智模式」。那麼接下來再聊聊「潛意識」,潛意識這個詞是應用於心理學領域的專用辭彙,佛家不用這個詞,只講「八識」,分別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確切的講,潛意識這個概念並不完全等同於佛家的阿賴耶識,如果非要給一個界定範圍的話,他更像佛家說的第六識。

用小島打個不太準確,但比較容易理解的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島是我們能研究到的「心智模式」;隱藏在的水下的地面部分,就是潛意識;而島的最底層是作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

潛意識與阿賴耶識的共同之處在於:對於表層意識(也就是心智模式)都具有決定的作用,二者都決定人的表層意識,影響人的判斷,知覺以及思維方式。而確切的說,是阿賴耶識提供了潛意識,而潛意識的推動又讓心智模式發揮了作用。

我今天先避開阿賴耶識不講,因為篇幅太大,牽扯到前七識,不是小篇幅就可以講清楚的,那就繼續來講潛意識。首先潛意識並不能通過我們的隨意操縱,而控制它。潛意識是思維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絕大部分的選擇,以及許多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思維活動都發生在潛意識當中,這些潛藏在顯意識之下的進程,正是造成我們行為的所在。

希望大家不要覺得潛意識有多麼神秘,因為佛家的阿賴耶識由於我們對它非常的不了解,所以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其實這些都很好解釋。我們的心靈有其歷史,正如我們的身體有其歷史。比如,我們可能對人有闌尾感到奇怪。人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長闌尾?這是我們生而有之的東西。正如許多人男人不知道自己有胸腺,然而他們確實有。我們的阿賴耶識,像我們的身體一樣,是一間堆放過去的遺迹和記憶的倉庫。其實研究潛意識,就像解剖學一樣。

它只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領域,潛意識的存在,只不過是普通常識罷了。因為,一個孩子雖然不是生下來就有意識,但他的心靈也不是一塊「白板」,大腦生來就有確定的結構,其工作方式雖是現代的,但卻有著自己的歷史。大腦是在數百萬年的過程中建構起來的,它代表了這個歷史的成果。很自然,正如身體一樣,它也攜帶著這個歷史的痕迹,如果我們能摸索到心靈的基本構造,也自然就會窺見遠古心靈的痕迹。

其實我們人的思維在任何時刻,都能同時接納多達1100多萬條信息,然而即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我們也只能有意識的關注這其中的40條左右而已,我在這裡說一個自己的觀點,聲明一下,僅代表個人觀點,其實我個人認為,我們的所有思維活動都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所謂的「意識」其實只是一種「幻覺」,一個傀儡而已。換而言之,意識所起的作用只不過是在為潛意識的所作所為尋找一個解釋而已。

如果把意識比做指揮台上的「將軍」,置身於世界之外來觀察世界,以線性思維和語法邏輯來分析事物,那麼潛意識就好比數以百萬計的偵察兵,散步在世界中,不斷的發回潮水般的信號,引發瞬間的響應,這些偵察兵與周圍的環境之間沒有距離,完全融合於環境,且活動範圍十分廣泛,會滲透到人們的思維、和行動之中。

這些偵察兵足以塑造我們的世界觀,如同精神層面的GPS一樣引導我們,讓我們跟隨既定的軌跡前行,也就形成了我們固有的心智模式。

我們在不了解潛意識的時候,行為是受到潛意識控制的,它們替你思想、替你感覺——它們常常這樣做而我們卻無法控制它們。或者它們在起作用時,而我們並不知道它們的所作所為,我們只能看到這種發生於潛意識的情感過程的後果。所以,只有當我們充分了解潛意識後,就不容易再受到這種盲目力量的支配。

了解我們所有行為背後是潛意識在操控,就如同找到了電腦的「驅動程序」一樣。通過佛家所用的一些方式方法,比如內觀、禪坐、參話頭、以及念佛攝心等等的訓練,我們可以回到一種「初始狀態」,回到意識的「根目錄」下。在這種狀態中,盲目的行為將在明確的意識下暴露無遺,從而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可以克服焦慮、困惑、彷徨、浮躁等等表面上的行為,恢復自我,找到根本的原因,恢復人的價值,從而也得到了排除干擾及對自我的控制能力,這就是心理分析的基本方法。

接下來,我們再從潛意識回到心智模式,有一句話叫做:「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這句話是說那些善用智謀的人,要是沒點兒東西讓他思考,沒點兒精神體操讓他鍛煉,他就覺得沒意思;而那些善於辯論的人,如果沒有旗鼓相當的辯論對手,他就興奮不起來。

還有那些明察苛責的人,如果沒人發現他的缺點,對他凌辱責罵一番,他也興奮不起來。這些人,都局限在外物之中不可自拔。也就是:「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皆囿於物者也」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說,以上這幾句話特別深刻的說明了我們是如何「囿於物」的。

「囿於物」是莊子的名言,「囿」就是局限,也就是說先天心性加上後天經驗積累組合而成了不同的人格,這些不同的人格,都是莊子說的「囿於物」。也就是已經無數次來來回回的思維慣性,就會成為你的框架、你的行事風格、你的表達方式等等。

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是被困在自己形成的心智模式裡面,包括先天性(一個人出生就具有的秉性)和DNA遺傳性。所以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我們對情緒的表達,總是有某種特有的慣性。

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心智模式的控制,我們都是經過自己的主觀方式來觀察這個世界,所以說我們看到的可能是一個自己創造的「虛擬」世界。

只有透過各種返觀內視去了解,包括我們和他人的對比,見賢思齊,透過讀書、反思,去發現那些隱秘的、藏在內心深處的慣性思維,它是我們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限制我們成長的主要桎梏。

洋洋洒洒寫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目前我們所遇到的所有難題只是不當的心智模式製造出來的而已。因此,用製造問題的心智模式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必須要用更高層次的心智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如何用我們看得見的努力來影響摸不著的「潛意識」?我們可以逆向推回去,也就是說既然潛意識影響了我們的心智模式,那麼我們不斷的擴展和改進,不斷改變和打破固有心智模式,時刻察覺自己的每一個決定的背後,每一句話的背後,第一個舉動的背後,都有什麼樣的動機,雖然剛開始很痛苦,可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在一瞬間了解自己的真實動機,而不會再盲目的被固有的慣性心智模式牽著鼻子走。

這其實就是修行的一部分。

心食不二,萬物同源

民以食為天,食以素為先

GIF

每天教你做素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測試孩子的智商,有必要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