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索西域樓蘭古國消失之謎,真相令人意外!

探索西域樓蘭古國消失之謎,真相令人意外!

「樓蘭」這個西域古國名最早見於《史記》。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樓蘭國曾經是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羅布泊地區一個富庶繁榮的國家。它是絲綢之路的主要中轉站,城周綠樹環繞,水流清澈,水土肥美;城內寺院林立,商業發達。漢朝時,樓蘭國改名為部善國;三國時期,歸魏國管轄;西晉時期,部善王被封為歸義候;公元4世紀時,被零丁國所滅,部善國便從此消失了。到了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在《從軍行》中寫道: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時的「樓蘭」,早已尋不著蹤影了,只是西域的象徵罷了。元朝時,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儘管他對樓蘭很嚮往,但也無緣見到。樓蘭就這樣靜悄悄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千百年來,無數的考古隊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他們滿懷希望地在這片白骨遍地的不毛之地尋找著傳說中的樓蘭古城,但是每次都無所獲,失望而歸。有的考古隊甚至一去不復返,永遠地留在了荒漠之中。

直到1900年,神秘的樓蘭終於重見天日。那是瑞典的一支探險隊,隊員們來到了羅布泊一帶,帶路的嚮導愛爾迪克偶然發現了一處廢棄的古城遺址。第二年,這支探險隊又來到了這裡,並從中發掘出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古錢幣、糧食、絲織品、毛筆、陶器、竹簡等。考古學家對這些文物進行分析和鑒定,終於認定這裡就是樓蘭古城的所在。

1979年,我國新疆考古研究所組織的一支考古隊也來到了樓蘭,這座沉睡了數千年的古城慢慢蘇醒了。根據發掘記錄,古城遺址東西長335米,總面積10萬平方米。城牆與敦煌附近的漢長城相似,採用夯築法建造。城牆的四面有城門,城內有石砌的渠道。城區以古渠道為中軸線,分為東北和西南兩大部分,東北部以佛塔作為標誌;西南部以「三間房」為重點,三間房周圍散布著一些大小宅院。

從建築外形上看,這裡的佛塔與古印度佛塔相似,外形如同覆缽。在佛塔附近,考古隊採集到了許多精美的絲毛織品,西漢及東漢的五銖錢,各色飾珠,來自外國的貝殼、珊瑚等,還發現了木雕坐佛像和飾有蓮花的銅長柄香爐等物品。大量的文物表明,這裡確曾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樞紐,樓蘭古城往昔的繁榮景象也由此可見一斑。

「三間房」是古城中唯一現存的用土壘砌的建築遺迹。經過清理,這裡出土了織錦、絲絹、棉布和小陶燈等物品,另外還發現了一件比較完整的漢代文書。從文書的內容上判斷,這裡原本是一個官署。在三間房西南的宅院遺址中,考古隊發掘出了骨雕花押、木盤、門斗、木桶、牛骨、木紡輪、羊骨等。這些呈現在今人面前的眾多物品,都是樓蘭古城滄桑歷史和燦爛文明的見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考古隊在通往樓蘭古城的通道上還發現了一大批古墓,這些奇特而壯觀的古墓里存放著幾具完好的樓蘭女屍。這些女屍臉龐不大,高鼻樑,大眼睛,雙眼微閉,下須尖圓,體態安詳,幾乎個個都是風姿綽約的年輕姑娘。這些姑娘都全身赤裸,以毛織布毯裹住全身,以骨針或木針連綴為扣,雙腳穿短筒皮靴。她們的頭上戴有素色小氈帽,帽邊插著幾支色彩斑斕的雄鉀,帽緣綴著紅色毛線。墓中出土的器物種類很多,有木器、角器、骨器、石器、草編器等,其中木器包括碗、盆、杯和鋸齒形刻木等。

這些女屍是些什麼人?為什麼她們在這裡沉睡千百年保存得如此完好?歷史上的樓蘭本是一片肥沃的綠洲,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世代眷戀家園的樓蘭人被迫出走,使得盛極一時的古城驟然變為一座空城,以致被黃沙湮沒了數千年呢?……荒蕪的樓蘭留給了人們太多的難解之謎。從發掘出的文書中,考古學家了解到,當時樓蘭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水源日益不足,居民的口糧也越來越少。這一切都表明,在公元4世紀左右,羅布泊地區的自然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樓蘭人也曾和惡劣的自然環境鬥爭過,但終無回天之力,不得不放棄這個曾經美好的家園。那麼,這些樓蘭人後來遷居到了什麼地方?誰是他們的後代?直到今天,關於這些問題仍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為我們點贊!若對本文有不同的觀點或建議請寫在評論里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地歡迎您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加深入地探討,我們將為您推送更多優質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邊社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路邊社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