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尚書拒絕給太后改建寢宮,康熙大怒,賞雙眼花翎為後世敬仰
原標題:他是尚書拒絕給太后改建寢宮,康熙大怒,賞雙眼花翎為後世敬仰
清朝第一大帝康熙一生跌宕起伏,他幼年登基受輔政大臣挾持,親政後鬥倒鰲拜,廣修河道,勤政愛民。因為清初受戰火影響,百業凋零,康熙親政時,大清朝並不富足,國庫幾乎拿不出庫銀撫民。
當時東南十餘省廣受三藩之亂,藩王不僅不納貢,而且每年要向朝廷索要八百萬軍餉。大清朝當時每年除去必須開支後,只有一千兩百萬餘銀,俗話說三藩之用半天下,朝廷實屬難耐。當時陳廷敬任職戶部尚書,為人清廉,痛恨叛臣,他知道三藩實屬禍害,如果這樣繼續拖拉,大清朝必然被拖垮,最後被吳三桂所滅。
陳廷敬在朝堂大聲呵斥,當時索額圖要求修建太后的寢宮,陳廷敬只說兩個字,「沒錢」。大家都知道康熙是一位孝子,對待孝庄太后是言聽計從,修建個寢室是應該的。當時朝堂正在討論裁撤三藩,吳三桂獅子大開口要求一萬萬兩安置費,陳廷敬一心為朝廷,撤三藩他願意花十年籌集,除此之外絕不掏錢。索額圖聽到陳廷敬的答覆,立馬告知康熙,陳廷敬有大不敬之罪。大清朝面臨如此強敵,東南有三藩之患,索額圖不思考慮,利用此時機排除異己,康熙勃然大怒。
陳廷敬的言辭讓康熙很是欣慰,康熙熟讀論語,論語有此句經常被康熙讚歎。曰:賜不識也。昔萬乘之國,有爭臣四人,則封疆不削;千乘之國,有爭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爭臣二人,則宗廟不毀。父有爭子,不行無禮;士有爭友,不為不義。故子從父,奚子孝?臣從君,奚臣貞?審其所以從之之謂孝、之謂貞也。"國中有忠臣,經久不衰,陳廷敬就是一位忠君愛國,一切為朝廷社稷為重的爭臣。康熙賞賜陳廷敬黃馬褂和雙眼花翎,後世無詔,不得撤銷。
陳廷敬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清代澤州府陽城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後改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改為廷敬。
陳廷敬歷任經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曾擔任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
陳廷敬胸懷寬廣,公道正派,且口風極嚴。官居相位,不端架子,與周圍的同僚都相處得很好。周圍有才能出眾者,他均極力舉薦。康熙曾召各部大臣舉廉能官吏,陳廷敬舉薦的靈壽縣令陸隴其、清苑縣令邵嗣堯皆清官,頗有政聲,康熙遂將他們提拔為御史,又升為尚書。有人告訴陳廷敬:這兩個人廉而剛,剛易折,而且都是刺兒頭,有股怨氣,說不定將來會怨到你頭上。陳廷敬表示,剛一些,提意見多一些,有什麼不好,我不在乎。康熙對陳廷敬的為人為官都非常讚賞,誇他「卿為耆舊,可稱全人」
陳廷敬工詩文,器識高遠,文詞淵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編》收入《四庫全書》,其中詩歌二十卷,還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陳廷敬在家鄉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陳廷敬與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體相切磋,與著名詩人王士禎以詩唱和,「皆能得其深處,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寫的《晉國》一詩:「晉國強天下,秦兵限域中。兵車千乘合,血氣萬方同。紫塞連天險,黃河劃地雄。虎狼休縱逸,父老願從戎。」以回顧晉國昔時的強盛和山川的險要,歌頌了晉地人民同仇敵愾、保衛家園的愛國精神。
1684年授左都御史兼管戶部錢法,疏請改官錢以杜私鑄,免銅稅便民採礦,杜絕污吏貪侵害民。1685 年(康熙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陳廷敬上《勸廉祛弊請敕詳議定製疏》意思是說,奢侈導致貪污,節儉才能清廉。1685 年上《撫臣虧餉負國據實糾參疏》彈劾王繼文等等。陳廷敬因為受程朱理學影響很大,理學強調個人道德,具體到官場之中就是自身為官要清廉,對待貪官敢於鬥爭。
陳廷敬老家故居,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後因康熙皇帝兩次下榻於此,故名"皇城"。皇城相府是建於明清時期的官宦宅居建築群。
皇城相府從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間的260年中,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2007年,皇城相府成為AAAAA級游景區。
※三國稱得上"好"的六個人,第一名曾經授教卧龍和鳳雛,一生淡泊名利
TAG:游游史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