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我的三次任性,讓太平軍損失慘重
【歷史劉老師原創,非授權嚴禁轉載】
自古以來,很多人因為任性,執意去做某些事情,而到頭來捧得頭破血流、損失慘重。
太平天國的建立者洪秀全,就是一個任性的領導者。
為此,太平軍一連多次損兵折將,以至於實力大損,加速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下面,我們就來講述一下,在太平天國的歷史上,洪秀全的三次任性行為。
【一、執意孤軍北伐】
據《清史稿·洪秀全傳》記載,洪秀全在攻佔南京後,手中擁有六十多萬精兵,可謂是兵多將廣、兵強馬壯(秀全既破金陵,遂建偽都,擁精兵六十餘萬)。
而在正式定都南京後,洪秀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拜朱元璋的明孝陵,並且宣稱自己是大明王朝的後裔(稱明代後嗣,首謁明太祖陵)。
既然在天下人面前宣稱自己是大明王朝的後裔,那就需要用實際行動表示一下。
經過和東王楊秀清商議,洪秀全決定派遣部分人馬北伐,直搗清王朝的老巢——京城。
此時,太平軍的勢力範圍還非常的有限,就連南京周圍的幾個省份,還沒有被自己所掌握。
所以,太平軍的著名將領羅大綱便建議,希望可以在佔領南方九省、無後顧之憂後,再專心北伐(先定南九省,無內顧憂,然後三路出師)。
不然,雖然太平軍現在兵多將廣,也經不住四面開花般的軍事行動,遲早會吃不消的。
而且,只派出一支孤軍北伐的話,後勤保障就是一個大問題——萬一糧草不足、或者被清軍的優勢兵力所圍困,都會對這支孤軍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若懸軍深入,犯險無後援,必敗之道也)。
然而,對於羅大綱的建議,楊秀清和洪秀全都沒有聽從。
最終,洪秀全、楊秀清選擇了能征善戰的四位將領——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曾立昌,率軍北伐。
這四位,不僅是太平軍的主要軍事將領,而且還都是太平天國的丞相(遣偽丞相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曾立昌率眾北上)。
臨行之時,洪秀全還勸誡他們,不要貪戀沿途的城池,要全速前進,爭取早日拿下京城(秀全詔之曰:「師行間道,疾趨燕都,無貪攻城奪地糜時日」)。
咸豐三年正月,太平軍的北伐軍正式出征。
果然,不久後北伐軍就遇到了糧草短缺、士兵減員和缺少外援等嚴重問題。
咸豐五年四月,孤軍奮戰兩年多後,林鳳祥、李開芳等北伐軍將領,先後死在了清軍悍將僧格林沁的手中。
最終,太平軍的北伐軍全軍覆沒,洪秀全佔領清王朝都城的計劃,也就此宣告失敗。
北伐軍的全軍覆沒,不僅讓太平軍失去了數萬精銳人馬,更是損失了像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這樣傑出的軍事將領,可謂是損失慘重。
【二、誅殺楊秀清黨羽】
大家都知道,洪秀全在永安建立太平天國的時候,曾經冊封了著名的「開國五王」——也就是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
從那之後,不管是太平軍前往南京的路上,還是定都南京後,軍事上的事情,洪秀全全部都委託給了東王楊秀清,自己大多數時間只是簡單的過問一下而已(以秀清為東王,軍事皆取決)。
可以說,此時的洪秀全,對於楊秀清是相當的信任。
洪秀全定都南京後,清王朝內部一片嘩然。
自然,清王朝是不允許這樣一個政權存在的。
於是,清廷不增增派人馬前去圍剿太平軍,這才有了後來對太平天國構成巨大威脅的清軍「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
尤其是駐紮在明孝陵地區的清軍「江南大營」——由於和南京城近在咫尺,它的存在,讓洪秀全等人晚上都不敢睡個安穩覺。
咸豐六年五月,楊秀清經過精心謀劃,聯合駐守在南京周圍城鎮的太平軍其他將領,對此時糧草短缺、兵力不足、士氣低下的清軍「江南大營」發動了突襲,徹底打垮了「江南大營」,解了南京城多年來的威脅。
不久後,立下赫赫戰功的楊秀清,在部下的吹捧下,便開始有些飄飄然了。
不曾想,後來他竟然有了想要取代洪秀全的想法,並且還曾脅迫過洪秀全到他的府上一敘(秀清自以為功莫與京,陰謀自立,脅秀全過其宅)。
期間,楊秀清還讓自己的眾多部下齊聲高呼「萬歲」。
洪秀全知道,這是楊秀清在利用自己,來讓他本人享受一下被部下呼喊「萬歲」的樂趣。
洪秀全心中非常清楚,這是楊秀清在給自己釋放信號,讓自己儘快退位、讓賢。
但是,洪秀全畢竟也是經歷過生死和大風大浪的人,不會被楊秀清的威脅所嚇倒。
於是,他聯合北王韋昌輝,讓和楊秀清有矛盾的韋昌輝,成功刺殺了楊秀清(昌輝出不意,拔佩刀刺之,洞胸而死)。
其實,包括石達開在內的很多人,都清楚楊秀清的部下之中,真正想要跟隨他一起謀反的人,並不多。
大多數人,都是被楊秀清所脅迫的。
但洪秀全為了斬草除根,堅持讓韋昌輝處死楊秀清的所有部下。
為此,雙方的勢力在南京城內展開了多日的廝殺。
最終,楊秀清部下近三萬將士,全部命喪韋昌輝的屠刀之下(東黨殆盡,前後死者近三萬人)。
這次內鬥,並沒有就此結束——後來,韋昌輝因為不服前來勸說的石達開,不僅趕走了石達開,並且還誅殺了石達開一家老小(達開縋城走寧國,昌輝悉殺其母妻子女)。
不久後,韋昌輝又因為洪秀全責備他不應該對石達開家人大開殺戒,而率兵圍攻洪秀全的天王府(秀全責以太過,昌輝負誅秀清功大,不服,率其黨圍攻偽天王府)。
最終,韋昌輝兵敗被俘,死在了洪秀全的手中。
而返回南京之後的石達開,又因為洪秀全的猜忌而出走,徹底離開了洪秀全。
就這樣,因為洪秀全執意要對楊秀清的部下斬草除根,最終演變成如今這副不可收拾的局面。
這場內亂,讓太平軍僅存的「開國五王」中的三人,兩人被殺、一人出走,兵力損失近十萬。
這場內亂,嚴重消弱了太平軍的勢力。
【三、就是餓死,也不離開南京城】
經過上面兩次折騰之後,太平軍真正有軍事才能的主將,已經所剩無幾。
為了讓太平天國和太平軍維持下去,洪秀全大膽啟用青年將領李秀成和陳玉成。
這兩人也沒有辜負洪秀全的期望——尤其是李秀成。
如果不是李秀成出眾的軍事才能,太平天國也不會有後面長達八年的歷史。
七年後的同治三年正月,經過多年的較量後,李秀成明顯感覺到如今太平軍的力量,無法與清廷相抗衡。
畢竟,自己這方的地盤遠不如清廷之大。在糧草、錢財和兵源補充方面,都無法和清廷相比。
此時,太平軍苦守多年的蘇州、常州、無錫等軍事重鎮,都已經被清軍所收復。
如今的南京城,已經如同一座孤城。
如果繼續苦守下去,很可能會在不久的某一天,被擁有優勢兵力的清軍所攻克。
而且,此時城內太平軍還面臨著另外一個極為緊迫的問題——那就是糧草不足。
大家知道,在我國古代,很多士兵之所以參軍,就是為了填飽肚子。
如果連肚子都填不飽,這支軍隊絕對士氣低下,甚至還會出現士兵嘩變、逃跑的可能性——畢竟,餓著肚子還願意廝殺的士兵,為數不多。
楊秀清之所以能夠大敗清軍的「江南大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於是,剛剛從蘇州撤離出來的李秀成,帶領少數人馬冒死突破清軍的封鎖,進入南京城內,勸說洪秀全棄城,另尋他處安身,今後再圖東山再起(秀成入江寧說秀全出走)。
但是,洪秀全已經在自己的天王府中享受了十一年的榮華富貴,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
那種四處漂泊、風餐露宿的事情,自己是實在不願意再經歷了。
所以,他決意死守南京城,自己就是吃草,也不離開南京城(秀全曰:「食天生甜露,自能救飢」。甜露,雜草也)。
既然領導人不願意走,那做為部下的李秀成,也只好想盡辦法先解決掉南京城內糧草短缺的問題(秀成憂糧食不繼,遣黨百計偷運)。
畢竟,只有先讓城內的士兵和百姓填飽肚子,穩定住軍心和民心,才能讓他們儘力為洪秀全效力。
隨後,李秀成先後組織了幾批百姓和數千士兵,冒死向被圍困的南京城內運送糧食。
然而,南京城內的情況,也早已經被清軍所了解。
自然,清軍是不會讓李秀成的行動順利完成的。
於是,李秀成費盡心機所組織的多次運糧行為,都被清軍所發現、攔截(國荃約楊岳斌水陸巡邏,遇奸民運米入城,輒奪之)。
最終,李秀成不僅沒有成功運進南京城內一粒糧食,反而還損兵折將,折損了不少人馬(秀成遣李士貴率黨數千出太平門赴句容接糧入城,伏兵要之,寇棄糧走。)
就這樣,洪秀全的第三次任性,給原本就已經兵力不足的太平軍,造成了雪上加霜的危害。
通過上述三個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如果洪秀全是一位有著深謀遠慮的首領,而不是一味任性的領導人,太平天國或許可以走的更加長遠。
當然,歷史就是歷史,所有的假設也只是假設而已,誰都改變不了既定的歷史事實。
參考史料:《清史稿·洪秀全傳》
※邱不老看了胖子一眼,自打他升了副句長之後,兩個人關係就顛倒了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