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憑什麼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50個教育法讓我們感受教育本真

她憑什麼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50個教育法讓我們感受教育本真

她是隨筆家、小說家、大學教授、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基金協會大使······

她也是上世紀70年代和鄧麗君齊名的華人歌星。1985年,她還在央視春晚演唱過代表作《歸來的燕子》,大受矚目。但是關注陳美齡卻是因為她的這本熱門育兒書——《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

1

上世紀80年代初期,陳美齡一度想離開歌壇。她說:「在日本,我雖有名譽地位,不過我實在感到寂寞,因為周圍找不到一個能夠談心的朋友。」因此,那段不知何去何從的日子,她乾脆請假陪媽媽回中國老家貴州。可是,沒想到這一行程,反倒加強了她當歌星的決心。

回日本後,她繼續了歌唱事業,同時也決定走上人生的另一段旅程---結婚。 1986年,她和原經紀人金子力結婚,在加拿大生了長子。翌年,攜帶嬰兒到電視台等工作場所,和一些持有反對意見的人進行了「美齡論爭」,成為日本男女都關心的熱門話題,「美齡」一詞也得到當年日本新語·流行語大獎大眾獎。通過這場社會論爭,日本的勞動母親和女性的立場也重新受到關注。

1987年,陳美齡將長子和平帶到工作場所,由此在日本引發了圍繞職業女性帶孩子工作問題的爭論,被稱之為「Agnes爭論」,後來成為日本實現《男女就業機會均等法》和育兒休假制度的原動力。

陳美齡在談到這件事時說,「Agnes爭論」當時給她很大壓力,但沒想到這一事件讓她再次得到機遇的垂青。「Agnes爭論」事件刊登在美國的雜誌上,斯坦福大學的一位教授讀了這篇報道後,邀請陳美齡到斯坦福大學讀教育學博士課程,研究現代女性問題。

陳美齡順利通過了研究生院的入學考試後,說服了丈夫,於1989年9月帶著長子和8個月的身孕再次踏上留學之路。

2

在我們家,丈夫對我表態,「即使我們之間有各種意見,關於教育方面,最後還是由你決定吧。」

雖然他經常說「是因為我不及你那麼關心教育啦」,但現在回過頭想想,他總能在關鍵時刻提出非常棒的意見。從結果上來看,似乎大部分也是採納了丈夫提出的。

修完斯坦福大學的博士課程,我回到日本一邊寫博士論文,一邊慢慢恢復工作。那年是一九九二年,正要決定我家大兒子讀哪所小學。

我一直有在關注東京都內某家著名的私立小學。這所學校可以自動升學晉級至大學,只要能入學,作為家長也就安枕無憂了。

但是某日,丈夫參加完這所小學的說明會回來,突然對我說:「孩子他媽,我們還是放棄考試吧。」原來在說明會上,老師說了一段話:「由於應徵者人數眾多,請確保面試那天孩子絕對不能感冒。那是影響一輩子的日子,作為家長的責任,請把健康的孩子帶過來哦。」

丈夫很是憤慨,「孩子感冒不是常事嘛。說這種話,證明他們不會為孩子考慮。那種地方不去也罷。」

聽他說完我才頓悟,想把孩子送進名校,也許只是父母的虛榮心作祟罷了。我為追隨「世界名牌」而隨波逐流的自己感到羞愧難當。

另外還有一家中意的國際學校,我覺得把孩子送進這裡上學也挺好。可是呢,那所國際學校在當時沒有得到文科省認證。也就是說,孩子即便在那兒畢業,也無法保證是否能進入日本國內的大學。即便如此,我們夫婦倆還是一起去了說明會。

「面試當天,如果孩子感冒的話,請立刻通知我們,學校會另行安排面試日期。校方想看到孩子最佳的狀態,所以請一定不要勉強自己的孩子。」

這次,從老師那裡聽到了這樣的話。那一瞬間,我和丈夫互看一眼,同時點了點頭,決定「就選這裡了」。我們都覺得,能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事情的學校比較好。

在育兒、孩子教育上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夫妻間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讓孩子進什麼樣的學校讀書,這是件可以左右孩子一輩子的大事情。為此,必須預見未來,做出明智的選擇。

有的朋友會說:「我家那位才不會這麼幫忙呢」,但我想說的是,世界上沒有不疼愛自己孩子的父親。即便兩人意見不合,花些時間,慢慢地多交流溝通,這很重要。

教育方針和升學相關的問題,夫妻之間要經常商討、達成共識,這是最最基本的。

好比諺語「孟母三遷」,為了改善孩子的教育環境,有時候必須得有不得不搬家的覺悟。需要做重要決斷的時候,夫妻倆最終都要商量好,這是最為重要的。

3

以說服代替體罰。在我家把這叫做「說教」。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絕對不能進行體罰。因為它是最差勁的教育方法。 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會有錯誤的觀點,認為力氣大的人才是偉大的。

然後在自己碰到不如願的情況下,也會靠武力解決。 體罰的手段,可能在父母比孩子力氣大的時期是有效的吧。但是,等到孩子比你力氣大的時候,立場瞬間逆轉。 因此,絕對不能給孩子植入「力強者控制弱者」的錯誤觀念。

當我的孩子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我會一直和他們談話,直到他們接受、認可為止。在我家,把這稱為「說教」。 我家的基本規則,首先就是「不說謊」。

只要說了一次謊,為了掩蓋這個謊言就得不斷地繼續說謊,這樣下去只會導致親子之間、兄弟之間產生嫌隙。因此,我堅持教導孩子「無論做了什麼事,絕對不能說謊」,直到嘴巴都講得發酸。

第一次發現大兒子說謊,是在他上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因為之前看他為了漢字測驗一直在複習,所以很在意他有沒有考好。當我問他「考試成績下來了嗎」,兒子回答我「還沒」。

後來,偶然我在整理大兒子背包的時候,在書包最底下找到了考卷,紙都已經皺巴巴的了,上面寫著七十分。 當我拿著卷子問「為什麼要對媽媽說『還沒』呢」的時候,大兒子解釋道,「因為我考得不好……」這句話讓我的心像被突然戳了一下。

原來大兒子一直覺得我希望他考出好成績,而且認為考得不好很難為情……他大概是想只要不讓我知道考得不好,我就會認定他是個好孩子。 但是實際上,無論兒子考了幾分,我對他的愛都不會改變。不會失望,也不會生氣。

但這樣的心情並沒有傳達到大兒子那裡。 於是我給大兒子一個擁抱,同時問他:「為什麼你不相信媽媽對你的愛呢?」 大兒子一開始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似乎完全不明白我在說什麼。 接著,我開始了我的「說教」:「媽媽真的很愛你,你知道嗎?」 「無論你是怎樣的小孩,媽媽都最喜歡了,你完全沒有必要隱藏自己。

要相信媽媽的愛。為了隱藏一個謊言,就得撒第二個謊。這樣下去,媽媽和你的心會越來越遠……」我和大兒子聊了很長時間。過程中,抱一抱,哭一哭,還中場休息一下吃點東西、上個洗手間什麼的,整整談了八個小時!

最後,我對孩子說:「把至今為止向媽媽撒過的謊,全部寫出來吧。」於是大兒子動起筆,一樁一樁寫了下來,寫的字可愛極了。「有一次忘記交作業了」,「便當盒落在學校里了」等等,都是些很小的事情,兩個人邊笑邊讀。 從此以後,大兒子再也不對我隱瞞任何事了。

我覺得他一定是理解了,媽媽的愛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改變。也許也是覺得,如果再讓我給他說八個小時,就太不好意思了吧。

同樣的事情也曾經發生在二兒子和小兒子身上,他們都各自體驗過我那「冗長」的說教。

雖然過程總是充滿笑與淚,但每次都能感覺母子之間的感情變深厚了,互相都有所成長。 如果能好好地和孩子交流,讓他們從心底接受,那麼這次教導就會一直留在孩子的記憶里,再不會忘卻。

體罰或者口頭訓斥,也許孩子會暫時向你道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重複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孩子沒有從心底接受你教育的證明。

不管花多少時間,和孩子好好交談,他肯定會明白的。我始終相信這一點,花足時間並且仔細徹底地與孩子交談。我堅信,這才是真正的母愛、真正的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齡會 的精彩文章:

TAG:悅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