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代持續近百年的大禮儀之爭,為歷代君主開啟了如何祭祀祖先的藍本

漢代持續近百年的大禮儀之爭,為歷代君主開啟了如何祭祀祖先的藍本

漢元帝時:毀太上皇、孝惠、孝景皇帝廟。罷孝文、孝昭太后、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寢園。作為子孫後代毀廢祖宗的祭祀到底是為什麼呢?筆者讀《後漢書 元帝紀》的時候對於元帝很氣憤,到後來讀到韋氏家族的列傳才明白其中道理。

在漢高祖劉邦的時候,命令各諸侯王在自己的都城中都要建立太上皇廟(劉邦的父親)。到惠帝時,把高帝廟尊奉為太祖廟;景帝時把孝文廟尊奉為太宗廟,命令在皇帝所在的地方、曾經去過的那些郡國都要建立太祖、太宗廟。這樣一代代傳下去,到了元帝的時候每年的祭祀活動,負責上供祭食的人要用二萬四千四百五十五個,用衛士四萬五千一百二十九人,用男巫、宰人、樂人一萬二千一百四十七人,負責飼養用於祭祀的牲畜的人員還不算在數內。花費的金錢不可計數。

大儒貢禹上書給元帝說:「古代的禮制天子有七廟就可以了,現在孝惠帝、孝景帝宗廟的直系親人都已死光了,廟也該毀掉了。從此拉開了長達近百年的毀廟之爭的序幕。

元帝以此諮詢大臣們的意見,丞相韋玄成、御史大夫鄭弘、太子太傅嚴彭祖等七十人一起回奏說:「《春秋》大義,是不在旁支庶人家裡祭祀先父,不在大臣僕役家中祭祀先君,不在下邊諸侯那裹祭祀先王。我們認為在各諸侯國的先帝宗廟不應該修建,請不要再修建了。」大臣們的奏書得到皇帝許可。於是便撤銷了昭靈後(劉邦母親)、武哀王(劉邦大哥)、昭哀後(劉邦姐)、衛思後(衛子夫)、戾太子(劉據)、戾後的陵園,都不再進行祭祀,裁減了守陵的官吏士卒。

之後一個月皇帝又下詔書大家討論此事是否真的正確可行。大臣們議論說:周代之所以建立七廟,是因為按照功德的高低來祭祀七位先人,其他的都不立廟祭祀。皇帝親子孫死盡了的都要毀棄祭廟。現在祖宗祭廟建在各處,不分昭穆次序,應當按禮儀規定把他們的神主都搬到太祖廟內,按昭穆次序排列。太上皇、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的祭廟,因為親子孫都已死盡,都應該毀棄,皇考(宣帝父親)廟因為親子孫還沒有死盡,就還像原來那樣。」大司馬車騎將軍許嘉等二十九人認為孝文皇帝功德之高可比天地應該為他建立太宗之廟。廷尉認為孝武皇帝應該建立世宗之廟。諫大夫尹更始等十八人認為皇考廟上接於昭穆次序,不符合正統禮節規定,應當毀棄。 一時眾說紛紜,不能統一,因此漢元帝感到這事很難辦,猶豫了一年時間。最後決定只祭祀高祖皇帝、漢文帝、武帝、宣帝、昭帝,其他的都廢黜。

一年多以後,韋玄成去世,匡衡做了丞相。漢元帝卧病在床,夢見祖宗譴責自己毀棄了各封國的祭廟;元帝的小弟弟楚孝王也夢見了這事。元帝下詔書向匡衡詢問怎麼辦,商議著想要重新在各封國建立祭廟,匡衡極力勸阻,認為不能這樣做。皇帝的病很長時間不能好,匡衡很擔憂,到高祖、孝文帝、孝武帝廟中禱告,請求有什麼災禍都降到他的頭上,皇帝是按照先前的帝傳下的法典,模仿天地之事,尊敬五服之內的祖先,廢棄一些祭祀讓百姓少些負擔。過了許久,皇帝連年害病,於是下詔全部恢復了以前撤銷的那些陵寢、祭廟、園邑,還像以前那樣修葺祭祀。

元帝死後,匡衡又上書給漢成帝說: 「先前的時候,因為皇帝的身體有病,所以才完全恢復了被撤銷的那些祭廟,但是皇帝最終也沒能蒙福長壽。據察衛思後、戾太子、戾後園,他們的親子孫還沒有死盡,可以保留,孝惠廟、孝景廟親子孫都已死盡,可予以毀棄。以及太上皇、孝文帝、孝昭太后、昭靈後、昭哀後、武哀王的祀廟,請一起撤銷,不再供奉。」他的奏書得到許可。於是又廢棄了多所祀廟。

漢成帝晚期時因為沒有繼承人,在河平元年又恢復了太上皇的陵寢祭廟園邑,世代供奉祭祀。把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的神主一起歸到太上皇的陵寢祭廟裹,像以前那樣受供奉祭祀。還恢復了擅議宗廟之事殺死棄市的律令。

成帝死後,哀帝登位。大臣們又議論之後廢棄了諸廟祭祀。在朝的儒學大師劉歆則認為這些與禮義不符合,祀廟的毀廢法令又多次反覆。

到了平帝元始年間,終於最後定下制度,只祭祀有祖、宗謚號的皇帝和有親屬還在的皇帝,其他的都予以廢除。之後王莽篡漢,也就不在討論漢家的禮制了,由此,近百年的宗廟祭祀之爭落下帷幕 。

以後歷代帝王均大體按照昭穆次序進行祭祀祖先,很少再出現漢初那樣宗廟混雜的情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實言史 的精彩文章:

TAG:以實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