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人最難學的,是一「笨」字;最難守的,是一「拙」字
作者:洞見Vivian
學得會「笨」,守得住「拙」,人生便簡簡單單,人世也從此清清朗朗。
《論語·公冶長》篇中提到一位春秋時的衛國大夫——寧武子,他在國家政治清明時就聰明,國家黑暗無道時就愚笨。
孔子稱寧武子,「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的意思是,世人可以學到寧武子的聰明,卻學不到他的愚笨。
人生於世,最難學的,是一「笨」字;最難守的,是一「拙」字。
01
《紅樓夢》第十八回中,皇妃元春回賈府省親時,命眾姐妹兄弟作詩幾首,以詠大觀園中各處景觀。
林黛玉竟「安心今夜大展其才,將眾人壓倒」。而在賈妃命一處只用作詩一首後,黛玉還因「未得展其抱負,自是不快」。
林黛玉的這等念頭,便是處世之一大忌——忌總想要人高看我一眼。
時時處處,總想要人贊我聰慧明敏,要人贊我才智絕倫,要人贊我精明能幹,要人贊我世事洞明。
既存了這個心,是以言行舉止中,總要彰顯自己,標榜自己。
而世上,但凡那出盡風頭的,必遭人嫉;那狂妄自傲的,必遭人厭;那目中無人的,必遭人恨;那孤高自許的,必舉世同嫌。
處世另一大忌,是忌聰明露在外面。
《紅樓夢》七十七回中,王夫人驅逐了賈寶玉身邊的幾位丫鬟。
其中有個叫四兒的,王夫人細觀她,視其行止,「聰明皆露在外面」,十分厭惡。
《紅樓夢》全書中,但凡聰明露在外面的,都沒有好的下場。
「心較比干多一竅」的林黛玉,「少說也有一萬個心眼子」的王熙鳳,「牙尖嘴利,掐尖要強」的晴雯,「萬人不入她眼」的妙玉,都或病亡,或被驅逐,或流落異鄉。
蘇軾生第四子時,曾作一首《洗兒戲作》,詩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才高,名滿天下,一生卻多次被貶,遭難不斷,自嘲是「被聰明誤一生」。
人,尤其是聰明人,往往在坎坷不順時,才明白或該學「笨」。
02
所謂「笨」,即是「聰明」的反面。
凡那總想要人高看我一眼的,須要學笨,才能不賣弄聰明,不鋒芒畢露,不引人嫉恨。
凡那聰明都露在外面的,更要學笨,才學得會收斂、會中和,才能不被聰明所誤,才能避免無妄之災。
人生最難學的,正是這一「笨」字。
之所以最難,是因為我們大都不敢於「笨」,也不甘於「笨」。
不敢於笨,是怕人譏笑我愚笨。
不甘於笨,是不甘棄了自己的聰明,不甘將自己視作笨人行事、處世,事事要強,要人都不如我,要我壓倒眾人。
曾國藩是一笨人,自幼天資不高,七次才考上秀才。
他不諱言自家的「笨」,常說自己「生平短於才」,且用自己的「笨」去做事、做人,終究立大德、立大功、立大言。
人,只要自身認得清自己,守得定自己,何懼人笑我痴愚?
只要能腳踏實地,安守本分,做自己該做的,得自己該得的,又何必有那好名、好勝的聰明之心。
03
《紅樓夢》第八回中,對薛寶釵有十六字短評,「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
藏愚,是保藏著自己的愚笨;守拙,是謹守著自己的樸拙。
所謂拙,便是「巧」 的反面,是為人處世沒有機巧之心。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存在一種「守拙」 文化。
老子就曾說「見素抱樸」,認為人要現出自己的本真,守住自己的純樸。
歸隱的陶淵明,也曾在《歸園田居》中說,「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處世之書《菜根譚》也已明言,「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之所以要悉心守「拙」,並不僅是對自家德行的修行,而是因為,身處世間種種繁雜中,大拙往往勝過大巧。
老子說,大巧若拙。天下真正大巧大智的,看來都像是拙樸。
曾國藩則更進一步,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不僅自己一味守拙,在用人上也極青睞樸拙之人,而不用那處世圓滑的、多心眼的、巧舌如簧的。
04
雖說天下大拙必勝大巧,然而大多數人,還是難守這一「拙」字。
《菜根譚》中說,「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世深,機械亦深。」
入世不深的,世俗的浸染就少,心中便沒有什麼算計、巧心。但入世深的,世俗的浸染就多,便漸漸有了心眼。
人大多認為,自己越是多一分精明,便會越少吃一分虧,越不會被人欺侮,越能在人世間如魚得水,周旋自如。
世上其實本沒有太多的人心複雜,人人心中本有淳樸和仁心。
你若是個樸拙的,世人對你自然少了幾分防備之心。
你若是個刁鑽的,別人自然也調出幾分刁鑽來應對。
你若總認為世道險惡、人心叵測,將他人都視作洪水猛獸,言行舉止中都存著心眼和動機,對別人說的話、做的事也總要著意揣度一番,別人自然也會這樣待你。
你若心內乾淨,心中沒有九曲迴腸,他人無論善惡,也願拿幾分好心來對你。
而之所以要守「拙」,不僅是不要世人防我、厭我、傷我,也是為著守得自己一顆本心。
人心中如果機巧多了,便如銅鏡上落了塵土,日復一日,塵越積越厚,本心將難覓影蹤。
郭嵩燾是曾國藩的得力助手與至交好友,郭氏兄弟三人也都是當世才傑,都因他父親郭家彪教子有方。
郭父訓示子女的《守愚詩》中曾說,「人自習為巧,我自安其愚。情以愚而厚,氣以愚而孚。性愚故能定,貌愚故能腴。守愚果愚哉,吾亦見真吾。」
守住愚拙,便能定得住心性,見得到真我。
想要守得住「拙」,無非是能減少得了「三心」,即巧心、私心、欺心。
息巧心,便是能停息為人處世的種種機心。所謂機心,就是巧詐之心,機巧功利之心。
若不時常用心在琢磨人事上,心將少去許多疲累,旁人也會因你質樸、並無害人之心而多容你幾分。
減少私心,便是能不爭、不貪求。自己不貪求過多的名、利,也不去與人爭搶,自然少了是非。
去欺心,則是不欺騙別人,言行舉止不作偽,也不矯飾。
同時,也不欺騙自己。自家的心不想做的便不做它,心不想說的便不說它。心便又少一番牽累。
人,學得會「笨」,就可避木秀風摧之險;守得住「拙」,便可無塵世周旋之累。
學得會「笨」,守得住「拙」,人生便簡簡單單,人世也從此清清朗朗。
不遭人嫉,不被人算,不再整日喟嘆因應人心之疲累,為人處世之艱難。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TAG:洞見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