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雪防凍小心凍瘡 醫生提醒:醉倒路邊可能凍傷致命

大雪防凍小心凍瘡 醫生提醒:醉倒路邊可能凍傷致命

【原標題】大雪防凍小心凍瘡,醫生提醒:醉倒路邊可能凍傷致命

大雪降溫,防凍是當務之急。上海的溫度,凍傷並不多見,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郇京寧表示,凍傷和溫度有關,也和時間有關。上海的低溫和北方沒法比,只要不是長時間在外工作、行走,或者長時間接觸冷水,凍傷完全可以避免。

特別要提醒的是,冬季喝酒要適度,時有醉倒在路邊被送來醫院的患者。這種情況,輕則凍傷,嚴重還可能會致命。

在上海,凍傷不常有,凍瘡則很常見。凍瘡是冰點以上的低溫與高濕度聯合(濕冷環境)暴露所致的一種局限性炎性損害,氣候轉暖後自愈,為非凍結性冷傷。

郇京寧醫生指出,凍瘡雖然是因寒冷、濕冷而起,但每個人的「抗凍」能力也不同,之所以有些人特別容易發凍瘡,有些人則不太發凍瘡,主要還是和人體血管是否通暢有關。

四肢末端、耳朵、鼻尖等處是比較容易生凍瘡的部位。為什麼?其實也不難理解,主要是因為這些部位的「血供」不通暢。低溫是導致凍瘡的先決條件,但人體本身的體溫擺在那兒,血供好的地方體溫也不會低。但四肢末端、耳朵、鼻子等部位,由於本身血供就不夠,又常暴露在外,氣溫降低後皮膚末梢血管收縮或痙攣,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使組織氧和營養不足,就讓凍瘡趁虛而入。

另外,大家都會有種感覺,似乎腳上生凍瘡的概率更高,這可能與「摩擦」有關。郇京寧醫生表示,鞋子不合腳、擠腳,襪子太緊等等,會讓原本就「受凍」的皮膚進一步「惡化」。

一旦得了凍瘡,那滋味實在不好受。冷了會疼,熱了又會癢,特別難伺候。癥狀輕一些的,那就是紅腫,嚴重的還會起水泡甚至皮膚壞死。當然,一般情況下不會發展到特別嚴重的地步,就表現為暗紫紅色水腫性斑塊或結節。可這一大塊紅腫,要是生在臉部或者手上,難受之餘還難看。對於凍瘡高發人群——手腳冰涼專業戶——女性而言,就更難接受了。

生活中常聽老人說,冬天不要一會兒捂手,一會兒又遇冷,這樣特別容易生凍瘡,是否真是這樣?郇京寧醫生認為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但如果感覺自己的手腳有被凍著的跡象,的確不應該接觸「熱水」,而是應該通過40℃左右的溫水來恢復溫度。

保暖,是冬季「防凍」最直接的方法。可對於暴露在外的部位,如果不小心中招生了凍瘡,那也不用擔心,注意回暖,一般1-3周就能自愈。對於一些嚴重的凍瘡,也可以到醫院就診,通過藥物、紅外線光治療等方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一些特別容易生凍瘡,幾乎年年中招的人,那主要還是和局部血液循環不通暢有關。臨床上也有辦法,可以通過治療改善血液循環,那就可以少受凍瘡之苦了。(記者 許珈)

編輯:譚慧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政協委員樊藝鳳:增強本土「長安樂派」宣傳力度

TAG: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