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貝多芬《致愛麗絲》

貝多芬《致愛麗絲》

大家好!我是薛逸歌(ANGELA YIGE XUE)

我4歲開始學習鋼琴,音樂伴隨著我的整個童年,少年和接下來將要開始的青年時代。每周我會通過「晚安音樂」向大家推薦音樂。

我渴望通過我的努力,會讓更多的小朋友愛上聽音樂,就像愛上聽故事那樣!

對爸爸媽媽說

文字解說部分主要是給家長看的,當然孩子感興趣的話,可能像讀故事那樣跟孩子一起分享。

給孩子聽音樂最好的時間是睡前,或者接送幼兒園、小學的路上。只要堅持,藝術就會滲入心靈,變成生命的養料。

《 致愛麗絲 》

[德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貝多芬簡介

1770年12月17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

貝多芬的爸爸是宮廷唱詩班男高音歌手,媽媽是廚師的女兒。爺爺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在父親的嚴格訓練下,貝多芬顯露出了音樂上的才華。

貝多芬4歲時會彈奏羽管鍵琴,8歲開始登台演出,11歲時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2歲開始擔任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管風琴師助手。

《致愛麗絲》原名《a小調巴加泰勒》,是貝多芬在1810年創作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該作品在1867年被後人所發現,後收錄在《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補遺部分59號。

該作品採用迴旋曲式寫成,結構是ABACA。其中A部為迴旋曲的主部(疊部),共出現了3次;B部和C部為與A部起強烈對比的兩個插部。

下面,寶寶和媽媽仔細聽一聽貝多芬的《致愛麗絲》。

GIF

播放請連接藍牙音箱,享受唯美的音響效果.

音樂小故事

在1808一1810年間,年近40歲的貝多芬教了一個名叫特蕾澤·瑪爾法蒂的女學生,並對她產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暢的情況下寫了一首《a小調巴加泰勒》的小曲贈給她,並在樂譜上題寫了「獻給特雷莎,1810年4月27日,為了紀念」的字樣。之後,這份樂譜就一直留在特雷莎那裡,貝多芬沒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後在其作品目錄里都沒有這首曲子。

直到19世紀60年代,德國音樂家諾爾為貝多芬寫傳記,在特雷莎·瑪爾法蒂的遺物中才發現了這首樂曲的手稿。1867年,諾爾在德國西南部的城市斯圖加特出版這首曲子的樂譜時,把原名《致特蕾莎》錯寫成《致愛麗絲》。從此,這首鋼琴小品開始以《致愛麗絲》的名稱在世界上廣泛流傳,而原名《致特蕾莎》卻被人們忘記了。

音樂詳解

在《致愛麗絲》里,作曲家不僅用明亮清麗的音樂語言簡潔而準確地勾畫出一位少女的美麗倩影,更以鋼琴特有的透明、跳躍的音色,豐富飽滿的和弦,靈活變化的力度,以及巧妙的節奏對比等等手法,極為形象地描述了一位時而輕鬆活潑、時而嫻雅端莊,既天真俏麗,又溫柔善良的美麗少女的萬方儀態。

樂曲為小迴旋曲式:A-B-A2-C-A3。

樂章 A

a小調主題A的旋律簡潔生動、純樸親切。只一段很短的、幾乎是透明的亮麗樂句,就把一位亭亭玉立的清純女孩兒展現在我們面前。

樂章 B

第一插部B轉F大調後音樂情緒更加開朗,左手的快速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使音樂十分華麗,顯然這是對姑娘清純美麗容貌的熱情讚頌。

樂章 A2

接著的A2樂段,是主題A的第二次出現,主題音樂的再現讓我們欣喜地看到:這就是她! 樂曲一開始我們就已認識了的姑娘。

樂章 C

第二插部C也是a小調。這段樂曲寬廣而莊重,主音的低音和弦持續連接,營造出端莊典雅的氛圍,與輕鬆活潑的主題形成鮮明對比,既展現了少女的脈脈溫情,也透露出作曲家對姑娘魂牽夢縈的深沉愛戀。

C樂段後面的連接部情緒變得非常激動;三連音分解和弦的連續翻滾上行模進,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作曲家內心深處涌動著的、對姑娘深愛的難以掩飾的激情。

樂章 A3

經過一段半音階下行過渡,高潮漸趨平靜,這時又自然流淌出我們早已熟悉的主題旋律,這是樂曲的A3樂段。這裡,我們第三次聽到少女形象的主題音樂。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貝多芬獨立鋼琴小品《致愛麗絲》

2.Alfred Brendel-Bagatelles for Piano in minor WoO59 (Fur Elis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光媽媽 的精彩文章:

TAG:陽光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