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愛江山,卻無法愛孔子

我愛江山,卻無法愛孔子

一看我這題目,估計有不少人對我會很有意見,會認為我是自不量力,無疑是想把螞蟻和大象拉上關係,八標子也和江山或是孔子沾不上邊。

首先對我不滿的,應該是一撥關心江山社稷的人,必然會想到,你是一介匹夫,江山是你能愛的嗎?雖然很多人認為江山屬於拳頭硬的一群人,但他們終究不能否認,我的祖先也曾經擁有一份,畢竟實現公有制也不過是幾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或多或少還可以靠辛勤勞動置買幾畝田地。並且在國家沒有成形之前,我的祖先肯定也是某個部落的重要成員,最起碼共同擁有過部落的資源,可以一起分分漿果或是兔子肉。後來,我查了一下姓氏起源,發現我竟然是周文王的後代,所以我還是皇室血脈,周王領有華夏數百年,怎麼說也有我一份,愛江山才是我的本份,雖然現在我已經沒有一寸土地,但名義上我還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即使沒有享受到英國女王的待遇,但我也不想計較這個了。即使我想計較,也沒有本錢,因為我的拳頭不夠硬。已經到了這種田地了,我仍然想愛江山,空想一下你還有意見,不要逼人太甚了。

對我心懷不滿的另一部分人數量應該是很大的,因為江山沒有了,畢竟是身外之物,總還是可以委曲求全,在世間苟且幾十年應該沒有問題,但聖人的教導卻是融入血液的,要是有人挑戰這個,那可是動了根本,會有深入骨髓的疼痛。雖不至於打上門來,心生厭惡倒是很有可能的。

想必會有人說,你算老幾,竟然對孔聖人有意見,也不拈量一下自己幾斤幾兩?其實這句話一出來,就讓我愛不起來。因為這句話馬上就把人分成不同分量,有的身份顯赫,重於泰山,有的人地位卑微,輕於鴻毛。這種分法就來自於聖人推崇的君臣父子這種居高臨下的秩序,它本質上是一種不平等關係,讓我感覺很不舒服,大家同樣是人,同樣的辛苦勞作,同樣的吃飯拉屎,有什麼高下呢?若是有恩情,大家記著回報恩情就好了,沒必要搞得主子奴隸式的,反而顯示不出這種恩情來了。若是高下強烈對比,那施恩受恩就是理所應當的了,誰讓你在上面吃著供奉,掌握更多的資源調配權呢?

還有一個就是下跪的禮節,可能是看古裝影視劇和社會中的場景多了,我這本來不太喜歡彎腰的強項倔驢看到白髮蒼蒼的老母時,竟然生起了想跪下磕頭的衝動。當然,我真的跪下去,老母應該也不會有意見,畢竟她也是在聖人文化熏陶出來的人,肯定也樂於看到兒孫匍匐在腳下行禮。但是,我卻不能認同這種禮節,因為它是讓一部分人放下尊嚴去事奉另一部分人,一方的心理受到矮化,另一方的心理得到強化,以一種心理上的奴化犧牲換取一種虛幻的心理優越感,對父母並無實質上的好處。

儒家推崇的二十四孝,我在小時候聽母親講過其中的某些,當時年幼,並會產生什麼疑問。但長大後讀一讀這方面的記述,發現它裡面講的東西有些還存有人性,另外一些就很沒人性或是很邪惡,比如《郭巨埋兒奉母》,因為家貧無糧,為了讓母親吃飽,把兒子活埋了。《哭竹生筍》、《卧冰求鯉》講的都是父母想反季節吃東西,當兒子的就抱著竹子哭或是脫去棉衣卧在冰上,最後得遂父母心愿。它倡導的是孝道,卻反襯出長者的無道與荒謬。還有就是介子推割股肉事君的傳說,後來成了「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的來歷。總是在強調犧牲在下者的利益甚至生命,去滿足在上者的非必要需求。強調的就是順從和犧牲,如果你真的以為他們是讓大家好好事奉自己的老子老母,那就有點天真了。因為你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對比老子老母更強大的在上者,你會做得更「好」。所以,在此國的人群里你不難發現這種現象,稍微有點權勢就耀武揚威,稍微比人弱一點兒就奉迎巴結,鮮少有不卑不亢的自在者。

孔子講:「克己復禮」,不厭其煩地向諸侯們推介周制,後世弟子們也總是推崇上古的美好秩序。我對此很是不屑,不管周禮如何美妙,總還是應了那個詞:「因循守舊」。並不是說周禮不好,而是說它不合乎時宜,不能針對當前的情況解決現實問題。比如說,周天子治下,當時人們做各種重要的事情,總免不了占卜一番,了解吉凶,然後才去行事。如果現在也來這一套,要給客戶發個email也就是一秒鐘的事情,先要沐浴更衣,齋戒,然後請卜師出馬,要是說今天宜發郵件那還罷了,若是不宜,還要再等吉日,結果如何不用我說也就知道了,肯定是個大笑話。牛仔褲在上世界八十年代,被人們視為「流氓阿飛」的標誌,但到了現在如果誰還抱這種想法,肯定被大家當成神經病。從哲學角度來講,變化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社會準則,包括價值觀,行為模式,都要因應時代的變化而隨時切換。

我認識一個球友,她的家庭相處模式讓人耳目一新,她稱媽媽為張姐,稱老爸叫新哥,沒大沒小,嘻嘻哈哈,但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倒是讓人感覺到親情的和諧與自由。這種情況在中國的家庭關係中絕對是鳳毛麟角,但我感覺甚為欣喜,下次去燒香拜佛的時候,應該把這個作為祈禱的主題,希望國人的關係變得這麼平等與溫情。不過,不要以為這是一種創舉,經常觀看歐美影視劇的朋友,尤其是美劇中反映的人際關係,這種情況是普遍現象,兒子或父親互相稱謂「buddy(夥計)」,女兒叫著老媽的名字,直言不諱,卻並無輕佻之感。

《弟子規》被很多國學愛好者所推崇,也被很多父母所喜愛,我是有點厭惡的,雖然我只看了個開頭。說實在的,不用看開頭,光是看這個名字,我就不喜歡,因為它表明了是要求「弟」和「子」的規矩,也就是要求在下者的條條框框,可能裡面有一些合理之處,但因為它代表的是高高在上的態度,我就先不喜歡了。

如果孔子活著,我倒是願意跟他打個招呼,說聲:「Hi,buddy!」如果他態度和藹,平等地和我握手聊天,我可能會喜歡他,別誤會,這只是一種對知識淵博者的喜愛,別無他意。如果他跟我說「孺子可教也」,我一定馬上走開,跑得越遠越好。我既愛江山,也愛美人,但決不會喜歡一個維護尊卑秩序的老傢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大俠智慧館 的精彩文章:

TAG:溫大俠智慧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