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海東:還搞「後院思維」?都啥時代了

李海東:還搞「後院思維」?都啥時代了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穩步實施,拉美、南亞、大洋洲等眾多區域的國家,與中國的聯繫日益密切。但把那些區域視為自己地盤的一些大國,對此很難適應,並對那些國家與中國的合作予以了不恰當解讀,認為中國海外利益拓展侵入了它們的「後院」,損害了它們的利益。這樣的例子過去和最近都反覆出現,比如華為準備為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鋪設逾4000公里的海底電纜的合約,遭到澳大利亞阻撓;中國與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國的諸多大項目,遭到印度警告;對於中國與拉美國家的合作,美國更是一直保持著警覺。不得不說,這種典型的「後院思維」損人害己,得不償失。

首先,「後院思維」是西方世界陳舊過時的「勢力範圍」觀念的現代版。歷史上,某些大國將其國界以外的特定區域界定為「自留地」,對他國之間的正常經貿交往給予權力競逐式的解讀。美國200年前就以「門羅主義」主張,警告其他大國不要染指拉美,這個傳統可說是此觀點的鮮活寫照。現在,澳大利亞將南太平洋、印度將南亞當作自己獨有的類似「門羅主義」的區域,可謂有樣學樣。

這實際上是完全搞錯了他國正常的理念和行為。當今世界,人員、資金、信息等要素的全球性擴散已將全球緊密聯繫在了一起,儘管各區域發展水平不同,但各區域間的相互融合度和相互依賴度越來越高。「後院思維」很明顯會導致人為強行阻擋全球化趨勢、經濟故步自封和貿易高樹壁壘的後果。大國自身利益的良性擴大,關鍵取決於其是否推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現在,眾多區域國家也越來越積極突破相關大國的陳舊觀念和實踐束縛,以湧入全球化進程來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

其次,「後院思維」固守的是霸權理念,採取的是「安全可分割」的錯誤實踐。浸淫於霸權氛圍中的國家,往往習慣於將其他大國的行為解讀為威脅自身霸權地位,這使霸權觀念濃厚國家對其他大國的行為異常敏感,且始終處於警覺狀態,因而也很難與外部世界形成持久融洽穩定的關係。既有霸權國家或追求霸權的國家,實則成為國際秩序演進中的極不穩定因素。

將別國當作自家後院,霸權國家實際上製造了一種國家間分等級的極不健康的國家關係,更剝奪了別國自主選擇自己發展道路的權利。這一理念實踐所帶來的惡果,就是國際安全的深度分裂和國家間集團對立悲劇的出現。在一個高度全球化的世界中,所有國家間的安全彼此緊密牽連和不可分割。但為製造所謂獨有的「後院」,霸權國家置各國安全融為一體的世界潮流於不顧,以犧牲大多數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非常自私地尋求自身所謂的「霸權」。

第三,「後院思維」凸顯了當今全球治理體制中存在的「發展赤字」和「治理赤字」。相當數量「後院」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它們擁有較多資源和人口,但資金與技術嚴重不足。區域霸權國家在對自身主導地位感興趣的同時,也反覆表示要對它們認定為「後院」國家給予援助,但實際上卻因其預設政治、人權等前提條件而付諸闕如。為儘快實現繁榮目標,「後院」國家就不得不尋求更多外部援助渠道,擁有資金與技術優勢的中國等國家,自然成為改變不同區域發展赤字的積極外部力量。

另外,在如何完善內部不同部門協調、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各區域國家也都在摸索符合自己的道路。長期以來,霸權國家的治理模式並未給拉美、南亞等區域國家帶來顯著的經濟與政治改善,這些國家在改善自身狀況和尋求有效治理模式過程中,也很自然會在比較中找到適合自身需要的要素。無論從國家治理還是努力尋找自身發展道路方面,中國都為它們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在為消除相關區域「治理赤字」做出貢獻。

第四,某些大國以「後院思維」看待中國外交和企業行為,不僅是像前述的那樣搞錯了時代,更搞錯了中國對外行為的初衷。中國外交始終堅持不尋求霸權、更不做霸權國家的原則,這決定了中國既不會以「後院思維」規劃周邊或區域組織的政策,也不會以此思維規劃在拉美、南太等區域的政策。中國不會去主導其他國家,更不會將周邊國家劃分為不同等級予以區別對待。中國堅持推進世界不同區域的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和包容開放發展,推進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建設,這決定了中國與世界各區域的交往,都將牢牢紮根於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贏的基礎之上。只是一些被西方思維主導的國家以己度人,無法換位思考,導致其難以理解中國的行為邏輯,更無法準確把握當今時代的大趨勢。

如上所述,「後院思維」與當今時代和各國自身利益如此格格不入,該丟棄了。(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躲不開的前總統「魔咒」 韓檢方計劃冬奧會後傳喚李明博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