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開年光伏三大事件:美國201,印度雙反,隆基擴產45Gw

2018年開年光伏三大事件:美國201,印度雙反,隆基擴產45Gw

前言:2018年一開年,光伏產業就發生了三件大事:一件是印度雙反,一件是美國201的裁決最終落地,一件是隆基的擴產計劃。這三件事,使得2018年一開年的光伏市場受到了衝擊。我們也藉此機會,談一下這三件事情對光伏產業的影響。

I. 印度雙反

2018年1月5日,印度保障措施總局發布公告,宣布對光伏保障措施的初步調查結果。保障措施總局建議對進入印度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包括晶體硅電池及組件和薄膜電池及組件)徵收70%的從價稅作為臨時保障措施稅,為期200天。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目前的雙反政策並不是「最終執行」的版本,最終確定的版本會之後公布,目前具體公布時間還並不能確定。

II. 美國201靴子落地

2018年1月22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對太陽能電池、組件的201條款決議。

其中,對進口產品的保障關稅將執行4年,首年稅率為30%,隨後年降5%,至2021年稅率將為15%。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有2.5Gw的電池片免於上述的稅收。

這樣的消息,導致了當天美國整個光伏板塊的下跌:

針對印度雙反與美國201,錢真理的看法:

在我看來,印度雙反與美國201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光伏的短期需求:

我們看到,正是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疊加短期的供應需求關係(中國也是傳統的淡季),目前光伏各個環節的價格,出現了下滑,其中下滑最厲害的便是電池片環節。根據PVInfoLink的價格顯示:

多晶電池片價格已經跌到了最低1.4,相比2017年Q3的高點,1.95跌去了近30%,而就在上一周跌去了近9%,跌幅巨大。這樣的價格,會使得很多電池片廠已經沒有了利潤。

但我想,這些短期的風浪都不能影響光伏行業的大趨勢,這也將使得光伏的「平價上網」早日到來。

以印度市場為例,印度雙反可能短期會造成其印度市場的萎縮,但是如果我們想想大的 picture:

整個印度,人口和我們中國不相上下,但其電力總裝機量在400Gw左右,而我國的總裝機量約2000Gw,大家可以想想這個差距有多大,而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市場。而光伏在印度,已經是最廉價的能源之一了,同時印度政府也在2014年的提出了2020年要建造100Gw的光伏電站,同時,也在近期又進一步提出在2022年要將光伏與風電的總規模達到200Gw的目標: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印度雙反與美國201的制裁,這正是代表了中國光伏製造的先進性。正如,美國政府在201文件里所說:

在2017年,美國的光伏製造業幾乎已經消失,從2012年開始有25家美國光伏製造業關門/倒閉。在2017年,整個美國僅有兩家公司製造太陽能電池和組件,有8家公司製造組件,但用的是進口的太陽能電池。結果很慘的是,在2017年調查的過程中,上面僅有的兩家製造太陽能電池和組件中的一家公司,宣布了破產。

在我看來,就算印度雙反或者是美國201,這並不能挽救美國和印度的光伏製造業,因為整個光伏產業鏈已經都在中國,同時,比如美國一宣布201政策落地,便有中國企業已經準備在美國建廠,比如某知名光伏企業,已經和美國當地政府已經簽訂好了協議:

所以,還是馬雲的那句話: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III. 隆基擴產45Gw

2018年1月19日隆基股份拋出一份《關於單晶矽片業務三年戰略規劃書》,其中提到公司單晶矽片產能要在2017年底15GW的基礎上,力爭到2018年底達到28GW、2019年底達到36GW、2020年底達到45GW。同時還對質量參數以及成本水平做了說明:矽片品質要能夠支撐單晶perc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2.5%以上,光衰減在1%以內,新增矽片產能的非硅成本要降低到1元以內。

一、隆基《三年戰略規劃書》中的數據解讀

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朋友們可能對這些數據和參數看著雲里霧裡,所以在此先對這些數據做一下解釋。

產能45GW:2017年全球光伏裝機量達歷史上首次突破100GW達到了103GW,而目前矽片產業環節的龍頭公司是保利協鑫對應年產能是25GW,所以對一家公司的產能而言,45GW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天文數字,靜態的看,將會佔據全球40%以上的市場份額。

效率22.5%+:電池片轉換效率達到22.5%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據了,由於電池片在封裝過程中,光伏玻璃的透光率一般只有93%,所以會有2.5~3%的封裝功率損失,再疊加一些高效封裝技術(例如半片、疊瓦等),22.5%的電池片轉換效率對應到封裝後的光伏組件的轉換效率可以達到20%以上,60型標準組件的面積為1.63㎡,所以電池片22.5%+的轉換效率意味著組件功率將會達到0.2×1000×1.63=326W,再疊加半片技術預計組件功率會達到330W+的水平,對比2017年普通多晶270W的主流功率,330W的封裝功率絕對是一次躍升,對於後端降低封裝成本、降低單位容量光伏裝機的運輸、安裝、線纜、支架、樁基、土地、運維清洗等成本都有重大意義,助力光伏電的平價化。

光衰1%:初始光衰較大一直是單晶技術路線上面臨的問題,但是近些年在隆基股份的推動下,應用退火工藝把初始光衰由早先的3%控制到目前的2%以內,再到未來可以控制到1%的水平,基本與多晶路線無異,解決了單晶替代進程的又一個攔路虎。

非硅成本1元:矽片生產流程大致為1、採購硅料;2、將硅料放在單晶爐長晶;3、切片。我們習慣把長晶、切片這兩個環節的成本叫做「非硅成本」。由於硅料價格取決於市場,各家買硅料的價格也差不多,所以考察矽片廠的成本控制能力的核心指標就是「非硅成本」。有的朋友對「非硅成本1元」這個數據腦海里沒概念,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數據,甚至要低於當前多晶矽片非硅成本。目前多晶1kg小方錠鑄錠成本為28元/kg,每千克出片量是59張,每張矽片切片成本是0.75元,所以每張多晶矽片非硅成本是28÷59+0.75=1.23元(這已經是多晶矽片完成金剛線技術改造之後的成本數據)。如果隆基股份能達成這個目標,未來單晶矽片的非硅成本將會很接近(甚至低於)多晶矽片,這在幾年前是不敢想的。

二、大膽猜想:2018四季度單晶佔比70%

單多晶孰優孰略的爭論從隆基股份上市之初就沒有停歇過,起碼我是看著大家從2012年一路爭論過來的,而對於沒有非常紮實專業知識的二級市場投資人,與其不明究理看大家的爭論,不如看看大家在幹什麼,大家的布局更能說明內心真實的想法。2017年以來,隆基、中環、晶科、晶澳、京運通總計擴充了28GW的單晶矽片產能,就連多晶矽片龍頭保利協鑫都參股了中環四期項目。而多晶矽片領域只有榮德新能源一家公司擴產3GW多晶矽片產能,剩下增加的產能來自於金剛線技術改造。

進入2018年單晶矽片產能的擴產步伐非但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反而還有加速的勢頭,不完全統計的幾家公司年底單晶矽片產能就會達到69GW,由於長晶工藝的優化可以在不增加新設備的情況下增加產能以及其他未納入統計的公司的擴產,最終實際產能數據可能比上表中的還要高。我之前曾經預測到2020年單晶的市場份額會達到80%,而現在來看這個產業替代的步伐比想像的要快得多,單晶領域的雙龍頭隆基和中環很多產能預計在2018年8月份投產。再配合通威和保利協鑫高達10萬噸高品質的硅料產能於2018年2、3季度逐步投產解決高品質硅料供應短缺的隱憂,我們或許可以大膽預測在2018年四季度單晶的市場份額佔比會接近70%,進而讓單多晶孰優孰劣的產業之爭一錘定音。(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這個佔比數據只是根據產能數據得出的理想假設,實際情況則是面臨諸多挑戰,多晶矽片完成金剛且改造後價格也下滑很多,單晶替代進入深水區以後,價格戰勢必會比較激烈)

三、單晶替代多晶,是多種「必然」的呼喚

單晶替代多晶,是我國裝備製造業崛起的必然。單晶與多晶比最顯著的不同點就在於單晶在晶體生長環節需要更加精密複雜的單晶爐,單位產能的投資額度,單晶也顯著高於多晶。但是近些年我國優秀的裝備製造企業突破了一系列高精尖的難題的同時更大幅度的降低了單位產能投資額度。晶盛機電、連城數控、北方創業等裝備製造企業的崛起以及技術的精進是這一次產業替代背後的奠基者。

單晶替代多晶,是降低光伏電站BOS成本的必然。前文我們已經提到過,光伏電站建設過程中,除了組件成本,還有運輸、安裝、線纜、支架、樁基、土地、運維清洗等BOS「剛性」成本,隨著近些年組件價格持續下滑,組件的成本佔比越來越低,反觀BOS成本,由於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以及大宗商品的漲價,BOS成本還有上升勢頭,目前多數電站的BOS成本佔比超過一半成為電站成本的大頭。為了有效降低這塊成本,就必須提升單位面積的轉換效率。單晶矽片在製造之初,為了保障為了發電效率在晶體生長環節花費更多人力物力使得內部晶格序列一致,效率天然地就要比多晶高1~1.5%。

單晶替代多晶,是眾多新技術應用呼喚的必然。光伏產業技術進步方興未艾,近來我們看到了PERC、半片、MBB多主柵等技術正在或即將走向大規模應用。而這些技術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疊加在單晶矽片可以獲得更顯著的功率提升,誠如前所述,單晶在出生之初就精心呵護,正是因為單晶矽片「體質好」所以在後期生產過程中疊加各項新技術效果更好。以半片技術為例,半片技術應用於普通多晶電池片後60片組件功率提升約6W,而應用於單晶perc電池片上,半片技術可以提升10W的功率;新技術們呼喚單晶矽片成為主流,反過來,伴隨著眾多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單晶的產業地位在不斷被夯實。

單晶替代多晶,是我國由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的必然。在2007年無錫尚德崛起之前,光伏產業的主流技術路線就是單晶路線。多晶佔比提高的進程恰好與光伏產業鏈轉移到中國的進程發生在同一時期,上一輪多晶戰勝單晶絕非現金戰勝了落後,而是廉價戰勝了昂貴,是低效價廉的中國製造贏得了世界市場,而這一輪單晶重新替代多晶的產業進程是我國推行工業4.0的必然,是由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智造的必然,由中國智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的必然;

四、瘋狂擴產背後也有隱憂

2017~2018是單晶擴產最為迅猛的階段,主流企業幾乎都有參與,但這場產業替代絕非一帆風順,有幾個隱憂參與企業必須要注意到:

產能過剩的隱憂:單晶矽片產能從2016年初的10多吉瓦擴充到2018年底的70GW,多晶矽片產能雖沒有增加設備,但是金剛線切多晶的滲透率由年初的接近0迅速提升到現在的接近100%,技改以後單位重量的硅錠出片量提升20%,進而帶來約15GW的新增多晶矽片產能。種種因素疊加下,矽片價格必然下滑到某些邊際成本較高廠家的現金成本方可出清產能。多晶矽片產業經過多輪廝殺,剩下的企業實力不容小覷,之前我的文章《成人禮》有過預測,2018年多晶矽片價格可能跌至3元/pc,單晶矽片對應地將跌至3.6元/pc。

單晶用高品質硅料供應緊缺的隱憂:並非所有的硅料都適合用在單晶矽片上,根據我們去大全新能源的調研,約60%的硅料能滿足單晶矽片的需求,而國內一些更小一些的企業比率會更低。隨著單晶佔比繼續提升,硅料供應的結構性矛盾將會十分突出,不同品質的硅料的價差將會拉大。新增硅料產能出來以前,硅料環節的市場格局將會對單晶矽片不利。

單晶的產業替代走向深水區,非經濟理性決策增多。前些年單晶市場份額佔比提升是在單晶佔比較小、市場整體容量處於快速增長的狀態下取得的,而進入2018年,單晶的市場份額如果想進一步提升,則會擠壓部分多晶矽片廠的生存空間。由於部分多晶矽片產能屬於垂直整合大廠的自有產能,關停產線涉及資產減值、人員安置等諸多問題,所以在單多晶的選擇上並不能假設為完全理性人。單晶必須以非常誘人的價格才能促使多晶業者關停產線,雖然我們測算單晶矽片有充足理由比多晶矽片賣貴1元/pc。但實際市場情況可能是單晶矽片與多晶矽片的價差會逐步縮小到0.5元以內。這對單晶企業的利潤是不利的。

全球市場需求的隱憂。中國、美國、印度、日本是全球前四大光伏市場,佔據全球80%的市場份額。從需求端講,2018年全球市場面臨著五年來未曾遇到過的複雜形勢,中國市場面臨著兩次補貼下調的累積影響和補貼缺口持續擴大的問題;美國市場則由於201搶購囤貨已經有5GW組件庫存,疊加201政策30%的關稅影響,美國市場的需求肯定要下滑;日本從2018年二季度以後FIT電價會從24日元下調到21日元,疊加大量的電站運維服務公司破產,日本需求預計2018年也會有所萎縮。印度需求會有所增加,但現也在面臨貿易戰的問題。整體來看2018年的行業需求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這對產能過剩較為嚴重的矽片環節的眾多公司充滿挑戰。

最後,在2018年1月12日發表了福萊特:被忽視的光伏玻璃的投資機會, 福萊特已經上漲超過25%。

如果你有興趣一探究竟,購買福萊特的完整報告,請在文章留言,本報告一份199元,為電子版pd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錢二兩 的精彩文章:

TAG:三錢二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