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兵何以由盛轉衰
最新
01-29
1644年由東北入關的滿清八旗,其中滿洲兵不過6萬人,卻在兩年內如狂飆般橫掃華夏直打到廣州。總數超過200萬人的李自成大順軍、張獻忠大西軍和南明軍各部,都相繼被其擊潰和收降。清朝之興在政治上是利用了天下大亂,在軍事上又靠八旗之強悍。
八旗制度由努爾哈赤創立,各旗集軍事、政治、生產三位於一體,將女真部落(後改稱滿洲)的男女老少全部編組起來,相當於一個大家庭。旗內青壯男丁為「披甲人」負責打仗,女人管家務,全民由旗內供養,所需物資主要靠繳獲。八旗兵將征戰當成謀生致富手段,家人和傷殘者又能得到照顧供養,衝殺時就無後顧之憂。滿洲勇士在從小放牧和漁獵中就練出騎射技能,從軍後弓馬嫻熟,單兵素質在入關前甚至就高於明軍中最強的吳三桂「關寧鐵騎」,加上又學習掌握了「紅夷大炮」等技藝,連蒙古各部落都被其懾服而甘為驅使。
在奴隸制社會基礎上建立的強悍八旗組織,正好又遇到明朝崩潰時的難得歷史機遇,便能以小吃大,一統江山。入關時八旗人口不過60萬,關內人口卻近1億,征服者倒落入了被征服者的汪洋大海中。清廷擔心本族被同化,讓各旗集中駐紮,一半在北京,一半鎮守在各大城市,並禁止同蒙古族以外的各族通婚。由於和平時期不能再掠物捉奴,清廷便用國家稅收將八旗的生活全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