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史上殺一龍,滅一國的人

中國史上殺一龍,滅一國的人

天贊三年(公元924年)遼太祖阿保機為得到更多人口和地盤,考慮擴張勢力,此時北邊是不毛之地,南邊的中原王朝他暫時沒能力招惹,發展方向也就只剩下東西兩個方向。

這兩個方向里,西面的游牧部落各自為政,完全一盤散沙,打了其中一個,其他的不但不會憋著勁報仇,反而可能因為害怕挨打蜂擁而上抱大腿,所以第一步阿保機把方向放在了西邊。事實證明他沒有選錯,這一趟遠門只用了幾個月,隨後阿保機就開始著手東征。

東面的對手就是渤海國,這個由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國家已經有二百多年了,根深蒂固。仿照唐朝的政治制度,渤海國設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號稱「海東盛國」。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渤海國接受唐朝冊封,國王為大祚榮。渤海國也就是這麼來的。

阿保機提出征討渤海國的時候,說:「渤海世仇未雪」,指的就是武周時期跟大祚榮打的那一仗。因為當時負責征討渤海的武周將領叫李楷固,是契丹人將領,他手下的部隊也多為契丹族人。在那一仗中,大祚榮憑藉地形優勢,幾乎全殲了李楷固所率領的部隊,跟隨李楷固出征的契丹人沒回來幾個,自此,雙方的梁子就算結下了。

這裡說一下李楷固這個人,歷史上此人名聲不顯,可此人卻著實是員猛將,據說他善使飛索,一條索使得如同《封神榜》裡面的捆仙繩一般。李盡忠大破武周軍隊的黃獐谷之戰中,唐將麻仁傑、張玄遇就是被這位的套索擒下的,雖然最後投降了武周朝廷,但這個人用兵能耐著實不小,隨後武周王朝用他為將討伐作亂的契丹餘黨,立下了不少功勞。後來又負責進剿粟末靺鞨,乞四比羽的腦袋就是他沒收的。

就這麼一位猛將,天門山一役幾乎被大祚榮殺得片甲不留,隻身逃回中原,這一仗給契丹人留下的心理陰影根深蒂固。所以當阿保機提出征討渤海國時,契丹貴族們就開始議論紛紛,都覺得跟渤海國叫板實在不靠譜,希望阿保機能收回成命。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再鐵腕的帝王,歸根結底都是需要尊重集體意見的,尤其是草原民族,要是非得跟大家擰著來,指不定哪天后腰上就得被人捅上一刀。面對大家的反對,左右為難的阿保機把主意打到了神秘主義上。

早在神冊五年(公元920年)夏天,曾經有人彙報說在拽剌山南邊的水裡看到了龍,當時阿保機那個高興啊,心說什麼肉都吃過了,就是龍肉沒嘗過,這回能開個洋葷了。興高采烈地帶著一幫小弟找到了那條可憐的龍,大家亂箭齊發,當場射殺,等到吃完龍肉燒烤後,剩下一地龍骨,阿保機拍著吃飽的肚子,剔著牙縫裡的龍筋,突然想起龍這個東西不光可以用來祭祀,還有不錯的象徵意義。於是命人將一地龍骨收拾起來,拿回自己家裡收著。

眼看大家反對自己東征,阿保機想起了當初自己射殺的那條寶貝龍來了,他把龍骨拿出來向大家宣布:「瞧見沒有?老子我射死過一條龍。龍是什麼?天子的象徵,往小里說也得是一國之君。預示著老子是註定要滅別人一國的。違背老天爺的意思,那是要遭報應的,輕的發燒咳嗽長腳氣,重的天打五雷劈。」那時候人都迷信啊,大傢伙琢磨,可不是嘛,老大既然射死過龍,看來滅人滅國應該難度不大。

統一意見後的阿保機,立刻集結兵力,長途奔襲一戰拿下渤海西陲重鎮扶余府(今吉林龍安縣老城),渤海國得知契丹犯境派出丞相率領國都三萬援軍,阿保機在得知後急令先鋒部隊迎戰,並一舉擊潰。隨後命耶律倍、耶律德光、南府宰相耶律蘇、北苑夷離堇耶律斜涅赤、南苑夷離堇耶律迭里,兵分五路,輕裝急進,務必趁渤海國都忽汗城防禦空虛,把忽汗城一舉拿下。

這五路大軍行動果然迅速,沒等渤海國再有其他反應就齊聚忽汗城下,連夜圍城。倒霉的渤海王徹底崩潰了:「憑什麼你們來的這麼快啊,走了高速還是坐了高鐵?俺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不帶這麼耍賴皮的,老子投降不玩了不行嗎?」眼看無力抵抗契丹人入侵,這位倒霉的渤海王只好一邊哀嘆「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一邊領著大臣,牽羊挑酒到阿保機軍中犒勞契丹大軍,以慰他們遠道侵略之辛勞,以撫他們因抵抗而燃起之怒火,乖乖地向阿保機投降,當了大號的三孫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安史之亂到底是什麼樣的?大家知道嗎?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