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軍的一支神秘部隊,每名隊員身價100億,全世界僅三國有

我軍的一支神秘部隊,每名隊員身價100億,全世界僅三國有

曾幾何時,我們曾幻想搭國際空間站的順風車早日實現中國人的飛天夢,然而那會他們卻是愛答不理,尤其是美國更是立法禁止與中國進行航天合作。那很好,因為凡是你們封鎖壟斷的,往往就會成就我們的舉世絕倫。

在美國封鎖多年以後,中國航天獨立自主地修完了這門航天強國的必須課,十多個國家正在搶著想上中國這趟太空快車。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2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員迎接空間站時代的元年。那麼,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究竟長的是什麼樣呢?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

中央宣傳部25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航天員群體的先進事迹,授予他們「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時代楷模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是一支擔負特殊任務的英雄部隊,航天員群體是伴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成長的英雄群體。航天員大隊組建20年來,全體航天員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期望重託,胸懷中國夢強軍夢,矢志獻身航天事業,精研苦訓掌握飛天技能,銳意進取實現創新跨越,先後圓滿完成6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11人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1人被授予「八一勳章」。2017年八一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被記一等功。

這是一支為夢想而生、因飛天而榮的英雄群體—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自1998年組建以來,他們一次次向太空進軍,勇奪6次載人飛行任務的全面勝利,有11名航天員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天英雄」「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被譽為投身建設航天強國事業的飛天勇士,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征程上的時代先鋒。

2018年1月5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20周年的日子。11名曾經出征太空的航天員站在國旗下重溫入隊誓詞:「甘願為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他們說,「雖然有犧牲、有不舍、有遺憾,但這世上總有一些高尚的事業,值得去為它犧牲、為它割捨、為它承擔其他的遺憾。航天事業就是這樣的事業。」

太空,人類夢想的疆土,浩瀚而美麗。中華民族對它的嚮往、攀登、探索,從未停止。1992年9月份,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1995年金秋,中央軍委決定組建航天員大隊。一時間,1500多名藍天驕子集聚在飛天夢想下,接受祖國的挑選。

挑選航天員的條件十分苛刻:有堅定的意志、獻身精神,須為殲擊機、強擊機飛行員,累計飛行600小時以上,除此之外,對身高、體重、年齡都有嚴格標準。

1998年1月5日,經過層層篩選,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光榮誕生,首批14名航天員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甘願為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中國航天史冊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首次太空出艙行走,航天員翟志剛在343公里的太空軌道上,以豁達自信的太空漫步,把中國人的身影留在浩瀚太空;

首次手控交會對接,航天員劉旺以用時不到7分鐘、誤差18毫米的中國精度,贏得了世界喝彩,叩開了中國首個太空家園的大門;

首次開展太空授課,航天員王亞平站在世界最高講台,持續40分鐘的一節課,在數以千萬計青少年心底播下了科學與夢想的種子;

首次中期在軌駐留,景海鵬、陳冬天馬行空33天,為後續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從神舟五號首飛成功到神舟十一號問鼎蒼穹,13年間,11名航天員六問九天,巡天遨遊68個日夜,繞地球飛行1089圈,行程4600餘萬公里,完成空間科學試驗100多項……他們以敢上九天攬月的雄心壯志和征戰太空的超凡本領,為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天地往返技術、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獨立自主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建立了卓越功勛,向全世界全社會宣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雄心和中國航天的騰飛信心。

中國空間站目前已經定名為天宮空間站,由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等系列艙段組成,總質量100噸,且還留有充足的對接介面,可用於後續的擴建艙段。這些艙段都具備獨立飛行的能力,當他們對接成一個組合體後,航天員需要進行艙外的部件組裝,以使各艙段的控制運營融為一體。

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

天宮空間站還有一個神來之筆,那就是我國將發射與天宮空間站共軌飛行直徑為兩米的巡天號光學艙,這其實是一部大型光學天文望遠鏡,堪稱中國版的哈勃望遠鏡,它可以看到比哈勃遠300倍以上的宇宙深空,更厲害的的是該望遠鏡不僅用於天文觀測還能進行對地觀測,瞬間就成了一枚高解析度對地偵察的情報衛星,這解析度級別看清洛杉磯大爺手中的報紙標題是沒有問題的。平時該光學艙獨立運行在距離空間站不遠的軌道上,必要的時候由天宮空間站的7自由度機械臂將其捕獲,由航天員進行艙外維修升級。

巡天光學艙的探測距離是哈勃的300倍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同行在提出與中國合作開發巡天光學艙之後,中國同行卻認為他們提供的設備和技術並不符合我們的要求,對此,英國航天學院院長阿努·奧哈表示,西方對中國學者解決工程問題的不尋常觀點,以及中國實施航天項目的速度感到驚訝。

對於西方人的驚訝美國宇航局前局長米切爾·格里芬看得明白,他說中國航天最令人羨慕的在於它所擁有的一大批年輕科學家和工程師。中國航天系統核心骨幹平均年齡是40歲左右,而美國的平均年齡比我們大10歲,俄羅斯人的年齡就更大。年輕就意味著活力與創新,年輕的中國航天團隊有著不可估量的未來。

年輕的中國航天人

在中國天宮空間站即將建成之際,我們對西方社會以德報怨,向他們打開了合作大門,目前中國航天已與聯合國外太空事務司簽署了一系列框架協議,與歐洲空間局也簽署了合作協議。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21世紀的中國天宮空間站應用的都是當代最新的技術成果,在載荷支持效率、信息化程度、安全性指標上都將大大超越現有的國際空間站。中國的空間站有自己獨有的機械、供電、信息、溫度控制的一系列介面標準以及載人航天器的試驗標準,你們要想合作就必須達到我們的標準。

中國的空間站是一個航天員參與建造、維護升級和進行科學研究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楊利偉說,國家為了選拔一名航天員可以說是費盡心機,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可勝數。如果說戰鬥機飛行員是用等量黃金堆起來的,那麼航天員就是用等量的鑽石堆起來的。

如此估算下來每個人價值100億人民幣,而這並非誇張。航天員系統是中國載人航天7大系統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國家直接投入培養維護的經費都是天文數字,加上每一次神舟飛船的發射都是對航天員的實際再培訓。

中國空間站

天宮空間站的最高運行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安全。美國人曾經經歷過兩次太空梭爆炸、俄羅斯人也經歷過數次載人航天失敗的慘痛經歷,世界沒有絕對百分百安全的宇航產品,以托舉神舟飛天的長征2號F型火箭為例,它的安全係數是0.97,言外之意就是每發射100枚火箭就會有3枚出現問題,這就可能會有意外或者犧牲。

航天員完成飛天載譽歸來後會在各地進行巡講,人們看到的多是他們的榮耀時刻,大多數人看不到的是他們的犧牲與奉獻,楊利偉代表中國人來到了太空,但是他所乘坐的火箭在加速階段發生了高頻共振現象,在那一剎那,他以為自己要犧牲了,太空漫步的翟志剛打開神舟7號氣閘艙艙門的那一刻,火警警報驟然響起,他說哪怕是犧牲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當即更改了操作流程。即使面對這樣那樣的挑戰,已經是少將軍銜的八一勳章獲得者,三赴太空的英雄航天員景海鵬說: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當一次先鋒,再打一場勝仗。

我們有如此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航天戰士,有著如此年輕精幹富有創造力的中國航天團隊,天宮空間站必將成為中國航天的精品工程,同時也將是世界航天史上不可磨滅的光輝一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政要 的精彩文章:

世界第二!中國120噸泵後擺火箭發動機試車畫面曝光:場面壯觀

TAG:世界政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