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今天建議,明天乞請,清朝的這些大臣是奴性還是忠心?

今天建議,明天乞請,清朝的這些大臣是奴性還是忠心?

都說「康乾盛世」,乾隆一朝稱不稱得上盛世的美譽,暫且不論,康熙一朝絕對配得上。康熙帝在位期間,鞏固邊防、修治黃河,在轉變治風、利濟民生、遏制告訐之風等方面,卓有建樹。

文治上,特別注重籠絡利用漢族士大夫;徵集學者編纂《明史》、《大清會典》、《康熙字典》、《全唐詩》等等高文巨典;以「御制」的名義編纂了一百多卷的《律歷淵源》。可以說,在以德守文上,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但是,康熙憂勞一生,功成業就,到了晚年,卻有一件事很不順心,即選擇繼位人。

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也因此使得這些兒子之間,爭權奪位、勾心鬥角之事,從未停歇。本來早在康熙十四年,就已經立二皇子為太子,可因為這位太子驕愎浮躁、舉止乖張,像是有狂病,使得他與康熙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以至於在康熙四十七年,被下詔廢掉。

太子一廢,各個皇子之間的鬥爭更上一層樓。不勝其煩的康熙,有了重立二皇子的想法,這時候,一幫大臣們紛紛擾擾,也來參與到立太子的這件事上來。拉幫結派、各附山頭,搞得康熙帝是惱怒不已。

到了康熙四十八年,又下詔重立了二皇子,但沒過幾年,又下詔廢掉,並且康熙還把這位廢太子幽禁在咸安宮中。

立太子本為封建皇朝的國家大計,須是要萬分慎重,康熙廢了立,立了廢,雖是不得已的事情,但也足見他的煩悶和懊惱。再看到諸子之間的爭奪,更是令他十分心寒,於是決計不再立太子。

到了這時,一幫朝官們不知道是因為忠心,為清王朝長治久安考慮,還是做慣了奴才,唯恐將來沒有了主子,是惶惶不可終日。於是乎,今天這個來建議,明天那個來乞請,非要康熙帝立自己所依附的皇子為太子。

比如說,翰林檢討朱天保,就上疏請立二皇子仍為太子,結果換來的康熙親自在行宮審訊。又比如大學士王掞,在康熙登基60年大慶的時候,上疏請立太子,並請釋放廢太子,結果康熙大怒,命王掞回奏,威脅說「我本無意誅殺大臣,大臣自己找死,我也沒有辦法」,嚇得70多歲的王掞趴伏在宮前石階上,用唾沫研墨擬稿認罪。還是康熙看了他的認罪疏稿,生了憐憫之心,他才逃過一死。

若真是為了長治久安,這些不停上疏的人自然令人欽佩,但就不知他們到底是忠心為國,還是做慣了奴性,害怕沒了主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館閑聊 的精彩文章:

雖然見過真的雪,但詩詞中的雪,另有一番滋味!

TAG:茶館閑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