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王八蛋,閹黨真小人,東林黨竟是偽君子?
有人這樣說:如果明朝的皇族是王八蛋,閹黨是真小人,那麼東林黨就是偽君子。
為什麼說明朝的皇族是王八蛋?
原來明朝末年,「朱姓子孫」經過兩百多年的繁衍,人數已達數十萬。這些龐大數量的皇族宗室人口,佔用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又不勞作而坐享其成,已經成為明王朝財政的沉重負擔。
更為嚴重的是,這些人仰仗皇族身份,作威作福,勾結官商,大肆欺壓百姓,引起很多民憤,可以說大明王朝的滅亡離不開這些人的推波助瀾。
明朝宗室人口與俸祿
閹黨是真小人,這點早有定論。
所謂閹黨並非單指太監,而是包括那些依附於以太監為核心的文臣武將。明朝閹黨禍亂朝綱,權傾朝野的太監魏忠賢,被稱為「九千九百歲」,為了隻手遮天,更是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大肆排除異己,殘害忠良。
《新龍門客棧》劇照
而關於東林黨是偽君子,此論顯然有嘩眾取寵之嫌。
東林黨不畏強權,整肅吏治,開放言路的一些政治訴求,在當時社會的確是一股清流。然而,這些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大地主官僚集團,卻也不乏敗類。常說閹黨為了排除異己,不擇手段,而東林黨黨同伐異,同樣是不問青紅皂白。
而且,東林黨成員家族的觸角早已觸及到社會各行業,如織造、漕運、開礦等,權力尋租的普遍行為,讓這些官僚大發其財。
在東林黨掌權期間,他們以減稅為名,廢除了與自身所代表階層利益息息相關的工商稅、礦稅、海稅等,可是在貧困的西北或旱災區,卻不斷加賦增稅。這些主張,將廣大的人民推到了大明王朝的對立面,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而掌握著社會多數財富的他們,卻不用納稅。
所以在東林黨與閹黨或齊黨、浙黨等其他派系爭權奪利的黨爭背後,夾帶的更多的或許是為自身謀利的私貨。
東林書院:明末東林黨大本營
明朝的滅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黨爭,尤其是東林黨的稅收主張,使得社會貧富差距再次加大,國家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收入嚴重減少。
當時「闖王」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大明王朝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可是李自成卻派兵進宮與崇禎談判。其中的條件就是希望明朝能夠封他為西北王,同時「犒賞」起義軍白銀三百萬兩,大順軍就退兵,還可以幫助明朝收伏其他農民起義軍甚至制衡滿清。
據清初史學家戴笠、吳芟記載:李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受封后,願為朝廷內遏群賊,外製遼瀋,但不奉召入覲。
李自成 大順軍
按理說,那種環境下崇禎皇帝對這個城下之盟自然是沒有拒絕的理由,可是朝廷無銀,竟然拿不出來,而滿朝官員沒有一個官員願意出錢解圍。
這些人除了裝窮,還是裝窮。
他們想的是,如果出錢的話,那平日里滿嘴仁義的東林黨,豈不是有著不符合自己俸祿的收入,也許,其中不少人心中甚至已經有了如何效忠新皇帝的盤算。
只是他們萬萬沒想到,大順軍進入北京城後,新的政權也沒有準備接納這些腐敗的士大夫精英。東林黨的財富被這些農民軍搜刮乾淨,據說,單單搜出來的白銀就有兩千餘萬兩之多。
最初的東林黨,確實是社會標榜的清流,可是時間一長,背後眾多的利益網使得他們早就偏離了忠君救國的初衷。
之所以很多人同情東林黨,原因很多,一方面是閹黨確實是手段強硬,下手狠毒;同時歷朝歷代宦官的地位權勢再高也是一時,後世史官對於這一特殊群體,並不會給予很公正的評價;再者東林黨中,確實有過一些剛正不阿,為官清廉的忠臣。
此外,關於東林黨有一件事不得不提。
當時魏忠賢為了打擊東林黨,曾參照水滸傳製作了一份東林黨的名錄,即《東林點將錄》,其中被列為「東林黨黨魁」、「天魁星及時雨」的是內閣首輔葉向高。
三朝元老 葉向高
葉向高,字進卿,號台山,福建福清人,又號「海上賤儒」、「海上孤生」,兩度出任內閣首輔大臣。
將葉向高列為東林黨黨魁,只是閹黨為了奪權,排除異己而已。
事實上,葉向高是歷史上正人君子、政治精英的典範。「君子和而不同,黨而不群」,說的恰恰是葉向高這一類有著高尚情操之人。
葉向高的一生都在憂國、忠君、潔己、恤民。他生在亂世,身居高位,卻並沒有拉幫結派,結黨營私,這點從他自號「海上孤生」也可窺見一二。相反,在東林黨與閹黨頻繁黨爭時,他一直用中庸而保守的方式在協調各方勢力的平衡,以避免消耗國力。
從葉向高的奏摺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憂患意識。
「假若陛下不奮然振作,選用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充實朝廷官署,將多年來廢弛的政事一舉革新的話,我擔心國家的危亡,不在於外敵的侵略,而就在於朝廷內部啊。」
只是葉向高有心報國,卻終究無力回天,不過他對調劑黨派紛爭、維護太子正統、遏制魏忠賢的勢力依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葉向高身上那種「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其實正是早期東林黨的政治初衷。
作為史上最累的首輔大臣,葉向高在遞了二十三份辭呈才獲准告老還鄉。
他的辭呈這樣寫道:
「頃者以腰足痛楚不能行步,杜門數日又復勉出,令人扶掖至閣當值,今一身之中,自頂至踵,無不作痛。」
大概意思就是老臣年老體弱,實在無法勝任首輔之職。由此,也可以知道他並不是一位貪戀權勢之人。
葉向高在入閣之時,曾表明心跡:
「無營身肥家,徇私罔上;無以成心違眾,勝心拜群;無以黨心植交,以患得患失固位。」
而在告老還鄉後,能使自己慰懷的是:
「未嘗害一人,未嘗受一人錢」。
而且,致仕之後,他將皇帝賞賜他養老的銀兩為家鄉蓋橋,造福百姓。這樣一位高風亮節,有著君子之風的首輔大臣,可以說是百官楷模。
當然了,作為進士及第的葉向高,他的才華也是一流。從他曾擔任皇太子的侍班官,也可以知道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子。
他的藏書非常豐富,編修或刊刻的著作也不少。 同時,他還精通堪輿之學,經常參與佛、道的各種活動。
他的一幅書法內容,也有過相關描寫。
葉向高 書法作品
藝林留珍——中國書畫收藏展
書法內容:盡說清源洞壑多,幽探偏喜到彌陀。岩前小逕堪招飲,樹杪孤亭可放歌。石室留雲藏貝葉,松風吹雨濕藤蘿。閑來好證無生訣,莫遣流光逐逝波。
款識:游彌陀岩台山高
鈐印:葉向高印
從葉向高書法內容所提及的諸如清源山、彌陀岩、無生訣等,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對佛道的虔誠。
熟悉清源山景點的都知道,它以老君岩、彌陀岩等佛道造像而聞名,這裡與佛道有著很深的淵源。比如弘一法師的墓塔也在此處安放,舍利塔左側還著有大師絕筆「悲欣交集」。
葉向高在致仕後,更加經常參加佛道宗教活動,更多的應該是為了排解心中對於腐敗晚明政治的無奈以及社會危機擔憂。
石竹山祈夢的傳說,印證了,在葉向高的心中,一直堅信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閑來好證無生訣,莫遣流光逐逝波。」,這幅草書內容,並非隨意而作,而是這位一生憂國憂民首輔內心的真實寫照。
而且,單從草書書法而言,其結體章法甚佳,平實又不失靈動,同時頗有董其昌書法柔遒之妙,筆法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自然是十分契合葉向高善於謀斷的處事風格。
葉向高與黃道周、張瑞圖並稱福建草書三大家。
古人云,字如其人,誠不我欺。
在晚明這個快要傾頹的王朝,葉向高雖忍辱負重,卻獨木難支,是他的不甘,更是時代的悲劇。
葉向高病逝後,被朝廷追贈為太師,賜謚號為文忠。而東林黨與閹黨的黨爭,也在之後隨著大明王朝的覆滅而煙消雲散。
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2018年1月28日-2月6日(9:30-17:30)
展覽地址: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展廳(福州市楊橋東路19號雅道巷.水流灣院落)
主辦單位:福建省書畫藝術研究會
承辦單位:福建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
協辦單位: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
福建瀚成拍賣有限公司
——END——
凡是斯文處,必有同古堂
文:同古堂 部分圖:福建省書畫藝術研究會
TAG:同古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