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痛心!醫生已經成為了一個「高危職業」。醫療行業正面臨嚴重的「缺乏新鮮血液」……

痛心!醫生已經成為了一個「高危職業」。醫療行業正面臨嚴重的「缺乏新鮮血液」……

2018年1月

一場全球肆虐的流感

讓中國各個醫院裡擠滿了患者

然而

醫生們卻紛紛累倒病倒

每年學醫的大學生越來越少,因為擔心醫鬧、收入不高還有眾人都知道的高飽和工作量,醫療行業正面臨嚴重的「缺乏新鮮血液」。

兒科是在這場流感戰爭中第一個「告急」的科室。

上海基本每個醫院兒科平均要排隊4小時;

深圳某醫院一名兒科醫生一天看了將近300個病人,是普通門診工作量的3倍,不少醫生帶病堅持;

天津某三甲醫院甚至因為兒科醫生全部病倒而導致兒科停診……

大批家長在門口抱著孩子抱怨,「看病怎麼這麼難。」

可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景象?因為兒科醫生實在是太少了,而且正在越來越少。

醫鬧說:殺死那個醫生

根據《中國醫生執業狀況白皮書》的數據,截至2018年1月9日,中國有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衝突,其中經歷過語言暴力的佔51%,我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都要發生27起暴力傷醫事件。

在兒科,這種現象尤甚。

在兒科,是打針都有可能遭受醫療暴力的。一針不見血護士就有可能挨打挨罵,更別說那些對病兒直接負責的兒科醫生了,挨打挨罵甚至已經成為了正常現象,每個醫生都要時刻做好被患兒家屬打罵的準備。

「我就這一個孩子!」

「孩子生病我們當然著急,你就不能忍忍嗎?」

「我兒子有個萬一好歹你也別想好過!」

「這都治不好,你配當醫生嗎?」

「你沒吃飯,關我屁事?」

2015年,一名上海的兒科醫生就曾經在朋友圈發過這樣一條心酸的朋友圈。

上面這位醫生只是被罵還算好的,還有醫生被病患家屬逼著「下跪道歉」,部分醫生甚至他們的家人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脅。

2016年10月3日,萊鋼醫院35歲的青年醫生李寶華在值了一夜的班後被一名患兒父親砍死。

事發當天,李寶華先是在值班室被砍,隨後跑到護士站後未能獲救,又被拽到辦公室被砍死。

李寶華當時身中15刀,頭部12刀。在砍完人後,行兇者甚至一度阻止醫院搶救李寶華。

而李寶華被殺的原因,是因為行兇者的孩子患有嚴重的先天性疾病,患兒病逝後,患兒父親將兒子的死亡歸咎到了李寶華的身上,因而將這名年輕的兒科醫生砍死。

2016年2月4日,一名5月大患兒因重症肺炎入住平陽縣人民醫院,下午病情急劇惡化搶救無效死亡。家屬集結數十人打砸醫院兒科病房,辱罵醫務人員,並毆打一名懷孕六個月的護士,打人者邊打邊罵,「我的孩子沒了,你的孩子也要一起陪葬。」

2017年10月30日,一名新生兒在搶救31小時死亡後,患兒家屬拒絕屍體解剖,一口咬定是醫院注射疫苗致死,索要120萬元賠償,將屍體停在兒科病房,持刀追砍醫務人員,將兒科科室打砸,將電腦等辦公設備全部砸毀。

不僅醫生無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甚至連自己的至親骨肉都無法保全。

2016年6月13日,湖南益陽岳家橋衛生院一位醫護人員的孩子被患者砍傷,而這位孩子僅僅十歲。

兇手在醫院記恨上這名醫生後,尾隨該醫生的孩子上學放學,並在孩子上學途中持刀連捅孩子13刀。

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無數兒科醫生都曾經遭受過病人家屬的「死亡威脅」,甚至連帶著醫生家屬都要小心翼翼。

這群兒科醫生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日夜不休的在挽救其他人的生命,可諷刺的是,他們連自己的生命甚至自己孩子的生命都保護不了。

就像有句話說的一樣,在外科看病,你要面對的是一個大人。而在兒科看病,你要面對的是一個兒童和一群大人。

更令人心寒的是,在層出不窮的醫鬧事件背後,竟有網民在大聲叫好。

2011年哈爾濱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王浩被兇手殺死之後,某網站做了調查,六千名參與調查者之中,有四千人對這件事表示高興。

那些不該醫生承擔的風險,他們正在被迫承擔,某種意義上說,醫生已經成為了一個「高危職業」。

正在逐漸消失的兒科醫生

在中國,兒科醫生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職業。

根據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顯示,中國兒科醫生缺口已經超過20萬,而當前中國兒科醫生總數才僅為10萬人左右。

要知道中國0-14歲兒童目前有2.6億,這10萬兒科醫生要服務2.6億兒童,平均一名醫生要服務2000名兒童。

而這個缺口在目前並沒有被填補上,反而正在不斷擴大。

因為現在的年輕醫學生,寧願去內科、婦科,也不願來兒科做醫生,在醫學生中流傳著一個順口溜,「金眼科,銀外科,打死不去小兒科」。

到2011年,我國兒科醫生在15年內僅增加了5000人。每年中國有80萬醫科生畢業,成為醫生的只有2.2萬人,而成為兒科醫生的只有300多人。

不僅新增醫生人數少,本身已經是兒科醫生的人也在逐漸離開這個行業。

據調查,34%的兒科醫生在兩年內有辭職計劃,23%的兒科醫生不確定。基層醫院兒科醫生選擇兩年內辭職的比例更高,達到了41%。

或許有人認為,兒科醫生雖然面對的是「醫鬧」這樣的高風險,但對應的,他們的收入也高於平均。

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兒科醫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兒科醫生的1.68倍,但收入僅為他們的四分之三。

36%的兒科醫生稅前收入在3000元以下,76%在5000元以下,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僅為24%。

錢少,事兒多

和許多科系不同,兒科又被稱為啞科。在這個行當,很多時候認真和耐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因為孩子和成人不一樣。

孩子生病時,沒辦法準確的表述自己,也形容不好哪裡難受;而陪同孩子的家長則是關心則亂,除了催促他再給孩子多看一下之外,並沒法回答一些關鍵性問題。

像有的家長工作忙,並不知道小朋友班上是不是有人感冒,也不知道小朋友晚上到底吃了什麼,甚至還有不少給小朋友亂吃藥的。

是的,當自家孩子生病時,再有基本常識的人也會亂了陣腳;更何況,現在很多人都不了解流感的基本預防和護理;再加上小朋友免疫系統弱,很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

家長只看到了自家那一個生病的孩子,可醫生每天眼中有上百個生病的孩子。

流感爆發,中國大部分醫院的兒科都陷入癱瘓,不是因為病兒太多,而是因為醫生嚴重不足。所以有的患者要排三四個小時的隊,於是患兒家長在醫院門口抱怨,「看個病怎麼這麼難!」

痛心!醫生一晚接診40人後猝死

1月23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外科大夫郭慶源值完夜班後,出現胸悶、心慌、氣憋等癥狀,經同事為他檢查,初步排除心梗。就在同事幫其辦理住院手續時,他突然出現抽搐癥狀,後經四個小時搶救,不幸離世。

▲郭慶源醫生生前照片

郭大夫年僅43歲,2009年從武警醫院轉業到地方醫院,事發當晚共接診40人,原本8時30分下班,因交班等工作一直未能按時下班。妻子是他的同行,兩個孩子中最小的僅五個月大。同事介紹,事發前一小時,他還接到郭大夫電話,叮囑他關注一名病人複查注意事項。

郭慶源同事的朋友圈

2017年12月29日,山西榆次人民醫院43歲醫生趙變香在病房查房時突發腦出血,呼吸和心跳驟停,後經搶救無效離世。

505病房是趙變香大夫倒下的地方,她倒下之時,就是在查看這個病房裡的病人。「你媽怎麼樣?」這是趙大夫生前說的最後一句話,當時是笑著問患病老人的女兒。

可能是要交代啥呢,說了半句忽然就暈倒了。」老人女兒趕緊抱住趙大夫,大喊「護士!護士!」

搶救趙變香醫生

趙變香倒下後,呼吸和心跳驟停,同事們在病房中就地緊急施救。經過近20小時全力搶救,趙變香大夫因蛛網膜下腔出血,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趙變香同事回憶,12月28日18時,趙變香接上夜班,到12月29日12時看完門診,又去查房,趙大夫連軸轉,工作了18小時,也許是過度勞累,引發了趙大夫的病情。

趙變香醫生生前照片

2017年9月16日晚,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位醫生深夜猝死,年僅40歲,孩子還不到1歲。

這名醫生名叫陳彥東,是哈醫大一院的心內科醫生。他的妻子也是一位醫生。據她回憶,當天22時左右,陳彥東一切正常,半個小時後,她發現陳彥東不對勁了:「面色青紫」。心肺復甦、人工呼吸、撥打「120」,她盡一切努力搶救愛人,卻失敗了。

陳彥東生前喜歡運動

據陳彥東的同事回憶,陳醫生每天都要在7點前到達醫院,因為8點進入導管室前,他要查房。除了自己的患者,他還要擔心下級醫生的患者,加起來30多人他都要親自看一遍。

8點之後,導管室內,陳彥東作為主刀醫生,每天要為多位冠心病患者做心臟支架手術,一個手術1個小時。手術間隙,他還要抽時間去其他科室會診。

「每天連軸轉,沒有喘息時間,午飯經常被省略掉,最常吃的就是冰涼的飯。」同事書,陳醫生接診的通常都是危重病人,他們的病情變化快,壓力更大。每一天手術後,陳彥東都不回家,要在醫院整理病歷到九、十點鐘,「就算回到家,吃口飯,還得學習」。

2006年11月29日,@南京發布的一條微博:手術台邊,一名醫生連續手術十幾個小時後累到倒地打盹。這位醫生是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乳腺科的陸澄主任,當天他一共做了七台手術。

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勞累程度有目共睹,我國去年醫療機構就診人次接近80億,患者數量與日俱增,醫護人員數量供不應求。如果醫護人員不加班加點,恐怕是很難撐起這龐大的診療量。有些醫院人手不足,甚至出現了「黑+白+黑」或者「白+黑+白」的值班制度,連續的高強度工作讓醫生群體極易罹患上心臟病,發生猝死。

兩個醫生帶病堅持工作,為了不耽誤手術,只能利用自己的間歇時間掛水

作為醫生,他們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但是很多人依然「累並快樂著」。

如果因為一個醫生的態度不好,就去給整個行業的醫生下定論,未免有些一葉蔽目。

信任的坍塌,只需要一秒;而重建起來,卻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

下次,當你再碰到看起來很年輕沒什麼經驗的醫生時,希望你能帶著平和的心、給予他們最大的信任。

也許只是一個微笑,也許只是一次耐心的等待。可就是這些點點滴滴,也許可以幫我們重新修好昔日坍塌了信任大橋。

醫者是暗夜裡的提燈者,幫助病人走出疾病的痛苦,希望大家能夠更多地理解醫生的苦衷,給予醫生信任和關愛!

網友評論

看到上面這位「兒科小小醫生」的評論好暖,雖然救人是醫生的職責,可是醫生也不是萬能的,他們也是平常人,希望大家相互理解和包容!

歡迎到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

來源:人民日報,由奉節大眾網綜合整理編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奉節大眾網 的精彩文章:

TAG:奉節大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