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們家都這麼說話嗎?

你們家都這麼說話嗎?

分享之前,我要先澄清一點,今天我指出的一些問題,並不針對某個人,沒有斥責攻擊的意思。我本人也一樣態度,凡事對事不對人,才能冷靜的分析、消化吸收。

以下感慨來自這兩周內在家裡發生的一些事情,倆娃都病了,最疲憊的那天晚上,他們都發燒39度多,幾乎沒怎麼睡好覺。白天就必須有爺爺在家幫忙做飯。平日都是老大幼兒園,我單獨在家帶老二,自己帶孩子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任何人在旁邊嘮叨或者指揮你、要求你甚至指責你。自己孩子的教育自己做主,少了很多紛擾。

但是,不得不需要有爺爺來幫忙的日子裡,我就突然發現,自己就像個挑錯的機器,隨時隨地都能挑揀出老人的一些我覺得有問題的地方,雖然沒有發生衝突,也對老人的方式方法表示理解,但是,真的想感慨,感慨你們的家裡,無論老人還是作為父母的你們,也都說過類似對孩子造成傷害的話語嗎?

如果有,讓我們一起探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哈。

 你今天拉多少遍了?!(老大吃的多,青菜吃的少,拉干粑粑,一天拉三四遍。)

——很明顯的不耐煩帶點厭惡的感覺。其實,這句話,完全可以不說,你說與不說,他都會拉,何必加上這句話徒增孩子壓力呢?他會不會因為這句話覺得拉粑粑尿尿是件不好的事情呢?

給我吃一口吧!(其實是在逗孩子)

——結果是,孩子根本不給。你不想吃,逗我的,每次給你你都不吃,我為什麼要給你?你還總撒謊,不想要還問我要,我已經不信任你了。是你輸了自己的威信。

 「粑粑」臟臟!(從小時候起,看見髒東西,不論什麼都教孩子,這是「粑粑」,不能碰!)

——結果是,孩子看見扔在地上的蘋果皮就說,「粑粑!」;看見一張揉皺了的手紙也說,「這是粑粑!」;看見扔在垃圾堆里的礦泉水瓶也稱為「粑粑」……它們各有名稱的好不好!

快點喝一口,(尿褲子、快穿上衣服、快點走……)不然不親你了!

——如果,孩子真的沒做到,你真的會再也不親他不理他了嗎?不會做到的事情,就沒必要說出口。說了的後果就是,以後你說什麼,孩子都會猶豫是不是真的。失去孩子的信任,不可怕嗎?

弟弟不是小嗎?一切以他為主!

——每次弟弟哇哇哭,你都認為是哥哥的錯。你知道很多次其實都是弟弟自己把頭磕在桌子上了好嗎?哥哥每次哭的時候,為什麼你不認為是弟弟故意拿車子摔在哥哥臉上的呢?還故意「安慰」哥哥,算了算了,弟弟不是小嗎?一切以他要求為主!

我就納悶了,都一樣是年幼的孩子,且相差無幾,怎麼就分出大小了?不要把你原生家庭的痛再帶到他們身上來啊!

你就不怕老大因此憎恨弟弟?也許有一天事與願違,他們不會親如手足,裡面就有你一份「功勞」。

你是不是又欺負弟弟了?

——你問過原委嗎?你親眼看到有欺辱事件發生嗎?如果沒有,請不要妄下結論。也許,根本不需要你解決什麼糾紛,人家哥倆早就和好了。沒有意義的負面語言,可以吞進肚子里最好。

再不收拾(玩具),給你撇窗外去!

你太棒了!(吃了一大口飯而已。)

——過度讚賞的後果就是,他每吃一口飯,還沒咽下去呢,就讓你欣賞,以此獲得你的誇獎。一頓飯問個十幾次,累不累?

怎麼又尿床了?!生氣狀。

——一個才三歲的孩子而已,當他緊張,感覺有壓力,沒有安全感或者白天玩的太興奮的時候,尿床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嗎?真的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至於生氣,說明你的愛,有條件。給孩子的印象就是,你不尿床我才更愛你。

都說我們要無條件的愛孩子,多少時候,你是帶著條件去苛責孩子,超出預期的去要求孩子?

 看這本吧,這本好看!(實際上,孩子選的書不太好讀,或者太長)

——你是給自己讀的?還是為孩子閱讀?當你想糊弄孩子,那麼有一天,他不愛學習不愛看書,你可能會突然後悔,當孩子有興趣的時候,一定要全力以赴的支持他才是正道。

他就是膽小!膽兒太小了,看見只狗都害怕!

——給孩子「貼標籤」是幾乎每個家長都做過的事情,然後,在你不斷的負向強化中,標籤會越來越難撕下來,他真的變得如標籤所描述的那樣發展下去了。

如果你不會說正向強化的言語,那麼也請收起你的負能量語言,有時候沉默也比嘮叨更有力量。

男子漢,不能哭,你是不是男子漢?!好了,好了,別哭了!

——中國是個內斂的民族,強調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是,是人都會有情緒,當你不表達,不發泄,就肯定會轉而向內憋出內傷,怒傷肝,思傷脾,百病皆生於氣。有一天當情緒積累的越來越多,就會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的時候,那樣不論給誰都會造成更深的難以修復的創傷。

一個大人都會有情緒,更何況一個以你為衣食父母的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呢?他只能用哭來發泄,用哭來表達內心的痛苦和焦慮。

愛他,就溫柔的抱著他,讓他哭個夠吧!

 快點,快點,快點!……

偷偷吃餅乾,別告訴你媽媽哈!

——這種兩面三刀的做法,我非常想鄙視一下,很可笑,像是悅耳的鈴音,有人突然給你不少好處,還要和你達成一致口徑,以防可能的責怪,完全是討好小孩子的教科書手段。

如果你也不願意給孩子吃,那麼你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來滿足他的想法,而不必把他媽媽放置在「壞人」的位置上啊!

孩子,別碰芸豆!別碰……(只是想摸一下而已)

沒有鬼,什麼也沒有!什麼怪物?根本沒有,你看你看!沒有吧!

——站在成人的角度上,你一廂情願的去本能的尋找和糾結造成孩子害怕的原因,但是你想沒想過,害怕這種情感,跟所有的感情一樣,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內在的感受。但是,不可能找到所謂的原因。對孩子來說,更是難以解釋的一種情緒。他需要的不是你的否定,而是你的接納和相信。如果我們不追究原因,也許有一天對某件事物的恐懼,就那麼自然的消除了。

當你說沒有怪物,並試圖去尋找和驗證的時候,他會因此不恐懼了嗎?沒有!因為他在恐懼的同時,要忍受更多的否定和傷害,這就是實證。而父母反覆的證明孩子害怕的東西不對,這些東西都沒有,就會指向一點,就是,孩子的恐懼是錯誤的,是虛假的。有的孩子不會接受這個觀點,他會堅持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那這樣的孩子會怎麼樣?會一直恐懼,然後跟我們陷入這種反覆鬥爭的惡性循環。

你看!你看弟弟都……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羨慕嫉妒恨,已成為一種社會的常態了,誰好就羨慕誰,嫉妒誰,恨誰。但是每個孩子內心的深處,都想得到父母的認可。這種認可在他內心中會產生自信心。

有些父母覺得比較是激勵孩子,向更優秀的人學習,卻不知道對孩子帶來的影響是排斥別人,對他們來說,別人優秀就是最危險的傷害。

 快把玩具給小妹妹(鄰居家)玩!

——誤區:自私是孩子的本性,分享是後天養成的觀念。不是越早越好,過早會反作用,嚴重會有負面效應。

試驗證明,2歲有自我意識,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3-4歲的孩子是最自私的,利已的。不是天生俱有分享能力。要理解並允許孩子不分享。不要對孩子這樣說,你不分享,別人不喜歡你哦!不要把自私的標籤給予孩子。

學會尊重孩子的自願。如果你覺得尷尬,你可以說,「他還沒準備好分享呢!」

快叫奶奶!快!這孩子,不叫人呢!……

——當孩子遇見沒有見過面的成人和小朋友,習慣性就要躲到媽媽身後,我們要順勢養育。就是,首先主動和對方打招呼,以一種孩子能夠表達的方式來做示範,孩子就能去面對這個成人或者小朋友了。

對於天生氣質趨避性高的小朋友,一般來說,遇見新鮮的人,事物,環境情況時,會出現心跳加速,腎上腺素增加等等反應,他是處在一種很緊張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越強迫孩子,孩子越會恐懼,孩子越不願意去做。如果我們了解了孩子的特質,知道孩子不主動打招呼並不是他不懂禮貌,而是他面對新事物的時候,本能的一種反應。我們就會想辦法給到孩子必要的引導和支持了。

 快上去玩,不然別的小朋友就佔先了!

——你知不知道有一種心理學概念叫天生氣質?我們要尊重孩子獨特性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引導。

一種情況,僅僅因為他的天生的氣質類型決定的,孩子們各自風格是不同的。有些孩子,他在加入團體的時候,他除了要去確定這個團體是安全的,他還需要時間來觀察。有些孩子是通過觀察的方式,來學習認知,思考、交友和社交的。

當他遇見還沒有把握的事,他是需要先觀察思考,才能夠優先於他的體驗這種需求的。喜歡觀察的孩子沒有錯,不是壞事情。他反而更容易專註的做一件事情,更容易持久,這個孩子更願意去思考。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不會或者不敢去加入。

 不是說好了就看五分鐘電視嗎?怎麼還看呢?你這孩子,怎麼說話不算話?

——是你沒做好約定後的跟進工作,怎麼反而埋怨孩子呢?

你如果想做孩子心目中有威信的父母,制定孩子需要遵守的規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首先要說到做到,說話算話,一旦不小心違反規則,需要和孩子道歉。

不管!不給你拿!(口是心非,實際上給孩子拿了)

——這玩笑太不好笑。幼小的孩子往往聽不懂你的笑話,他當真了之後,哭鬧之餘,還失去了對你的信任,何苦呢?請認真的好好的說正常人能理解的正常語言。

不聽話?嗯?又不聽話!

——什麼叫聽話?什麼叫不聽話?所謂聽話,就是像木偶一樣,聽任你的擺布就叫聽話?

他要自己擺弄汽車模型,你怕他弄亂了零件,他非要自己擺弄,就叫「不聽話」?

他就想玩那個拼圖,你怕他弄丟,不讓他玩,他哭鬧,這也叫「不聽話」?

他想自己吃飯,你非要喂他,他不樂意,也說他「不聽話」?

……太多太多孩子的」不聽話」,就是出於你的控制沒有得逞,你內心的挫敗感在作祟而已!

而孩子要不要聽話?你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很多文章中提到,孩子應該有主見,一個「乖」字卻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乖,就是聽話。一個很乖,很聽話的孩子會成為一個人才嗎?不會。因為他只會模仿,不會創新。如果國家要發展,人類要進步,就要有超強的創新精神。

 告訴過你別往上爬,摔下來我可不管你哈!

——他真摔壞了,你真的置之不理嗎?這種威脅性語言有用嗎?他不一樣還在那裡爬?還搬個凳子越爬越高呢!

讓我們學會說正面語言,不要說,「不要……」(這是典型的負面強化!)。你可以直接說,「下來吧孩子們,來飯桌前吃水果啦!」他們保證一個比一個跑來的快。

不過,話說回來,我可從沒阻止過孩子們爬高,這種大運動訓練,難得他們喜歡呢。告訴他們自然後果,並且在旁邊保護好他們就好啦!

難道我沒告訴過你嗎?

——這種馬後炮的話,說了和沒說有什麼區別,儘是對孩子的指責。我想最主要是你想推卸掉自己的那部分責任吧?!看,這可不是我沒保護好你,是你自己造成的,和我沒有任何關係!

反問句,說出來,就是帶著苛責的,如果這是對孩子說的話,那麼真是很殘忍。

……

……

篇幅有限,更多話題等待我們下次分享。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晚上,我都要做一遍反省的功課,回想一下,這一天中,哪些事情值得我去覺醒,去改正。哪些事情,我會做的更好?

育兒,其實是我們自我療愈的一個旅程。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反思,然後我們能夠重視,我們能夠理性的去看自己。可能兒時受到的傷害,通過成為父母而被治癒。真的很感激,就是因為我當了母親,我突然發現自己有能力去看到自己了。我會把我所學用到我自己的生活中,我的生命中,我的關係中。而且我也發現我有力量去安慰自己,能夠去反思,剋制自己。而且我也有能力去做一個陽光,開朗的人,對所有的生命能夠心懷謙卑和敬畏。

很多家庭親子關係的問題很多,其實很多原因都不在於孩子。而在於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覺醒。因為我們的不覺醒,導致了這樣那樣問題的發生。所以我們都不覺醒,應該由我們自己來去清理,而不應該由孩子來去繼承。

一個覺醒的人,一定會自然而然的去懷抱愛和真誠,帶著這份力量,帶領我們去享受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在這份關係中,成就孩子,成長我們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花的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做更好的媽媽之懂成長《媽媽成長始於自我覺醒》

TAG:花花的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