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絕世神兵曹操、劉備、孫權都會使,羅貫中卻沒有搞明白
許多人對戟的認識,只是停留在呂布的方天畫戟上,卻不知真正的方天畫戟只是戲曲中武生的道具,根本不是什麼帥呆酷斃屌炸天的拉風兵刃。誠然,戟在兩漢、三國時期是一種常見的長兵,許多大將都會使用,呂布擅使也不足為奇。呂布如果用的兵器是戟,也只能是「卜」字型或者是戟枝向下彎曲然後上翹的鐵戟。早在西漢之際,鋼鐵長戟和矛、弓弩等幾種兵器,就已經是部隊的標準裝備了。西漢的鐵戟長度大約在2米~2.5米之間,相信漢末三國戟的形制和西漢的相差不是太多。
《三國演義》中,呂布與貂蟬正於鳳儀亭幽會,哪知被董卓撞破,董卓怒火攻心,「擲戟刺布」。在這裡,董卓用的戟是呂布的方天畫戟。這件事情羅貫中並非是完全向壁虛構,而是多少有些史實依據的。貂蟬是否實有其人暫不探討,據《後漢書》記載,董卓擲呂布用的確實是戟,只是不是什麼方天畫戟,而是手戟。在《三國志》中,曾多次出現一個冷兵器名詞——手戟!據西漢《釋名·釋兵》記載,手戟是「手所持摘之戟也」。手是指單手,摘通擲。這句話的意思是單手握持、可投擲擊敵的戟。據《後漢書》卷七十五載——(呂布)嘗小失(董)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 董卓用手戟擲呂布,絕非是因為呂布動了他的禁臠,而是因為其它事「小失卓意」。
嚴格講來,手戟屬於暗器類。漢末三國,使手戟的並非董卓一人,曹操、劉備、孫權三人都是箇中高手,如果強要分個高低,相信曹操的暗器功夫為第一。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曹操)乃舞手戟於庭,踰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曹操不但暗器功夫了得,而且輕功似乎也遠超儕輩。
劉備使用手戟,也見於正史,長坂坡一戰,劉備被曹操大軍追得抱頭鼠竄,趙云為了尋找甘夫人與保護阿斗,反身沖入了亂軍中,這時,有人卻誤以為是趙雲見勢不妙,叛逃去見曹操了。劉備聞言大怒,「以手戟摘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史料如此記載,估計當時劉備是爆粗口了,來句國罵也未可知。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孫權親自前往吳郡庱亭射虎。本來是想在眾人面前展露一下他的武功的,哪知道他的坐騎卻被虎咬傷了,危急時刻,孫權手中雙戟電射而出,「虎卻廢」。身邊侍從張世這才反應過來,急忙衝上前用戈擊虎,捉獲了這隻猛虎。
除了董卓、曹操、劉備、孫權,漢末三國擅使手戟的人還有孫權兄長孫策,曹操手下大將典韋等人。為什麼手戟不象長戟那樣流行,只是個別人使用的暗器呢?原來,戟並非是常用的制式兵器,而且製作考究,選料與作工精良,並非是所有人能使用的。西漢以來,人們習慣將兵器分類陳放在木製的蘭錡架上, 這種木質兵器架, 想來應該是放於几案上的,方便隨時把玩。窮文富武,沒有錢的尋常百姓哪能玩得起這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冷兵器?
西晉文學家張協曾作《手戟銘》曰:「錟錟雄戟,精金練鋼。名配越棘(同戟),用過幹將。嚴鋒勁枝,摘鍔耀芒。」短短二十四字可知,手戟是與幹將、莫邪這種的名劍一樣,乃極為難得之物,是顯貴彰顯身份的東西。使用手戟既可以防身,又與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身份相符。至於長戟,那則是普通軍兵用來衝鋒陷陣的,像劉備這種只有在跑路的時候才一馬當先,自然用不到。
參考書目:《三國志》《三國演義》《後漢書》
TAG:唐風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