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看到這些化石,就知道我們的後半生要在這裡工作了

看到這些化石,就知道我們的後半生要在這裡工作了

原標題:看到這些化石,就知道我們的後半生要在這裡工作了


汪筱林,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我們當時一看到這些東西,一看到這個現象,就知道我們的後半生要在這裡工作了,因為翼龍化石確實太多太多了。


消失的伊甸園

?汪筱林


大家好,我是汪筱林。我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也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教授。


我是一個古生物學家,但也是半個地質學家。為什麼是半個地質學家呢,後面我會跟大家講到。


最近我們在新疆哈密戈壁發現了一個消失的伊甸園,屬於一個非常漂亮的翼龍動物群,有成千上萬的標本。今天我們一起來解讀一下它。


首先我們可以看看這是一個什麼東西,是翼龍嗎?



其實不是,是一個長得像翼龍的雅丹地貌。前面就像是嘴,後面是一個頭飾,一個展翅欲飛的樣子。我們所有的化石就在這樣寸草不生的大戈壁上。下面我們來幾張照片,大家試試,看看能不能找到化石。


能看見嗎?這個我想很好找的,我手指的地方就是。這裡是翼龍(1),翼龍很小,骨頭很細。下面這是一個大的,恐龍腿上的骨頭(2)。



第二個難度稍微大一點。其實我手指的地方也是。這一大塊面積有一個化石,四五節的脊椎有三四米長,屬於一個很大型的恐龍,但是因為風化作用,保存下來的化石已經不多了。


接著往後看,難度越來越大,可能看不出來了。大家能看到一些地層,一些沉積層,中間有一些和其他不一樣的層位。事實上這裡面藏著很多翼龍化石。



接著往後看,難度更大了。所以我們在野外一定要眼睛睜大一點,仔細地看。這是一個很大的恐龍的骨頭,只不過露了一個斷面。



如果一眼就看見了,你就是一個古生物學家或者地質學家了。看不見也別難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看不見。以前我和我的學生還有志願者一起在馬鬃山戈壁灘上找化石,地上就是化石,他們就是找不著。我畫了一個幾平米的圈讓他們找,還是找不著。為什麼呢?在他們的想像中化石就是博物館裡立著的大骨架。



最後我告訴他們,這些小小的烏龜碎片就是化石,撿起來一拼,都能拼起來。所以不論多大的標本、多大的恐龍、多大的翼龍,在戈壁灘上一風化,最後全是破碎的。


今天我也來了三個學生,我沒說你們,你們的表現還是不錯的,我說的是以前的學生。


再接著往後看,這是我們在哈密戈壁最早見到的一批翼龍的化石。我記得很清楚,是2006年5月14日,我們進了大戈壁以後,看到地面上有這些骨頭,就像一堆木頭棍子一樣。


但事實上在這個岩層裡面,發白的這些東西都是骨頭。所以我們當時一看到這些東西,一看到這個現象,就知道我們的後半生要在這裡工作了,因為化石確實太多太多了。


做古生物學研究第一步就是野外考察,就是到野外去找。很多人問我們,你們怎麼知道那個地方有標本,怎麼就知道那個地方化石那麼多?其實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就要靠兩條腿來跑,不到野外跑你也找不到的。


在茫茫大戈壁上,我們首先要跑,跑到以後就選發掘的地點。如果你是一個科考隊長,帶了一撥人,開了好多車過去,讓你找化石,讓你選一個點,你怎麼選?



比如說有一個地方我們看到了有四五塊骨頭露在那,有個地方可能有十幾塊骨頭,但由於人力物力所限,我只能夠挖掘一個地點,那怎麼辦呢?你選哪個點呢?選十幾塊骨頭的呢還是選四五塊骨頭的?大家想一想。


事實上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這又和環境有關係。如果化石在裡面是散的,亂七八糟的,那就要找露在外面越多的越好,這樣代表它比較豐富。如果裡面是完整的,那麼露出來的越少越好。因為露得多了等於是風化掉了,露得少有可能全在裡面。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已經風化掉只剩一點點了。


選了點以後,你就要科學地採集。野外科學採集不能暴露太多的骨骼,如果骨骼暴露得越多破壞就越嚴重。


在戈壁灘這個極乾旱的環境里,這些標本包括岩石,有很多鹽鹼的成分,一旦受潮它就反鹼,反鹼以後化石甚至岩石表面就像癌細胞似的,一點一點地往裡面侵蝕。


左上這張照片是當時我們在野外看到的一個蛋,後來一受潮,很快變成下面這樣了。回到北京以後比較潮濕,野外石膏打包也要用到水。


右邊這張圖裡為什麼外麵包一層塑料布呢?是因為我們野外採集時改進了一下,先用塑料布包裹標本,然後在外面打石膏包防止標本受潮。


因此我在這兒還想請教一下各位,咱們有各行各業的朋友們,你們能不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在化石保存這方面會有非常大的進步。


標本採回來以後,專業技術人員再在實驗室里一點點修理。修理是我們古生物研究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進行修理以後科學家才能夠進行研究。研究的同時我們要根據岩層進行環境的復原,然後在博物館進行展覽。


博物館展覽的時候形式很多。一種就是像剛剛講到的,把這個骨架立起來,就是我們小朋友們在博物館看到的大恐龍。但事實上很多骨架沒幾塊真骨頭,大部分都是模型。



另外一種就是要把原始的東西修出來去展覽,這樣的話提供的原始埋藏的信息可能更多一點,比如像下面這個。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翼龍化石,事實上翼龍發現得比恐龍還要早,在德國索倫霍芬發現了這個標本。



1784年,一個義大利的科學家科利尼對它進行了研究。它有著像翅膀一樣的東西,又有一張大嘴,前肢有四指,頭骨也很奇怪。雖然發表了文章但科利尼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連它的分類都不清楚。


但是很有意思,法國的解剖學家,也是古生物學家居維葉看到這篇文章以後,根據科利尼畫的圖,認為這是一個會飛行的爬行動物。


爬行動物大家都知道,烏龜、鱷魚、蛇、蜥蜴。但是提出會飛的爬行動物,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有衝擊力的觀點,他在1801年的時候就這麼認為。


當時法國還有一個教授赫爾曼,他也覺得這個很有意思,主動地為這個化石畫了復原圖。左邊這個復原圖像什麼東西呢,像一個蝙蝠,像哺乳動物,而且他還覺得這個動物與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鳳凰有點相像。



當然了居維葉沒有接受他這個觀點。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人知道這究竟是什麼生物。甚至有人認為它的兩個翅膀是用來在水裡面游泳的。


但如果我們回到當時的地球,那是一億多年前的事情了。中生代時期是爬行動物的時代。天上有飛的翼龍,陸地上是恐龍,水裡面還有各種各樣的水生爬行動物。這麼一個龐大的群體,後來在6500萬年前的時候就滅絕了。



很多人對恐龍很熟悉,但並不了解翼龍,有些人甚至說翼龍是會飛的恐龍。但它倆還真是不一樣的,翼龍不等於恐龍。它倆關係很近,可以用表兄弟來描述。


它們在兩億兩千萬年前左右的時候在地球上出現,一個就在天上飛,一個在地上行走。它們的生存環境上沒有太大的衝突,所以它們非常和平地共處了約一億六千萬年。這並不是說一個物種生存了一億六千萬年,而是這一類,有的類群沒有了,有的類群又出現了,很有意思。


事實上翼龍在全世界發現得很少,在中國發現得就更少了,但是中國的恐龍發現得非常非常多。中國發現翼龍的地方就這麼六七個地點,主要的還是在白堊紀的早期,早白堊世。我們當時在遼寧及周邊發現了很多,在其他地點發現的標本很少,都是一兩個。直到後來我們在新疆哈密這兒發現了大量的標本。



為什麼翼龍發現得少呢?就是由於它特殊的骨骼結構。它為了飛行需要,為了減輕重量,頭骨的薄片比較薄,而且骨骼也比較細長,中間還是空的。這樣的骨頭保存起來,非常非常地困難,所以必須在特殊的情況下才能保存下來。


什麼是特殊情況呢?這就是剛才看到的哈密的戈壁灘上的化石,現在紅框裡面全是露在外面的露頭。如果是我們要選擇發掘地點,就得選這樣的。這一兩個平方米的範圍之內有幾十塊骨頭,裡面密密麻麻非常多。如此多的翼龍為什麼會被埋藏在這裡?



這個明顯地你可以看到,它上下的岩層是有點區別的,一看就亂七八糟的,大大小小混雜在一起。這就代表著這些翼龍被埋藏的時候,處於一個高能的環境、高能的事件沉積,當時發生了一件非正常的突發性事件。


什麼樣的非正常事件呢?有很多種可能,火山爆發、地震、泥石流,或者風暴。什麼原因導致它死亡的呢?我們就要和環境聯繫在一起。


我們做古生物研究的最喜歡這種非正常的事件了。當然現在地震、火山、泥石流對人對動物的影響很大,大家都不喜歡。但是我們最喜歡地球歷史上發生的這種事件了,因為它能保存大量的標本和化石。


事實上通過我們野外的觀察,這個突發性事件就是一個湖泊的風暴。這片茫茫的戈壁上曾經有著一片巨大的湖泊,翼龍就生活在這裡。

新疆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你只要一去就不想回來了。我們在這個地方,從2006年開始整整做了十幾年的工作,每年要去兩個多月。戈壁灘上沒有人煙,而且沒有通信信號,非常辛苦。但是有了發現以後還是非常高興的。



我們早上北京時間出發,到晚上新疆時間回來。當時的路都不好走,去的話基本上要走三個半小時才能進去,三個半小時出來,七個小時,在戈壁灘上就感覺時間過得特別特別地快。


其實我們從2006年、2007年就有很重要的發現,但是一直沒有發表成果,就是為了保護它。因為大家知道新疆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就是戈壁灘很多,有大量的瑪瑙、風凌石等一些漂亮的石頭,很多新疆的朋友都要去撿石頭。


如果這個地點大家知道了,他並不是有意的,但他好奇可能就去摳,一摳不就破壞掉了嗎。這個遺址保護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直到2014年和地方政府合作,感覺可以保護好這個遺址了,才把這個文章發表。


在這裡發現的翼龍我們命名為天山哈密翼龍,我們做了一個復原圖,發表在《現代生物學》雜誌上。



這是哈密發現的其中一個標本,裡面骨頭非常多,細細長長的,很多是完整的。裡面尤其有很多頭骨,還有牙齒,提供了許多線索。



我們先看看這些頭骨,有的頭飾又大又長,就像往前撲似的,另外一種頭飾很小。大家想一想,頭飾大小的變化是什麼原因呢?


有人說也許頭飾大小和個體發育年齡有關。但是哈密提供了這麼一個機會,因為化石數量多,我們用40多個個體作對比,就發現從小到大不同年齡的翼龍,基本上都有兩種大小不同的頭飾。


我們想想現在動物頭飾的變化,例如公雞的大,母雞的小。為什麼呀?我吸引你,我們倆搞對象為了繁衍後代,這是生物的進化有驅動力。


所以我們就有了一個成果,頭飾的變化代表它的雌雄個體的變化。我們做古生物研究,單單從骨骼上判斷它是男的女的、是爸爸還是媽媽是很困難的。頭飾是一個非常好的線索。


事實上翼龍有好多各種各樣的頭飾。中間這個頭飾更大了,是在巴西發現的。




這麼大的頭飾是幹什麼用的呢?第一是性別展示,第二是保持飛行時候的平衡,而且在水裡面捕食的時候可以提高準確性。如果我腦袋上啥也沒有,往下飛的時候腦袋來回擺,我能抓住魚嗎?當然抓不住。



巴西的這個翼龍的頭飾還有一種功能。它是像暖氣片似的,散熱的。翼龍現在認為它是一個熱血的動物,恆溫動物,為了保持恆定的體溫就會有一些散熱的地方。在一些標本頭飾上也發現溝和槽的痕迹,就像我們的暖氣片,一模一樣的。

剛才的發現說明翼龍如果是同一個類群或者同一個屬種的,頭飾大小上會有差別,我是男的,你是女的,會不同。但沒有頭飾和有頭飾,那可是不同類型的,你頭上長了一個東西,我頭上沒長東西,完全是不一樣的。


這是我們在哈密發現的,全世界第一枚三維立體保存的翼龍蛋。因為地層裡面有擠壓,以前發現的標本都是二維壓扁的。為什麼三維立體這麼重要?它包含了許多二維的蛋無法提供給我們的寶貴信息,這個後面會說到。



我們對這個標本進行了研究。首先咱們第一眼看,它是軟的,塌下去的。再仔細看,表面上有一些脆性的裂紋,說明它是硬的。因為翼龍是爬行動物,蛇也是爬行動物,所以我們就把翼龍蛋和蛇蛋進行了一些對比。



我們對它的表面進行了一些紋飾和顯微結構的研究,然後對蛋殼進行研究,發現表面還有一些氣孔。通過這些氣孔,蛋的裡邊和外邊可以物質交換,而且證明它必須在水裡或水邊生存產蛋。


說到這兒,大家可以看看世界上發現的第一個翼龍胚胎,這是2004年我和周忠和院士在Nature上發表的,是一個壓扁的胚胎和蛋。從這個標本我們可以看到,小翼龍完全成熟了,牙齒、骨骼、翼膜、毛,都有了,所以我們認為它是一個早熟性的胚胎,就是它出生以後就會走路了。



這就涉及一個早熟和晚熟的問題。比如鳥類,雞、鴨、鵝這些不會飛的原始一點的鳥,生出來的孩子它都長毛的,睜開眼睛就會自己跑,自己吃東西。但是對於進步一些的鳥,喜鵲或者燕子,它孩子出來以後還得父母照顧,抓蟲子吃,身上不長毛。所以從胚胎來看,翼龍完全是早熟的。



後來我們的一個同行又發現另外一個標本,就是左邊這幅圖,中間有一個蛋,在翼龍的屁股後面。很有意思的是,當我們後來發現這一標本的反面,可以看到它肚子裡面其實還有一個蛋。



這兩個蛋就很有意思了,說明翼龍和現在的爬行動物一樣是雙輸卵管。像鱷魚一次下兩個蛋,過去恐龍也是下兩個蛋的,但是鳥已經退化了,它是單輸卵管,一次下一個蛋。所以這樣我們把翼龍這個地方就搞清楚了。


講一講鱷魚。鱷魚其實和鳥的關係很近,和恐龍、翼龍關係那就更近了,所以說我們要將今論古,將古論今,進行一些對比。為了研究翼龍,我們和三亞陵水的一個鱷魚養殖場合作了很多年。



看看他們手裡的兩根長長的棍子是幹什麼用的?之前把一些死了的鱷魚埋在地里,過了幾年我們再把它的骨頭取出來,研究它。旁邊那個湖裡邊全是鱷魚,不用棍擋著不把我們都吃了嗎?



你看我們科考隊員都是很高興樂觀的,兩邊都是鱷魚池,搞不好掉下去你就沒命了,但是大家還是挺高興。



除了骨頭,研究鱷魚蛋也很重要。我們把鱷魚蛋取回來,然後進行一些室內的研究工作。鱷魚會和鳥一樣做一個巢,趴在那下蛋,一般能下十幾枚甚至六七十枚。取蛋的時候你要小心了,那個受精卵的蛋你不能翻動它,動了就不能孵化了。


鱷魚一般七八歲性成熟就開始下蛋了,小的鱷魚媽媽生的蛋就小一點,大的媽媽蛋就大一點。我們想知道母親的體型大小差異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大小。其實變化不大,大蛋里的小鱷魚長二十六七公分,小蛋二十四五,差不了幾公分,但是胖瘦有點差別。這是我兩個學生在測量。



鱷魚一般70多天就出殼了。比較強壯的小鱷魚自己就把蛋殼頂破出來了,小的、弱一點的頂不出來,頂不出來它就在裡面叫。你們知道它怎麼叫嗎?像鳥叫似的,「咕咕咕,咕咕咕」。這時候我們就幫個忙,把蛋殼敲破,把它拿出來。



在孵化的時候需要控制它的溫度,因為溫度控制它的性別,爬行動物是這樣的。我記得沒錯的話,31.5度的時候它就是雌雄差不多的。溫度高,比如說32度,它是雄性多一點的,31度,雌性多一點。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一種觀點認為恐龍的滅絕和這有關係。當時地球溫度一變化,升高一兩度,孵化出來全是男的,沒有女的,它又不能繁殖,不繁殖它就滅絕了。當然這只是恐龍滅絕的一種觀點。所以研究鱷魚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線索。


回到胚胎,當時在哈密我們發現很多胚胎,這是一個標本,密密麻麻全是蛋,有兩百多個蛋,還有一些頭骨和頭後骨骼,裡面還有三維的胚胎,三維胚胎能提供給我們更多的信息。



大家記得嗎,剛剛我們提到的二維胚胎告訴我們什麼?翼龍是早熟的,出來以後就會走路、會飛翔、會吃東西了。但是三維的蛋告訴我們不見得是這樣。


這是其中的一個胚胎,我們可以看到這有一些骨頭和頭骨。這個標本馬上就要孵化出來了,但是我們發現它還沒有牙齒。所以說我們認為它出來以後還不會主動地覓食,可能還要父母照顧一段時間。這是一種觀點。



另外一個,我們從這個標本來看,其實肩胛骨突這個地方它還沒發育。它這個肩胛骨突是幹什麼的呢?它是附著抬升翅膀的肌肉的——大圓肌,沒發育的話它就飛不起來。



這是我們做的一個CT掃描。我們發現裡邊很有意思,它的肱骨不發育,但它的股骨頭什麼都有了。這說明它的前肢發育不完整,但是後肢已經發育得非常健全了,所以它出生以後很可能只能走不能飛。



如何判斷這些標本里的翼龍多大歲數呢?我們做了一些骨組織學的工作,把骨骼切片來看看它的年齡。


我們發現它從胚胎到成年,好多骨骼組織結構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它從亞成年到成年就已經是性成熟了。這個標本里顯示,它兩歲的時候死了,長得非常非常快。今天一席另外一位遺傳學家講到,長得快就壽命短,好像是這樣的。



我們的第二篇文章,就是最近在Science上發表的,影響很大了,也配發有一篇評論。



我們和趙闖合作做了復原圖,你看背景是個大的湖,前面媽媽還在照顧它們。



事實上當時這個復原圖我們也做了好多次的改動,剛開始背景是山,湖很小。但從現在已經發現的標本來看,哈密這裡有六七十個平方公里的翼龍富集面積,一平方米至少一個標本。那是多少個量級呢?六七千萬個,至少這麼多。


要多大的湖才能提供這麼大的食物量?而且翼龍為了飛行的需要,它需要很高的熱量和能量,魚是它非常好的食物來源。所以這片戈壁曾經是一片面積非常大的湖泊。


我們現在畫的這張圖,你可以看到大風暴要來了。所有的翼龍,地上的、天上的、湖裡的,都卷到一起了,快速地埋藏。為什麼化石是散的?就是被風暴撕裂了。為什麼它的骨骼保存得還那麼好?因為是帶著皮肉埋藏的。



它吃魚其實是有證據的。這是我們在遼西發現的鬼龍,它的糞便裡面就有很多魚的骨頭。



很有意思的是,鬼龍和巴西的玩具翼龍,包括頭飾等等都非常非常相像。你們看巴西這個玩具翼龍的標本,下頜上插了一個樹杈子,可能在飛行過程當中,它以為水面上漂了一條魚,撲下去抓,結果好,魚沒抓住,把自己的命搭上了,樹杈插到這兒了,自己把自己害死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和巴西合作了這麼長時間,我們中國遼寧的一些化石和遙遠的南美巴西的化石非常像,所以我們和巴西科學家從2003年、2004年一直合作到現在,做了很多很多很好的工作。


其實哈密這個動物群裡面不光有翼龍,還有很多的恐龍、恐龍腳印,還有一些烏龜。更奇怪的是,恐龍的數量很多,種類也很多,但是翼龍六七千萬個,就一個屬一個種,包括成年的、亞成年的,大的、小的,它的蛋,它的胚胎。這不是伊甸園嗎?這群翼龍在這個地方繁衍得那麼好,非常非常奇特。



我前面講到,我是一個古生物學家,也是半個地質學家,為什麼是半個地質學家呢?因為我找過鑽石,找過黃金,找過石油,還找過其他礦,最後就全找骨頭了,但是骨頭也是好東西。


其實一個人一輩子做不了幾件事情的,最近這二十多年來我們在遼寧做了很多工作,發現了20世紀世界上最著名的熱河生物群,帶毛的恐龍、鳥、翼龍等等。它涉及鳥的起源演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


後來我從2008年開始在萊陽這個地方工作,萊陽是中國地質古生物學家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一個地點,我們年年挖掘,每年三個多月。希望你們有機會去,孩子們也可以去,現在都有動車高鐵,非常方便。



我們的一個工作就是幫他們建了一個國家地質公園,我叫它白堊紀公園。世界上恐龍公園很多,中國也很多,但白堊紀公園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它現在叫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建了一個博物館,又建了兩個遺址館。


每年我們過去發掘的時候,有大量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夏令營的小朋友去找化石,剛開始去他們也找不著,待個幾天都能找到。而且你挖到的牙齒、碎骨頭,都可以拿走,那是七千萬年前的。我們也做了大量的科普工作。


其實我有一個心愿,就是把我們做工作的地方,把這些遺址研究好,保護好,利用好。然後建國家公園也好,世界公園也好,或者遺址博物館也好,把這個好的東西留下來,留給子孫後代,造福地方老百姓。


我們現在和哈密的合作非常非常好,這個地方風景非常地優美,有各種各樣的雅丹,各種各樣的化石,那麼密集那麼豐富。我們希望去建一個國家的翼龍公園,然後建翼龍博物館,最後讓大家都喜歡,都去。


謝謝大家。


-END-


來自:一席(yixiclub)|原標題:我找過鑽石,找過黃金,找過石油,最後就全找翼龍骨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圈 的精彩文章:

走進博物館,過一種看得見的生活

TAG:文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