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之《子適衛》中的教化觀點
《論語》今本二十篇,為孔門弟子及其後學關於孔子思想言行的記錄。
本文選自《子路》篇,表達了孔子「先富後教」的主張。
原文: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大意:
孔子到衛國去,冉有給他駕車。孔子說:「人真多啊!」冉有說:「人口已經夠多的了,又該給他們做些什麼呢?」孔子說:「使他們富裕起來。」冉有又說:「富裕之後,再給他們做些什麼呢?」孔子說:「對他們施行教化。」
在孔子的眼裡,人口眾多、經濟繁榮是社會安定平穩的象徵,但是要過上真正和諧的富足生活,還得用知識和行為禮教來教化人們,讓人們變得「仁、義、禮、智、信」。
「仁」,可做仁義、仁慈,仁德講,指一個人心胸寬大,品德高尚,具有包容心和愛心。常和「義」關聯使用。
「義」可做正義、義氣,指一個人內心具有的正能量和對社會不平現象的一種正面態度和行為。
「禮」就是禮儀、儀錶,也可做禮貌講。主要指人的思想行為、言行舉止、儀錶儀態合乎禮數、禮貌,給予了別人尊重,符合事物的規矩。
「智」做明智、理智、智慧講。主要指人的思想是正確合理的,對待事物的看法、想法是合情合理的,用它來指引的行為態度也是端正積極的。
「信」指信用、信仰、信譽、誠信、信心、相信,也指信息。信是一個人能立足之根本,也是建立的事業能長久的基礎。對人不誠信,無信用,則不能使人相信,則信不立,則辦事處處被人推辭懷疑,所以立足就很困難。而且個人的信仰、信心也很重要,它讓人有正確的目標並為之鍥而不捨、堅持不懈。
如果人口眾多,就要使其經濟發達,使人們豐衣足食,這樣才能社會安定。看上去一片繁榮景象,但是如果不施行教化,人們只注重物質,精神貧乏,人和人之間感情淡漠,衝突時有發生,爾虞我詐盛行,長此以往,社會風氣會變得很差,不利形成一個大家都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用時尚的話叫「高素質環境」。
所以孔子說的「教之」很重要。教化並不是簡單的文化知識教育,而是孔子思想里的「仁義禮智信」全方位的教導,不但需要人們心裡明白腦子曉得,還要身體力行。
我們今天的物資生活已是極大的豐富了,我想此篇里的思想對我們是極有幫助的。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不能只單單看成績,也要關心孩子的舉止儀態和內心健康的成長及品德的培養,讓孩子有信仰,有信心。
那麼這樣面對生活,可能會少很多迷惘。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