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放手之後才能安心地擁有
陌上花開
陌上花開
譚維維
00:00/04:37
窗外雪紛紛,因為沒有風,雪像雨水一樣筆直落下來,一層一層好似簾幕。
這樣的天氣,窩在昏暗房間里,看了兩部影片。之後發現,兩部影片講的都是關於放手。
一部是《相愛相親》。從頭到尾,貫穿其中的主線是惠英(張艾嘉飾演)在母親去世之後,如何大費周折將父親的墳從鄉下遷過來,跟母親合葬。其中,涉及三代人的情感與生活,其實每個人都是影片的主角。(現實中何嘗不是如此?)看似不分主次、平淡情節中含著人物細膩情感的風格讓人想到楊德昌的《一一》,屬於我喜歡的類型。
遷墳,本來也沒什麼,複雜就複雜在,慧英父親年輕時候,遵從父母之命娶了妻子,然後進城打拚。遇見慧英母親,兩人相愛相親,生兒育女,一輩子沒吵過一次架。鄉下那個家,活著時候,他再沒回去過。
那位連自己姓名都沒有的在鄉下等了丈夫一輩子的女人,在知道丈夫另有妻室之後、在丈夫骨灰被運回來之後、在她自己老了之後,依然相信丈夫是愛她的——因為他會定期寄生活費回去,養家、養她。
這哪能叫愛呢?
就像魯迅那句話:「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從道義上來說,不拋棄,算是最大的慈悲。愛情才不需要講什麼仁義道德與職責擔當。
憑著心中對愛一廂情願的執念,老太太不答應遷墳,態度強硬。但最終,她還是明白了,自己男人的心,從一開始就不與自己相印,從一開始就另有所屬。守著一樽名不副實的的墳冢,又何必呢?
當老頭子的骨頭從墓里挖出來,她撫摸著,哽咽著,說了一句「我不要你了」,非常不舍。然後又說了句「進城」,非常決絕。
等了一輩子,守了一輩子,最終還是放了手。
人生如風,吹過,什麼也不留。
惠英與丈夫,人到中年,父母先後離世,孩子也漸漸羽翼豐滿,想要單飛。這個階段的夫妻,婚姻一旦出現問題,必然傷筋動骨。即便沒什麼問題,也會因為青春的遠逝與激情的退卻失去自信,繼而忍不住地疑疑慮慮,一方的言行在另一方看來總有遮遮掩掩的鬼。
慧英的丈夫是個駕校教練,要想和年輕女孩或者空虛少婦發生點什麼,機會有的是。
幸好沒什麼。
這個男人話少,脾氣好。內心深處看,並不熱熱烈烈地愛與自己生活多年的強勢女人,只是她對他、對他家人的付出,換取了他的實心踏地。維持一段婚姻,沒有真愛,有足夠道義也行。現實生活中,真愛哪容易存活?
年輕時候,兩人幻想著,有朝一日,買了車子,聽著歌兒,一起去兜風。在塵俗的柴米油鹽、恩恩怨怨里浸染久了,也就忘了當年夢想,她甚至都忘記丈夫年輕時候的樣子。
真正磨難人心的,是細水長流裡層出不窮的煎熬。
很多年過去,老人走了,孩子大了,鬢髮開始斑白,車子有了,歌去也有了,她的興緻卻沒了。(誰不想有遊山玩水閑來聽歌的興緻,只是生活壓得人沒空喘氣。)
大半輩子一起走過,開著新車,聽著搖滾,男人向惠英推心置腹:「如果你要是願意的話,我可以放手,你可以再重新過一次。我自己肯定是要出去,有你在最好,你要是不在我自己去。」
聽到這番話,日常中堅強慣了的惠英哭了。
懂得的感情不就應該如此么?如果有一天,鴿子想飛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體驗別樣的可能性,難道不應該放手?與其挽留,不如祝福。
當然,這只是從感情角度,從婚姻立場就是另當別論。
另一部是法國影片《讓愛飛翔》,有點懸疑,有點魔幻。
凱蒂是個單親媽媽,在上班的工廠里認識了帕克,幾番乾柴烈火之後,很快重組家庭,很快有了一個孩子。
這孩子與眾不同,從嬰兒時期開始長出翅膀,並且能飛,像個小天使。凱蒂與家人既驚又喜,知道孩子的奇特讓社會知道的話必然會帶來傷害。但無可避免,為了更好地生存,為了換取大房子,她在丈夫說服下,答應讓孩子在記者面前展示飛翔,藉此換得鈔票。
在眾人驚嘆聲中,在自己投入欣賞中,凱蒂握著繩子的手鬆開了,孩子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過河流,直至不見。
凱蒂在失去孩子的傷痛中萎靡,她覺得自己弄丟了自己的孩子,不再擁有它,無法愛撫它。
有一天,在河邊,正當凱蒂失魂落魄準備投河時,孩子奇蹟般出現,雖然不會言語,卻用飛翔的姿勢告訴母親,他很好,他的翅膀渴望在山林間自由飛翔,而不是溫室里的拘束。
凱蒂似乎忽然間明白,愛他,就應該尊重他的意願,讓他去自由。心中對他的思念可以化作一束光,在今後歲月里,讓她以溫柔之心,悅納身邊所愛的的每一個人。
放手的那一刻,心裡必然難過,因為不舍。但是,短暫的不舍好過長久的不安。抓在手裡,未必是擁有。有時候,放手之後,才能安心地擁有。
江 徐,
80後老少女,自由寫作者
煮字療飢,借筆畫心
ID :jiangxv08
TAG:江徐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