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蝙蝠狂犬病毒感染的受體分子和宿主限制

蝙蝠狂犬病毒感染的受體分子和宿主限制

2013-12-3首發於本人在科學網的博客,迄今已有 4,017次閱讀 。

蝙蝠狂犬病毒的維持、傳播和演化(系列之六)

(The maintenance, transmission, and evolution of lyssaviruses of Bats)

六、 暴露於狂犬病毒後受體的利用和病毒複製

Receptor usage and virus replication upon exposure

目前普遍承認,狂犬病毒是嗜神經的。然而,不同的狂犬病毒分離株採用什麼受體,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採用,都不得而知。很明顯,蝙蝠要傳播病毒,無論是在共同棲息的動物內部傳播,或傳播給陸生哺乳動物,都必須有一種機制,使病毒能進入宿主的細胞。在分子水平上,這種相互作用主要取決於受體的可用性和使用情況。目前,提出有三種受體可作為關鍵分子,使狂犬病毒能進入細胞:

1)煙鹼乙醯膽鹼受體(nAchR),負責中樞神經系統內和外周神經網路的神經元間的溝通;

2)神經細胞粘附分子(NCAM,存在於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後膜內的神經末端和深處;

3)神經營養因子受體(p75NTR),在細胞死亡、突觸傳遞和軸突延伸中發揮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p75NTR分子對於狂犬病毒的進入可能並不重要。在蝙蝠中進行觀察時,疾病的臨床表現包括神經系統體征,這表明蝙蝠病毒變種仍然是高度嗜神經的。但是此類受體分子,主要僅在小鼠和犬的動物模型中證明與進入細胞有關,而關於在蝙蝠和其他物種的組織中可能存在不同受體的問題,則還很少受到關注。此外,儘管這些分子作為狂犬病毒的受體已作了部分鑒定,目前尚不知這些建議的受體是在何種程度上被狂犬病毒利用。狂犬病毒在其他細胞系的複製已表明,不同的分離株有可能利用一種普遍存在的受體分子,雖然對野生型分離株在除BHK細胞之外的非神經元細胞系中的複製還沒有作過詳細研究。那些最近開發的新穎的物種特異性蝙蝠細胞株可能進一步闡明狂犬病毒進入細胞的機制,並幫助確定它們是否可以在非神經細胞中維持。

此類研究還可以澄清狂犬病毒在感染不同物種時所受到的限制。已確認歐洲蝙蝠狂犬病毒EBLV -1和EBLV-2的感染分別被限制在大棕蝠(Eptesicusserotinus)和水鼠耳蝠(Myotisdaubentonii,又稱Daubenton"s bat)。有跡象表明歐洲蝙蝠物種可能在聚集地或棲息地發生混合,這可能是使病毒能跨物種傳播的機制。然而,蝙蝠的地下棲息地和洞穴通常位置偏遠,人很難接近或進入,意味著我們目前對歐洲蝙蝠生態的了解仍然很欠缺。EBLVs的物種限制是否真實存在?或者,是否與狂犬病毒的一些蝙蝠變種一樣,病毒可以在多種蝙蝠儲存宿主中維持?這些都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此外,對狂犬病毒,如非洲的LBV等狂犬病毒,其宿主似乎是雜亂的,能感染跨越幾個屬的若干種蝙蝠,對這些狂犬病毒所需的受體還需進一步分析。狂犬病毒對不同受體的選擇和應用,可能與其宿主限制機制密切相關,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領域。在沒有廣泛研究的現狀下,更需要有新的研究技術和方法來為這些問題提供答案。

參考文獻:

A.C. Jackson: Advances in virus research---research advances in rabies, Elsevier, 2011.

?

蘋果阻止不了您對原創的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輪車上的博導 的精彩文章:

流感季節慎用抗生素

TAG:獨輪車上的博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