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下穗尊流浪記—香港篇

山下穗尊流浪記—香港篇

背上行囊——香港、越南國境之街篇

山下穗尊『いつでも心は放牧中』(無論何時心都在放牧中)不定期、不按目錄順序、只按小編喜好的連載!

ikiima字幕組作品,翻譯:小毛奇

轉載請標明出處!

上期回顧:背上行囊——上海篇

從上海去香港,是因為要辦進入越南的簽證。當時,越南的簽證只能在香港辦。原以為只是為了辦簽證而路過一下香港。

結果在香港也是,因為太樂不思蜀,最終,又停留了10天。

在香港的住所是在背包客中極富盛名的「重慶大廈」(注1)。這裡與其說是酒店,不如說是類似於集合公寓組成的混合型大廈。在這裡根本分不清到底有多少遊客,有多少非遊客,更不知道都來自哪個國家。但這邊非洲裔人士特別多。當時,在亞洲是很難見到非洲裔人士的,所以對我來說很是新奇,也因此記憶猶新。

不只是重慶大廈,整個香港有一種特彆強烈的混雜感。街中有街,街中街還有街,不知道該說是萬花筒好呢還是說是什麼好。總之那種無國界感是日本所不具有的魅力。

我所住的建築物頂上有一個比較臟天台。雖然比較臟,但是一到晚上,很多人都會上來喝酒。在那裡能和很多不同國家的人交朋友,出了門又能和當地人聊聊天。

不知不覺中,我成為了在重慶大廈待的最久的人了。

背包客們基本都是短期停留。不過基本都只停留一天,多的也只有三天左右。然而我卻拖拖拉拉的待了10天,迎來一批背包客,又送走一批背包客,大概那些被送走的人可能都認為「這傢伙是這裡的住戶」了吧。

-「你過來幾天了?」

-「10天了。」

-「哇~原來是老驢啊~」

再不啟程的話,就真的不是旅行了。我從香港出發,穿過中國本土,走陸路前往越南的首都河內。不用多考慮就知道,陸路是最便宜的。先乘卧鋪大巴前往越南國境附近的最大的城市—南寧市。

卧鋪大巴聽起來好像很高大上,但其實只是有著簡單的上下鋪而已,既窄小又極其的臟。不僅如此,這老式破舊汽車沿著山路蜿蜒前行時,整個車身還都在晃動,讓人根本無法入睡。

這種作為生活的代步工具的巴士,一般只有那種只在電視上見過,真正住在山裡的人帶著小孩乘坐。但是也有像我一樣被價格便宜所吸引的背包客乘坐。不適應大巴搖晃的人,很快就會暈車,吐得到處都是,使得車裡的環境更加不可描述了。

現如今回想起來,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憋了10幾個小時,我的忍耐力還真是非比尋常呢。果然年輕就是好啊。

那輛車中,還有一件記憶猶新的事情。

當時我正橫躺在床上看吉本芭娜娜(注2)的小說,突然其中一隻眼睛感受到了有異物。便順勢用手揉了揉,結果兩隻眼睛都腫了。我想:「咦,難道我長針眼了?」當時沒帶手機,但隨身帶了電子詞典。就用電子詞典查了查,發現針眼的學名叫「麥粒腫」。誒?!!原來這個叫麥粒腫啊!雖說當時確實是特別驚訝,但完全不知道為什麼會對這種事情記得如此清晰,以至於十多年後的現在還念念不忘。

我就這樣雙眼頂著「麥粒腫」來到了南寧市。

眼睛雖然不痛,但一直會分泌黏糊糊的東西,在睡覺的時候凝固起來,因此早上醒來時,要費好大勁才能睜開眼睛。

正因如此,對於位於越南邊境附近的南寧市,我真的是毫無印象。

在南寧換乘了火車,終於要跨越國界。但越靠近越南,眼睛就越發睜不開了。

備註:

注1:重慶大廈位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內,是香港九龍尖沙咀的一座樓宇,位於彌敦道36-44號。於1961年落成,是一座混合型大廈,由五棟樓(分ABCDE)連在一起,裡面住著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的住戶和商戶,常住客中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國籍的居民為多,也有一部分來自非洲,中東地區,還有一部分白人,簡直就是個「小聯合國」。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片名就取自重慶大廈,大廈也是其拍攝現場之一。

譯者提示:雖說重慶大廈向來是背包客匯聚的地方,能在那體驗別樣生活,但其中的環境相當複雜,魚龍混雜,曾發生過很多事件。如果有山下的死忠粉想要走一遍山下走過的路(雖然我覺得不會有),或者只是單純的想體驗那邊的生活,請一定注意安全,不要盲目「朝聖」,特別是單身女性,請勿獨自前往!

注2:日本當代作家。本名吉本真秀子,生於東京,日本大學藝術系畢業。主要作品有《廚房》、《泡沫*聖所》、《哀愁的預感》、《鶇(dōng)》、《白河夜船》、《N·P》、《蜥蜴》及《甘露》等。

· E n d ·

GIF

微博@生物股長百度貼吧

B站生物股長一生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股長吧 的精彩文章:

終於要有新鮮的聖惠聽了!

TAG:生物股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