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新一代技術巨頭TMD利用AI崛起虎口奪食

中國新一代技術巨頭TMD利用AI崛起虎口奪食

新智元報道

作者:裴七 弗朗西斯 小芹

【新智元導讀】自中國擁抱互聯網時代以來,催生了三大互聯網公司BAT,它們主宰著中國的技術領域,也在挑戰國際巨頭。而現在,中國正在目睹下一代技術巨頭的崛起——誕生於移動時代,由人工智慧和共享經濟推動,並致力於網路服務的更新迭代。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出行,這三家並稱TMD的獨角獸,成為了BAT的最強競爭者。

自中國擁抱互聯網時代以來,催生了三大互聯網公司,它們主宰著中國的技術領域: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並稱BAT。成立於20世紀末的三巨頭的擴張已經遠遠超出了它們的核心業務——分別是搜索引擎、電子商務和社交網路,而是幾乎涉及所有領域,從數字支付到雲計算,無所不包。它們在全球投資,從複製模仿轉向創新,愈加挑戰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等全球科技巨頭。

但現在,中國正在目睹下一代技術巨頭的崛起——誕生於移動時代,由人工智慧和共享經濟推動,並致力於網路服務的更新迭代。目前世界上最具價值的新興技術企業包括三家還不到10年歷史的中國公司:新聞應用軟體今日頭條、團購服務公司美團點評,以及叫車服務公司滴滴出行。這三家「獨角獸」並稱TMD,是成為BAT的最強競爭者。這些公司的崛起讓消費者在智能手機主宰的生活中有更多選擇,同時也對BAT構成了挑戰,這或許是BAT各自獲得統治地位以來首次被挑戰。

市場研究公司國際數據公司(IDC)高級分析師薛宇說:「對於BAT來說,這將迫使他們考慮......如何通過創新來創造競爭優勢,要麼採用新興技術,要麼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他說:「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競爭已經升級。」

忘記BAT吧,TMD已經崛起

今日頭條

「今日頭條」是一個基於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新聞app,並且其用戶正在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7月底,它的日活躍用戶達到1.2億。

今日頭條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監控用戶的閱讀習慣,並根據用戶的喜好調整推薦(包括文章,視頻和廣告等)。雖然Facebook和Twitter也在利用機器學習來改進推薦功能,但它們的信息流更依賴社交關係,而且主要突出主流媒體。相比而言,頭條擁有超過120萬內容生產賬號,從傳統媒體、政府機構、企業到博客作者,從名人花邊新聞到育兒資訊,應有盡有。

這個由AI驅動的新聞聚合器背後,是北京的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其最新一輪融資的估值超過了200億美元。創始張一鳴是一名34歲的軟體工程師,他被中國的媒體描述為「機器人」。他在2016年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打算把公司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信息創作與分發平台」。

BAT以及一些老牌新聞門戶網站都在投資機器學習,為他們的新聞用戶量身定製新聞流,但一名公司高管稱,頭條擁有「先發優勢」。創辦五年來,頭條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數據,對中國讀者的需求有了更細緻的了解。頭條現在也有相當多的批評者。

頭條擁有數千名審查員,以確保其內容符合法律法規。該公司擁有4000名內容監控人員,在最近由於「對網路輿論的負面影響」指控遭遇處罰、重點頻道暫停更新後,打算將其審核編輯團隊擴大到10000人。

頭條的擴張已經超出了中國,它收購了美國的兩家流行的短視頻應用Flipagram和Muscial.ly。它還運行一個類似頭條的英文新聞app,名為TopBuzz。在印度,它在2016年以2500萬美元領投印度的新聞聚合平台Daily Hunt。

美團點評

美團點評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 + 生活服務平台。它是一個一體化的應用程序,提供食品外賣、電影票、餐館點評、團體折扣等服務,有近3億中國用戶。王興領導的這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公司在最新一輪融資中估值達到300億美元。這是由於2015年的兩家主要競爭對手——美團點評和大眾點評的合併形成的,這兩家公司分別由騰訊和阿里巴巴支持。

此後,騰訊成為合併後的新公司的主要支持者,而阿里巴巴則減持了美團點評的股份,並在去年5月投資美團競爭對手餓了么10億美元。王興在接受採訪時說,美團點評與餓了么的競爭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任何一方都不希望在短期內佔據市場。

王興是一名38歲的企業家,有創業失敗的記錄。2005年,他創立了第一個中國版的Facebook「校內網」,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被迫出售了這個業務。2007年,他仿照Twitter推出了中國版的微博網站「飯否」,後來被關閉。2010年,他創立團購網站「美團」。可以肯定的是,這次的故事截然不同。

「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是王興為美團創造的口號。他說,公司將繼續擴大業務範圍,以實現這一使命。他說:「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

美團目前正在開發人工智慧和無人機送貨技術,而且還打算推出自己的線下零售商店和叫車服務——考慮到滴滴在中國的共享出行市場的壟斷地位,這一舉動令人驚訝。路透社去年11月報道稱,美團正考慮在今年上半年在美國IPO,至少30億美元,但王興後來否認了這一報道。

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也在蓄勢待發。這是一家涵蓋計程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價和大巴等多種業務在內的共享出行平台,2015年9月由「滴滴打車」更名而來。在此之前的二月, 滴滴和快的進行了合併,這筆交易類似於美團和點評。這家合併後的公司在與優步進行了激烈的補貼戰。2016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去年,滴滴在兩輪融資中籌集了近100億美元,成為Uber之後全球第二大有價值的創業公司。

但滴滴並不止步於此。 在國內,滴滴正在穩步擴展到汽車租賃,電動車和共享單車等領域。最近,滴滴在成都推出了自有品牌「青桔」,滴滴共享單車平台也上線了。目前成都用戶可通過滴滴平台騎青桔、小藍、小黃單車,前兩者支持免押金騎行。送餐是滴滴正在研究的另一個領域。滴滴和美團都在對彼此的領土虎視眈眈。

在國際戰場上,滴滴出行將繼續與Uber廝殺。滴滴出行最近宣布將收購巴西最大的共享出行公司99。不過在公告中,滴滴並沒有透露具體的收購金額。根據多家巴西當地媒體報道,滴滴或出資10億美元。

這將有利於與Uber競爭。 但是,滴滴首席執行官程維有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標:在自動駕駛領域和谷歌與特斯拉一較高下。1月26日,滴滴出行在公司總部宣布成立AILabs(人工智慧實驗室),該實驗室將主要探索AI 領域技前沿問題,推進AI技術在智能出行場景中的更多應用和創新優化。

巨頭壟斷之下,有人要虎口奪食

《經濟學人》近期發表一篇《如何馴服科技巨頭》的文章稱,谷歌、微軟和Facebook三家巨頭形成了壟斷,這對消費者和行業競爭本身都不是好事。

當然,「大企業一定是邪惡的」這種推斷是錯誤的。但是,大的技術平台,特別是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確實引起了對於公平競爭的擔憂。這部分是因為他們經常受益於法律豁免。與出版商不同,Facebook和谷歌很少對用戶在他們的平台上所做之事負責。多年來,大部分美國的亞馬遜買家都沒有繳納銷售稅。巨頭不只是在市場上競爭。它們逐漸成為市場本身,為大部分數字經濟提供基礎設施(或「平台」)。他們的許多服務似乎都是免費的,但是用戶為平台提供了數據,這成為了用戶「付錢」的方式。因此有理由擔心,科技巨頭會利用自己的力量來保護和擴大自己的統治地位,損害消費者。

而巨頭的目光,則都集中在AI之上。2016年,谷歌宣布「人工智慧先行」 (AI First)戰略。扎克伯格為Facebook所做的十年規劃中,人工智慧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亞馬遜,從Alexa到AWS,也在重金布局AI。

在國內,BAT亦全面高調布局AI。百度最早高調宣稱「All in AI」,騰訊則反其道而行之「AI in All」。馬雲17年初啟動了NASA計劃,下半年再次決定千億投入達摩院,阿里雲開始布局「產業AI」。在此之前,移動互聯網的半壁江山,都被BAT所佔領。而如今,「人工智慧」正在成為BAT新的主要投資標的。其中百度將AI當做核心驅動力、阿里注重AI在商業場景中的應用,向來謀定而後動的騰訊則將AI當做具備戰略意義的長遠投資,一邊投資基礎設施一邊應用到業務場景。

近日高盛發布《中國人工智慧崛起》AI調研報告,則讓BAT之外的更多企業的AI布局浮出水面。

在BAT之外,中國互聯網形成了以美團點評、滴滴、今日頭條等公司為主的小巨頭陣營,他們正逐漸通過業務擴張和投資併購的方式構建自己的生態帝國,對於AI這個互聯網未來的必殺技自然也不會缺席。

美團點評AI應用最典型的便是「O2O實時物流調度系統」,它調度著美團外賣每日2000萬筆訂單。其主要在數據處理和預測建模中應用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在5秒內完成上億次運算後進行實時化的調度,同時可以預測相關變化給出更加智能的調度結果。

滴滴每天需要處理的數據量級,同樣在2000萬個,它一共處理了4500TB、200多億的出行線路。早在2015年,滴滴就已成立滴滴機器學習研究院,其專註於深度學習、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和智能駕駛技術等底層AI技術的研究;2016年「機器學習研究院」升級為「滴滴研究院」,並在全球範圍內獵取高端技術人才,研究範疇引入了大數據建模等技術範疇,從雅虎研究院挖來研究員何曉飛任院長;2017年滴滴又在美國建立了研究院。最近,滴滴出行在公司總部宣布成立AILabs(人工智慧實驗室),該實驗室將主要探索AI 領域技前沿問題,推進AI技術在智能出行場景中的更多應用和創新優化。

2012年,今日頭條從誕生第一天起便應用AI演算法進行內容分發,在中國普及了「千人千面」的個性化資訊獲取方式,眼下通過AI演算法進行資訊分發已成為傳統新聞客戶端、搜索引擎、瀏覽器以及微博的共同選擇。AI演算法主要被今日頭條用於學慣用戶的內容消費行為習慣,進而獲取其興趣進行更好的內容推薦以及廣告分發,個性化閱讀和信息流廣告也是AI最經典的應用場景之一。除此之外,在內容生態上的文章審核、防止抄襲、視頻鑒黃等技術也在陸陸續續應用AI技術。

除此之外,遍地開花的新興創業公司也加入了這場「虎口奪食」的戰役,2017年火熱融資催生了人工智慧泡沫的同時,也反映了社會各界對AI的強烈關注,人才瘋狂湧入,資本助力眾多初創公司崛起,估值逼近獨角獸級別,業內的離職潮背後是一家家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成立,其組局速度之快讓人驚嘆,眾多技術大牛紛紛獨立門戶,以高調入局者的姿態與巨頭共舞。

加入社群

新智元AI技術+產業社群招募中,歡迎對AI技術+產業落地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號: aiera2015_1 入群;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加入社群後務必修改群備註(姓名-公司-職位;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此外,新智元AI技術+產業領域社群(智能汽車、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等)正在面向正在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研究人員進行招募。

加入新智元技術社群 共享AI+開放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谷歌與全球頂級醫學院聯手,Jeff Dean等首篇電子病歷論文解讀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