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奮鬥的年華,怎麼就焦慮著泡上了枸杞水?
最近一段時間,「佛系生活」「油膩中年」「中年少女」「第一批90後已經……」等流行詞語和句式走紅網路,成為一些青年自嘲的標籤。原本應該充滿朝氣,如同初生太陽的年輕人,與這些暮氣沉沉的詞語和句式聯繫在一起,顯得老氣橫秋。這些流行詞句都代表什麼含義?它們的流行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心態?有評論稱,如果年輕人都抱著暖水壺,泡著枸杞水,蜷縮在椅子上過上了「佛系生活」,未來社會將不堪設想。請跟隨小編一起來透視這些標籤,探索其流行背後的含義。
變了味的「佛系」,更多是「懶系」
一夜之間,「佛系」成為中文互聯網上最熱門的辭彙,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乘客、佛系學生、佛系購物、佛繫戀愛……一大波「佛系」概念洶湧來襲,很多人都開始將「佛系」當做自己的生活指南。到底什麼才算是「佛系」?年輕人們真的正在變得與世無爭嗎?
「佛系」這個詞跟佛教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借鑒佛教講求超脫世俗的人生態度,指的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隨緣」為指導精神的生活方式。和時下許多流行的青少年亞文化一樣,佛系一詞的起源也是在日本,比如書上的「佛系男子」被形容為以下特徵: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特點是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在中國,佛系一詞2017年走紅互聯網。最早出現的是「佛系追星」一詞,用來形容那些淡定追星的粉絲。後來一篇自媒體文章把這個詞炒熱:「手裡的保溫杯水溫未涼,辦公室的90後已經找到人生新方向:他們宣布成佛了。」
自稱「佛系」的青年將「隨緣」一詞運用到方方面面,形容對待生活徹底的淡然。用他們的話來講,這種淡然,核心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如釋懷」。舉個例子,佛系員工就被描繪成「交代下來的任務從不推辭,但是也絕對不會給自己攬工作;工作質量永遠保證合格,但從來不會有驚喜」。
「佛系」爆紅,不僅是90後心理的真實寫照,也是社會發展現狀的縮影。很多90後從小物質生活豐厚,沒有體會過前輩那種匱乏的感覺,心態就變成「不求上進」的「佛系」,只想平淡過安穩日子。也有人分析稱,「佛系,並不是天生淡然」而是「現實讓人立地成佛」,頗有一種求之而不得只能求其次的無奈,是對人生的消極回應。很多年輕人解決了基本生活需求後,在獲得個人價值和社會認同的過程中產生了迷茫。在物質世界裡,買房、買車的成本又太高,更難獲得自我滿足。這個時候,「佛系」生活看似成了一種與生活的妥協:我不滿意現有的生活,但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會影響龐大社會機器的運轉,所以老老實實完成本職工作。
但是沒有人一開始就想妥協。生活不易,不論事業、家庭、學業還是愛好,人生在世總要有點執念並為執念做點什麼,有自己堅持的信條。否則,全方位的「佛」不如稱之為「懶」。古人所謂的「盡人事聽天命」,也是把該乾的事情都干好了,再放鬆心態聽天命。
如果年輕人都變暮氣沉沉的「佛系」,未免有點可怕。但偶爾的「佛系」心態也不是全然沒用,有時候對促進社會和諧也有一定作用。比如職場上遇到不順心的事,火冒三丈是沒有用的。即使是被人弄生氣了,也要記得保持一顆寬容的心。如果事事要求嚴苛,怕是要鬱結成疾了。
第一批90後已經「人到中年」
年終歲尾,《第一批90後已經買不起房了》《第一批90後已經離婚了》等文章在朋友圈被熱轉。原本應該充滿朝氣,如同初升太陽的年輕人與一些形容中年人的標籤緊密聯繫到一起。有人稱,「佛系」正體現了陷於都市焦慮的年輕人應對「第一批90後已經」系列的解決之道。
這批「90後」系列的輿論導火索,來自那篇在自媒體被刷屏的《記住,中年危機最後的倔強,絕不拿泡著枸杞的保溫杯》一文,就提到了人到中年——或者人還未到中年,可能面臨的種種危機。在很大程度上,並非年輕人願意老去,而是現實生活中來自工作、生活、情感、房子的多重壓力,讓他們感覺自己承擔過多負荷,在提早衰老。他們曾嚮往外面的世界和遠方的詩意,可奈何對抗不了來自現實的羈絆,最終在父母的安排下,娶妻生子,想不起曾經的志向。這種穩定的生活狀態固然沒有什麼不好,可他們認為穩定的另一面是溫吞和寡淡,感到自己在老去。
前段時間跨年之際,朋友圈被一條信息刷屏了。「最後一批90後已滿18歲」,大家紛紛曬出自己18歲時的照片,感慨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掀起了一股懷舊風。懷舊,實則也是對青春心態逝去的一種感懷。
「第一批90後已經……」系列的走紅,還體現了代際更迭的普遍現象。幾何時,「80後」剛成年的時候,也被輿論冠以「自我、自私、沒有歷史感、狂妄、熱衷於消費、缺乏責任感」的標籤。與過去老生代看不慣新生代不同的是,如今的輿論更多是新生代對老生代的「鄙夷」。「00後」「10後」在說「80後已經是老年人了」「第一批90後已經步入中年了」……在他們眼中,拖家帶口、為了房子工作累死累活的80後、90後,就是衰老、無趣、充滿疲態的,而這個世界永遠只屬於更年輕的一代人。這種變化背後,是話語權的變化。互聯網時代,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00後」「10後」逐漸成為互聯網中「聲音最大」的那群人,難免引來一個個網路爆款的誕生。
中年未必油膩,卻充滿人間煙火氣
近來,中年人在輿論場上有種被「群嘲」的意思。網路為中年男子給出一系列標準畫像:發福、脫髮、手持文玩核桃,油膩、世故、愛講人生道理。當然,還少不了捧起泡著枸杞的保溫杯。「油膩」一詞,基本上成了中年男子的代名詞。中年女子也好不到哪裡去——「中年少女」一詞同樣有很多對照標準。
為什麼中年人遭到群嘲?有人說,「中年的原罪是姿態不美。」中年是人生半途、職場半坡,不竭盡全力往上,翻過這山頭,剩下的可能就全是下坡路。在半山腰全力攀爬的人,自然沒有剛剛上路、在山腳飽食而遨遊的人輕鬆愉快。中年未必油膩,但的確是人間煙火氣,這無可厚非。
但是,如何避免在中年的壓力中避免被標籤為「油膩」,卻是個人可以控制的。網上為中年油膩列出的十條二十條標準,恐怕這更是每個人都要注意的基本修養,值得男女老少共勉。
沒有人能躲過生活,再過二十年,「00後」「10後」也終將成為互聯網上的「老生代」。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同樣,我們欣賞的是那些雖然一邊自嘲,一邊背負著生活勇敢向前的人。
本文刊登於《上海支部生活*前沿》2018年第1期
TAG:枸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