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岭間的溪口古鎮
《中外文藝》公眾平台
ID:zhongwaiwenyi
尊重名家,力扶新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
震撼·滾滾長江東逝水
楊洪基
00:00/00:00
崇山峻岭間的溪口古鎮
作者:秦啟平(江蘇南京)
——溪口蔣介石先生故居遊記
十年前,友人出差浙江歸來小聚。他講述了一路旅程,一路見聞。從友人講述中不僅得知,溪口青山連綿不斷,剡溪蜿蜒流淌,美景天然去雕飾,是個宜居的風水寶地,我還知道了浙江奉化溪口古鎮乃蔣介石先生的胎衣之地。從那時起,我就有了想去溪口古鎮看一看的願望,為欣賞溪口古鎮靚麗的風景,也為解讀蔣介石軼宕起伏,戒馬生涯的傳奇一生。
去年立夏後,我終於實現了游溪口的心愿。
和所有的名人故居一樣,展示在我面前的無非是修繕過的老屋,陳舊的物品,泛黃的圖片,簡要的文字。但也就是在這些老屋、物品、圖片、文字中,我得以從幼年直至青年對蔣介石的認識中跳出來,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蔣介石。
文昌閣,作為蔣介石先生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曾經遭到日軍的炮火摧毀,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後恢復原狀。綠樹掩映中,拾級而上,文昌閣飛檐翹角的亭台樓閣,顯出幾分古樸和莊重。樓閣內,有蔣介石夫婦的起居室、卧室,居室雕樑畫棟,宮燈高懸,室內傢具古色古香,還擺放著鋼琴、留聲機、棋桌棋子等物品,牆上掛著宋美齡親筆畫的蘭花,其裝修之豪華,物品之精美,無不顯示出主人的富貴氣勢和浪漫情調。雖然史載蔣介石娶宋美齡屬於政治聯姻,但兩人閑暇之餘,著棋對弈,彈琴作畫,也可算是琴瑟相和了。
文昌閣又名樂亭,蔣介石寫的《樂亭記》就掛在文昌閣的牆上,一篇樂亭記,也不失為文采斐然,我驚訝於蔣介石竟然也有如此的雅興,撰寫出如此好文章。《樂亭記》先寫武嶺之美,由武嶺之美寫到對文昌的改造及文昌改造後的用途,其寫景處,雖有醉翁亭記的影子,但也算是一篇情景相融的文章了。這篇文章首先就動搖了我對蔣介石老先生原有的印象。才了解到蔣介石幼年入塾,飽讀經史,後又進中學學堂學習,中學肄業後,先後兩次東渡扶桑留學。以此看來,蔣介石雖不如毛澤東那樣博學,但也屬一介學士之流。
漫步過「嶺武「門樓,又登文昌閣;走進小洋樓、入豐鎬房、看玉泰鹽鋪。小洋樓、豐鎬房、玉泰鹽鋪、幾個景點都相距不遠,應該是蔣氏故居的一個建築群,小洋樓為蔣經國夫婦居室,據說這是1937年蔣經國自蘇聯回國後,蔣介石替他安排的修身養性之所。後來一些國民黨的要員也在這裡住過。小洋房內除基本傢俱以外,四壁陳列了蔣經國及其一家的照片資料,我注意看了蔣經國夫婦倆的照片,蔣經國先生一張臉菱角分明,估計是遺傳了母親容貌的緣故,和蔣介石並不是很相像,他的出生於俄羅斯的妻子蔣方良體態豐滿,短短的捲髮,神態飛揚,溫柔的笑著,這位來自異國的女子,為了愛情跟隨蔣經國來到中國就再也沒有返回她的故鄉,直到走向生命的終點。
豐鎬房為蔣介石、蔣經國故居,過月洞門走入庭院,裡面有宋美齡女士栽種的兩棵金銀桂花樹,兩側為東西廂房,西廂房為蔣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居室,東廂房為宋美齡的居室。蔣介石和宋美齡訂婚後,回到溪口要求和毛福梅離婚,毛福梅百般無奈只好答應,但她離婚後並未曾離開過蔣家,在蔣介石的安排下,一直住在豐鎬房。據說為了避免和毛福梅碰面的尷尬,宋美齡從來沒在這裡住過。
兩廂房之間是蔣家的報本堂,是蔣家用來祭祖的地方,裡面供放著蔣家先祖的牌位。報本堂上方有一塊匾額,上面有紅底金字「寓里帥氣」四個大字,是蔣介石為他兒子蔣經國40歲生日手書。蔣介石對這個兒子寄寓了厚望,在他寫的後記里,他寫下了諸如希望兒子能夠勤奮學習,卓越自強,統帥世人,擔當父業等內容。實際上也是如此,在蔣介石逝世以後,蔣經國繼承父業,就任台灣第六任總統。
在豐鎬房,同樣掛著一幅幅的文字說明和一幀幀的人物照片,我注意到了有一幅題為家庭的文字是這樣寫的:蔣介石有三兄弟三姐妹,其中妹瑞菊、弟瑞青早殤,先後娶四房妻室,有二子:經國、緯國,下有四個孫子,一個孫女,八個曾孫。在一張應該是蔣介石晚年在台灣拍攝的全家福中,我細數了一下,滿滿當當站了三十人,照片前排正中間的蔣介石在孩子們的簇擁下,身穿傳統的中式服裝,昂頭微笑著,一副怡然自得,慈祥的神態。家庭美滿,兒孫滿堂是中國人所崇尚的傳統的幸福觀。蔣介石老先生也不例外。
豐鎬房還有日本人在這裡犯下的一宗血案。1938年農曆十一月初一,日寇飛機轟炸溪口。蔣經國的母親毛福梅從豐鎬房後門逃出,已經逃過弄口,想到房門沒有上鎖,轉身回去鎖門,再走出弄口,碰上日機扔下的炸彈,炸中了弄口的圍牆,牆倒屋坍,她被埋在下面。第二天才被人發現,已經死亡。蔣經國得知母親被炸身亡的消息,萬分悲痛,揮筆寫下了「以血洗血」的誓言,並且將"誓言"刻在了石碑上,以示與日冦"血海深仇,永誌不忘"。
玉泰鹽鋪為蔣介石老先生出生之地,這個鹽鋪曾兩次遭火毀,1948年蔣介石出資重建,看了玉泰鹽鋪,蔣介石生於蔣家的事實就確鑿無疑了。參觀這個景點讓我又一次想到《金陵春夢》寫到了關於蔣介石的身世,我不知道唐人在寫蔣介石的時候為什麼要杜撰出這麼一段顛沛流離的經歷,或許是為了迎合當時仇蔣的心理,又或許是為了給他書中的人物增加一些傳奇色彩吧。
參觀完蔣介石故居,我驚訝於蔣氏故居經歷了國民黨的慘敗,共產黨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又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蔣氏故居竟然保護得這樣完好。「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容顏改。」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黨和我們黨的領導人的博大胸懷。在八路軍佔領奉化時,如果不是毛澤東指示「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先生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築物」,文化大革命中,如果不是周恩來下令保護,蔣介石老先生的故居也許早就成了一片廢墟。
歲月更迭,風雲變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時至今日,看過了蔣氏故居,了解了蔣介石的生平,我深感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說,應該更客觀,更接近實際了。在這裡,我看到的是一位有教養勤學習、講孝道、明事理、愛家鄉、有理想、有抱負的蔣介石。加之近年大量的抗日戰爭的影視作品,都濃墨重彩的描述了蔣介石先生領導國民黨軍隊,在對日作戰中立下的功勛。不論是在主戰場上,還是在地下工作中,國民黨軍隊都不失為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這無疑使國人對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勝利中所做的貢獻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
在這一點上,作為國民黨的領袖人物蔣介石應該有他光彩的一面。想當年,在國民黨軍隊與共產黨的軍隊生死搏弈的戰線上,蔣中正與毛潤芝做為兩黨兩軍統帥,鬥智斗勇鬥了23年的光景……最後蔣介石從民國時期石頭城裡的"大總統」,到1949年也只能在美國人的庇護之下,敗退寶島台灣。
在退守台灣後的幾十年中,他雖然多次想反攻大陸,但是他堅決反對台獨的立場一直未變,堅決反對分裂的態度一直未變,拳拳愛國之心,當如青天可鑒了。不過對他使用殘忍的手段,下令圍剿紅軍,殘殺共產黨人以及擁護共產黨的革命人士、民主人士的所作所為,我仍然覺得這是他使用的極端手段,這也是不可更改的歷史。
在參觀完所有的景點後,我們沿街遊覽,街旁山水相依的風光盡收眼前。抬頭遠望,座座青山綠意濃郁,層林盡染。低頭近看,夏日明媚的陽光灑在剡溪的水面,溪水清澈見底,水面微波粼粼,一座大橋橫跨溪水兩岸。河水裡時時可以瞅見,溪口百姓彎腰洗菜、洗衣服的身影。就是這條母親河剡溪,見證了蔣氏家族的榮辱,見證了蔣介石的出生與成長,見證了蔣氏家族人物傳奇般的人生,見證了賢德的毛氏被日寇炸死的慘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涓涓流淌的剡溪水,帶走了年華歲月,沉澱了歷史典故。可嘆的是,對故鄉魂牽夢縈的蔣介石先生,最終也沒能魂歸故里,只能抱憾而終,和他的母親隔海相望了。
作 者 風 采 簡 介
★★秦啟平,男。江蘇南京人。江蘇大屯檢驗檢測公司專職檢測員。喜愛文學閱讀與寫作且不斷努力求索。喜歡用心靈感悟世界,用文字記錄人生,用生命浪漫行程。曾經在《都市晨報》《大屯煤炭工人報》等報刊發表散文等文學作品多篇。
中 外 文 藝
原創純文學自媒體歡迎您投稿
散文.詩歌.小說.評論.朗誦.情懷
主 編:黃山松 吳順珍
(ID:zhongwaiwenyi)
蘋果手機,請長按上圖支持作者
TAG:中外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