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人,永遠是相互的(看完淚奔)

人,永遠是相互的(看完淚奔)







如果不是我的,我會把我得到的,還給你。



如果我無法得到,我會把我有的,送給你。




它關於兩個小男孩和一雙嶄新的黑色皮鞋。4分鐘微電影,沒有一句台詞,全網點擊量破十億,溫暖了全世界。感動了世界上不同種族、文化的人,榮獲電影節大獎。




人都是相互的,當善良遇見善良,就會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另一隻鞋子》(完整版短片)





故事開始。





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小男孩(不妨叫他Mark)坐在牆角,對著自己那雙破舊的鞋發愁。






從他的穿著打扮和這雙已經破到報廢的鞋可以看出,他是個地地道道的窮小子。




父母忙著討生計,賺一口吃飯的錢。沒人顧得上他的鞋還能不能穿,他現在到底有多傷心。




他正發著呆,不經意地抬眼間,竟發現人群里走過來一雙閃亮的黑皮鞋。




富人家的小男孩(就叫他John吧),正邊走路邊擦拭著。







電影並沒有告訴我們John這雙鞋是怎麼來的,但是看他的樣子就能猜到他有多愛惜。



那可能是一件生日禮物,是考試100分贏得的獎勵,是能讓他高興好一陣子的東西。




這雙閃著光澤的黑色皮鞋,瞬間抓住了Mark的目光,把他看呆了。






你看他的眼神里,都有些什麼啊?




是渴望,是羨慕,是驚艷,是沉醉其中。




那雙鞋有他做夢都沒見過的樣子,可現在竟穿在一個同齡人腳上。



他手裡提著自己那雙破鞋,卻無法限制他對美狂熱的渴望。




就在這個時候,John的火車馬上就要開動,爸爸拉著他拚命往前擠。




情急之中,一隻鞋子被擠了下來,他想回頭去撿,但是車子已經啟動。







這隻鞋,竟然就這樣自己跑到了Mark身邊。




他愣了一下,趕緊跑了過去。







小心翼翼地雙手捧起,充滿儀式感。




只不過是一隻普通的鞋,卻被他視作珍寶。




看到這裡,已經有人淚目……







他一定開心壞了吧?




渴望的東西就在眼前,得來全不費功夫。




卻只見Mark沒有絲毫猶豫,立馬追了上去,想把東西物歸原主。




如果不是我的,我會把我得到的,還給你。







跟著火車跑了好久好久,已經累到虛脫,而車子也漸行漸遠、漸行漸快。




John也急得快要從火車上跳下來,努力伸手去夠。




可是,真的拿不到了。




這個時候,John做了一件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




他把自己腳上那隻鞋也扔了下來。







如果我無法得到,我會把我有的,送給你。




親愛的小夥伴,天大地大,我們在擁擠的人群中僅有一面之緣,從此以後想必也不會再相逢。




這隻鞋子,是我的寶貝,但是既然我再也沒法得到,就把它送給你。




感謝你光著腳跑了這麼遠的路。








John的放手,是對Mark的成全。


 


有一種愛在「舍」與「得」之間。




一雙鞋,串起兩顆最純美的童心。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是讓所有人動容。




這樣慷慨的饋贈,並不是人人都有的氣度。




當一樣東西不再屬於自己,大多數人的選擇是執著於此,拚命不想放手。




可就像手裡的沙子,抓得越緊,漏得越多。




把它讓給更有需要的人,反而既成全了別人,也收穫了一份珍貴的回憶。




這兩個小男孩的故事讓我們明白:




貧窮時該有所堅守,富有時要懂得取捨。




善良是比聰明更難得的事,因為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








你愛別人,別人會愛你;


你幫別人,別人會幫你。





你施與別人,


別人會回敬於你。


你給世界幾分愛,


世界會回你幾分愛。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種下寬容,收穫博愛;


種下愉悅,收穫快樂;


種下滿足,收穫幸福。 







人性的弱點,


就是常常看到別人的缺點,


卻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然而,


世間萬物都是相互的,


給人多少,


人會回敬你多少。 







若想被人尊重,


先去尊重別人;


若想被人理解,先去理解別人;


若想被人寬容,先去寬容別人;





若想被人欣賞,


先去欣賞別人;


若想被人謙讓,先去謙讓別人。


因為:人都是相互的。




願我們都能在這個薄情的世界中釋放一點溫情,溫暖彼此。





⊙圖文:來源網路



編輯:儒釋道國學堂(rsdgxt)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當,請聯繫處理,南無阿彌陀佛!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釋道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儒釋道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