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裡種菜灌溉 都市人的「半畝菜園」不再是夢

家裡種菜灌溉 都市人的「半畝菜園」不再是夢

前不久,一場「自然教育實踐主題沙龍」在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舉行,前來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和家長們,在現場還吃到了新鮮的蔬菜沙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新鮮蔬菜都是從「小青智能種植體驗箱」里現採摘的。

「小青」的背後,是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與農業科研單位合作,研發用於蔬菜大棚所需的光照、感測、控制等光電設備和系統,融合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搭建的「智慧農業雲平台」。而這些,都將助推都市信息農業發展,未來,都市人在家裡種菜灌溉,擁有「半畝菜園」不再只是夢想。

體驗「智能種植」小朋友動手又動腦

在 「自然教育實踐主題沙龍」里,很多小朋友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叫「小青」,它其實是一個綠色智能種植系統。記者看到,這個叫「小青」的綠色箱子里,可以種植很多新鮮蔬菜,從播種、澆水到發芽……,小朋友們都能在自己動手、觀察,在陪伴植物成長的過程中長大。

事實上,「小青」也開始逐步走進校園。在兩江名居小學的教學區和實驗教學區,隨處都是一片綠色的生機,不同的「小青」種植了不同的植物,有生菜、苦苣、小金梨……

每名同學都可以申請領養一台「小青」體驗箱,在領養期間,同學們在課餘時間結合光電信息研究院提供的教材,保護、觀察植物的生長。

通過與植物的近距離接觸,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責任心,同時,還通過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教育孩子愛護大自然、珍惜糧食。

沒有陽光在家也能種植果蔬

記者在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採訪時了解到,「小青」通過與重慶農業科學研究院、中科院、重慶文理學院特色植物研究所等眾多國內外科研機構,研究了上萬種植物,整理出100多種室內觀賞植物及蔬菜信息收錄在小青雲端資料庫,比如生菜、茼蒿、空心菜、番茄、韭菜……也就是說,利用雲端資料庫,沒有一點農業基礎的都市人群就能根據科學的種植和控制方案,在家培育蔬果植物。

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負責人袁理告訴記者,智能種植系統依託的是智能植物箱和無土栽培技術,可實現全程自動監控科學運行,並可以運用到多種場景,「不僅可以做環境裝飾,家庭還可以用它培育果蔬,解決城市家庭所擔心的果蔬安全問題。除此之外,它還能走進校園,與教育相結合,用於科學普及和應用教學。」袁理稱,集成與各種系統、技術的智能植物箱已經成為實現智慧農業走進現代生活的最佳載體。

綠色大家族身後是智能驅動

進入光電信息研究院辦公樓,彷彿置身一個綠色大家族。

進門的植物屏風是綠色鮮活植物自由組合搭配做成的生態家居,內置移動隱形輪、水箱和電動泵與微電腦自動澆灌系統;在辦公室一角,是一個智能置物櫃,它通過現代先進技術模擬最適合蔬菜生長的原始自然環境;「魚菜共生」新型魚缸,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處於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協同共生。

記者還看到一個培植房間,這裡就像一個巨型的「小青」,雖然裡面沒有陽光和土壤,可是各種蔬菜卻長得非常好。袁理介紹,這是一個植物工廠,裡面解決了智能控溫、灌溉和排風控制等植物生長環境控制技術,同時結合LED補光技術,實現立體化、工廠化的農作物生產。將來,這套技術還可以運用到室內微農場,屋頂農業、陽台農業等多個方面。

記者手記:

都市農業雲平台 實現「半畝菜園」夢

智慧農業究竟長啥樣?在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里採訪後,我們似乎看得更清楚。輕點手機,實時查看棚內蔬菜生長情況;足不出戶,自給自足吃上鮮美蔬菜……集互聯網、雲計算和物聯網為一體,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信息技術,如今開始走向田間,讓農業變得聰明起來,而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打造的都市農業雲平台,只是智慧農業的一個縮影。

人工智慧的發展,最終要融入我們的生活。都市農業一方面為大都市提供中高端價值的農副產品,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娛樂、休閑、體驗、教育等的需求。通過自動化監控、人工智慧技術、數據挖掘等手段,我們在家裡也能對農業生產進行智能化管理。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曾經都市人所嚮往的家有「半畝菜園」,不再僅僅是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商報 的精彩文章:

正直限制了我的想像力:順手牽羊這事兒竟還有理啦!

TAG:重慶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