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代宦官發跡史(一):玄宗來推手,公公當宰相

唐代宦官發跡史(一):玄宗來推手,公公當宰相

提起大宦官,恐怕一般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明朝太監們,的確,王振劉瑾魏忠賢勢頭太大、影響太廣,九千歲早已深入人心。但是要說實際權力,明朝的公公們比起唐朝宦官,那還是要遜色不少,明朝大太監再牛也不敢廢立皇帝,立皇帝劉瑾不敢封自己爵,魏忠賢再不可一世也指揮不得中央軍。但這些事情,對唐朝宦官來說早已輕車熟路,習以為常。

中晚唐耀武揚威、可以隨意廢立皇帝的大宦官勢力,似乎跟我們印象中唐朝前半期三省六部制下井然有序的政治結構完全不同,那麼唐朝宦官為何如此牛?甚至被後世定為「宦官專權」的時代。可能大多數人也只是聽過魚朝恩、田令孜等幾個臭名昭著的權閹,卻對唐朝宦官是如何篡取大權不甚了解。現在我就來梳理一遍唐朝宦官的發跡歷程。

以安史之亂為界,唐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同樣,宦官在唐前後期的權力和地位那也是冰火兩重天。唐朝前期是中國古代王朝統治的楷模,律令制定嚴謹、政務運行流暢、政治健康程度高,更有李世民、武則天這種權欲極大的不世出的帝王,哪來的宦官的事?太宗借鑒宦官禍國的教訓,特別規定宦官品級不得超過三品,於是最高的宦官——內侍省的內侍也不過四品。這個時候宦官全部隸屬於內侍省這一負責宮廷的機構,規模不算大,地位不算高,乾的也都是宮廷服務的本職,比如掃個馬桶打個水,端個尿盆上個菜。

到高宗武后時期,律令制開始崩壞,一些依附於皇權的小團體開始頻繁干涉政治秩序——如北門學士、控鶴府、酷吏集團等,但這其中始終難以見到宦官的身影。唯一的例外是唐前期朝局最為混亂的中宗時代,武韋亂政,朝廷一片烏煙瘴氣,宦官勢力也隨之舒張,這一時期宦官人數以千人計數激增,但仍無可以在朝政中指手畫腳的大宦官出現,畢竟韋後、安樂公主、武三思、太平公主等群魔亂舞,公公們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腦袋值幾斤。不過總的來說,直到唐睿宗時代,宦官都難以越過雷池,把手伸到中樞權力場來。然而,正如同玄宗時代是大唐國運的轉折點,玄宗時代同樣是唐代宦官命運的轉折點。李隆基登基了,宦官兄弟們要時來運轉了!

帶領宦官崛起的重要人物,就是高力士——這是一位少有的把大名留諸歷史的大宦官,也是唐朝第一位可以介入中央政局、勢力滔天的大宦官,不過高力士有權卻不擅權,也沒做什麼不得了的惡事,且一輩子對玄宗忠心耿耿,並不算什麼負面人物。高力士不是靠投機逢迎才上位,早在玄宗還當藩王的時候,他們的關係就已經很融洽了,可以說高力士是伴隨玄宗一路政變登基的革命元老,則他獲得信任、手握權力是理所當然了。玄宗朝的另一位勢力不可小覷的大宦官是楊思勖,不過此人的形象就更加正面了,楊思勖這位老兄,是貨真價實的公公中的名將,絕非宋朝的童貫王爺可比,他統率大軍坐鎮嶺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還喜歡剝人皮,在英傑輩出的玄宗朝躋身於最優秀的軍事家行列中,堪稱一代名將,國之棟樑。

玄宗朝宦官勢力高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宦官開始作為監軍,大量地被派遣到各戰區隨軍督戰,或出使地方辦理各種具體事務,而在之前,他們只能禁足於長安的皇城之中。既然勢力大了,地位高了,官品肯定也要上升,玄宗毫不客氣地突破了太宗的禁令,封了不少宦官三品,高力士楊思勖兩個最大的宦官還封了公爵,登上人生巔峰。楊思勖這位老兄,是貨真價實的公公中的名將,絕非宋朝的童貫王爺可比,他統率大軍坐鎮嶺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還喜歡剝人皮,人家的公爵是憑真刀真槍掙來的。說句題外話,唐代封爵還沒有明清那麼多講究禁忌,地位也沒有那麼尊崇,只要有功於國家,不問異姓出身,都能封爵乃至郡王,文官封男、子、侯爵,尤其泛濫,多不可計。而到了戰事頻繁的後期,郡王也像白菜一樣滿大街都是。

漁陽鼙鼓動地來,安史之亂爆發了,這是唐人共同罹難的災難性的八年,卻也是宦官權力繼續質變的時期。在各地平叛軍隊中,宦官監軍始終活躍在第一線。756年監軍邊令誠誣陷、陣斬兩員平叛主將高仙芝、封常清,給唐軍以莫大打擊;759年鄴城之戰九節度使功虧一簣,潰敗於相州城下,個中緣由也少不了觀軍容使、大宦官魚朝恩從中作梗。什麼叫觀軍容,觀軍容就是替皇帝檢閱部隊!我們想想今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的得是什麼人,我們就能知道這個宦官老兒的權勢有多麼重。

但他們比起李輔國來還是小巫見大巫,這位太子李亨的僕從宦官隨著太子擔驚受怕過了多少年苦日子,性質和高力士差不多。756年肅宗跑到靈武登基,是為肅宗,對於貿然繼位、勢單力薄的他來說,有擁立之功的老奴李輔國成了少數幾個值得依託的親信。於是李輔國以一介宦官,直接參与到國家中樞權力中來,進而封成國公。因為肅宗本身也是年老體弱,難以應付紛繁複雜的評判大局,大權逐漸落入機敏強幹的李輔國之手,可謂權傾朝野。

《新唐書》記載,當時宰相想要見皇帝一面,都得李輔國批准;國家三法司刑部、御史台、大理寺的判決,李輔國可以隨意干涉推翻,全按李公公的意思來,想搞誰就搞誰,倒和日後魏忠賢炮製「六君子」如出一轍;最可怕的是,當時皇帝詔書發下,只有署李輔國名才算有效力,滿朝文武竟不敢提出半點異議。這位哥們兒權大到這種地步還不滿意,還想當宰相,做實至名歸的國家輔弼。宦官入相,士大夫們就是再不要臉也要拚死抵制,再加上肅宗對這種行為也非常憤怒,事情不得不作罷。等肅宗一死,代宗即位,李輔國立刻讓自己當上了中書令,總算過了把宰相癮。這是唐朝歷史上第一個公公當宰相的,在中國歷史上也近乎絕無僅有,到這一步,唐廷的朝綱和臉面丟到什麼份上,也就大概明白了。

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代宗這也有一大堆家奴宦官要用,權力都叫你李輔國一個人佔了,讓兄弟們怎麼辦?再加上代宗是個頗有水平的權謀家,對李輔國的飛揚跋扈極其不滿,於是決定趁早把他做掉。不久,李輔國居然被「盜」殺於家,這樁天字第一號殺人案是誰幹的,大家心裡再清楚不過。皇帝面子上「很生氣」,但是誰都知道,這件案子是查不出來的。

朝臣們看到了飛揚跋扈的李輔國終於上了西天,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可是他們不知道,一個李輔國去了,一群李輔國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惜言落語 的精彩文章:

TAG:惜言落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