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火鍋川軍「走出去」 5個品牌13個店今年獅城打擂台

火鍋川軍「走出去」 5個品牌13個店今年獅城打擂台

原標題:5個品牌13個店今年獅城打擂台

火鍋川軍「走出去」,傳統品牌和新興品牌加速拓展海外市場

編者按

「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麼就兩頓。」這句網路名言,道出了火鍋在四川人心目中的地位。作為經典餐飲,火鍋可以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然而,時代在變,潮流在變,火鍋業也在與時俱進。這些年,火鍋業玩出了很多新花樣,資本熱捧、品牌洗牌、海外擴張、延伸產業鏈做方便火鍋、線上線下做口碑營銷……

聚焦新玩法,剖析新問題。即日起,本報推出「火鍋新江湖,誰主沉浮」系列報道,觀察四川火鍋業的新趨勢新變化,敬請垂注。

2018年伊始,一場沒有硝煙的四川火鍋之爭即將在新加坡上演。新加坡不大,卻雲集了3個四川品牌6家火鍋店,2018年還將有兩個新品牌進入,有7家以上的新店開張。

火鍋川軍為何集體下南洋?獅城之爭,又折射出火鍋川軍「走出去」的哪些思路?

【調查】

開店風格

傳統品牌海外開店首選新加坡

新興品牌不按常理出牌

四川火鍋「走出去」,譚魚頭是先行者。

2008年7月,譚魚頭海外首家分店在新加坡最繁華的克拉碼頭開業,生意火爆超乎預期——人手不夠,總經理都親自跑堂傳菜;魚頭缺貨,急得四處找供貨商。

譚魚頭一枝獨秀紅火了4年。直到2012年10月,海底撈登陸新加坡。同樣是海外首家分店,同樣是克拉碼頭,海底撈沿著譚魚頭海外拓展的路徑,來了個正面交鋒。海底撈新加坡店還在裝修,就有一些顧客慕名到訪,試營業期間,用餐高峰期排隊3小時還不一定能入座。

2017年1月,大妙火鍋循著「前輩」的路徑,海外首店也落子新加坡,也是在克拉碼頭。

至此,克拉碼頭已聚集了3個四川火鍋品牌,境況卻不盡相同。譚魚頭改良成了半中餐半火鍋,火鍋這部分是自助形式,價位比較親民;海底撈接連開新店,目前已擁有4家門店;大妙則用變臉、茶藝等演出吸引食客。

去年12月,成都大龍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裁王文軍結束對新加坡的考察,基本選定了店址,「進展順利的話,繼紐西蘭之後,大龍燚海外第二店將落戶新加坡。」

四川仁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公關負責人何林薏也參與了旗下小龍坎火鍋品牌對新加坡的考察,他們計劃2018年在新加坡開 6家店。

火鍋江湖新人輩出,作為四川火鍋新興品牌的代表,大龍燚和小龍坎卻不按常理出牌,海外首店開在紐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積累經驗之後再殺到新加坡。小龍坎的新加坡首店選址在牛車水(唐人街),而大龍燚的首店選址在烏節路(知名旅遊購物街),避開了四川火鍋雲集的克拉碼頭,攻勢卻並不弱。2018年小龍坎計劃在新加坡開 6家店,一旦完成計劃,將成為在新加坡開店數量最多的四川火鍋品牌。

競爭套路

傳統品牌看重口味和氛圍

新興品牌看重資源整合和股東架構

王文軍認為,火鍋行業已經過了單純賣味道的階段,要想在新加坡站穩腳跟,延續大龍燚的資源整合能力是關鍵。他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大龍燚旗下有近180家門店,大部分都是加盟店,僅2016年,提出申請後被他們篩掉的加盟商就超過1100家。「老闆給我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是加盟商存活率在95%以上。」王文軍說,為保證開一家店火一家店,他們獨創了嚴苛的加盟商篩選機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股東架構。

以新加坡店為例,成都總部提早介入對加盟商的管控,搭建多股東架構,股東構成必須包括:有開餐飲店經驗的股東、有主流媒體資源的股東、吃貨界網紅大咖、有運營物流資源的股東、懂法務的股東、有旅遊資源的股東、有玩家資源的股東、有明星資源的股東等。「國外開店,餐飲、物流、法務這些經驗非常重要。」王文軍解釋,媒體資源負責宣傳,吃貨界網紅可以帶流量,玩家資源讓夜宵有保障,明星資源可借勢營銷。通過吸納整合擁有這些資源的股東,形成合力。

這種玩法,與傳統火鍋品牌有明顯差異。譚魚頭以魚頭火鍋為特色打天下,海底撈以服務著稱,大妙以火鍋和文化的結合走出去,可大龍燚說:「我們以整合資源為法寶。」

小龍坎同樣不走尋常路。小龍坎在成都經營3年,開了10家直營店。而在面積不足成都6%的新加坡,即將一口氣開 6家直營店。何林薏認為,新加坡華人佔7成,數量眾多,具有開 6家火鍋店的市場容量。她表示,小龍坎將以正宗四川火鍋的口味、統一的管理、全球化的營銷策略,來確保新加坡店的發展。「國外開店,最大的風險是管理。」何林薏說,為此小龍坎重設了組織架構,並全力引進各行業優秀人才,協助企業發展。

「競爭難免,唯有堅持自己,不亂陣腳。」面對大龍燚、小龍坎即將帶來的衝擊,大妙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樊宗飛很淡然。他表示,大妙堅持做的是地道的成都火鍋,到了新加坡也絲毫沒有調整口味,門店的四川文化氛圍濃郁,他對品牌文化自信並且決定堅持下去。但他同時表示,新興火鍋品牌具有很強的營銷策劃能力,這一點值得他們學習。

【故事】

賣火鍋也是賣文化

2018年元旦,新年第一天,克拉碼頭的大妙火鍋,新加坡福智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周璠又帶了家人來吃飯。大妙火鍋新加坡首店開業不到一年時間,周璠已經光顧過很多次。「其實去不光是為了吃火鍋,就挺喜歡那種氛圍。」

周璠所說的氛圍,是大妙帶來的四川傳統文化。「火鍋店中間有燈柱做的舞台,布置很有錦里的感覺,有川劇變臉和茶藝表演。」她說,5歲的兒子最喜歡看變臉。

周璠在新加坡定居多年,印象中,新加坡的餐飲業拼得蠻厲害,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在這裡競爭,幾家四川火鍋做得也不錯。海底撈的服務太貼心,大妙的體驗式消費很有特色。

一個多月前,周璠到成都考察,經朋友推薦,走進了小龍坎火鍋。「感覺文創氛圍特別濃,非常有成都特色。」聽服務員說小龍坎將到新加坡開店,周璠很開心,認為文化和餐飲的結合一定會在新加坡大受歡迎,四川火鍋帶來的不僅是當地飲食文化,更帶來了四川的建築、戲曲、茶藝等傳統文化。

【觀點】

四川省火鍋協會會長沈洪光:

火鍋「走出去」需邁過三道坎

四川省火鍋協會旗下有100多家會員企業,已經「走出去」到海外開店的不到1/10。而重慶市火鍋協會的數據顯示,小天鵝、秦媽、德庄和劉一手等多家重慶本土火鍋企業已累計在海外開店200多家,分布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火鍋企業「走出去」面臨諸多難題。

首先是技術水準。國外公司的工藝技術達不到國內的水準,而國際物流又導致成本劇增,海外建廠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時,在當地熟悉火鍋後台操作的員工少之又少,而人工成本又遠高於國內,較長時間的培訓周期會消耗更多的成本和時間。

海外的顧客不願意長時間排隊,而火鍋的用餐時間較長,也需要時間去融入當地飲食文化。

法律法規也是難題。每個國家和地區對食品安全的標準不一樣,火鍋企業除了要保證口味的統一性外,派遣專業團隊去海外店鋪指導工作也非常有必要。

協會的宣傳口號就是「世界的四川火鍋」。我們將定期組織會員企業「走出去」考察,抱團發展。在法律、勞務輸出、食材配送等方面,通過專業培訓、交流等方式,幫助會員企業邁過這三道坎。本欄撰寫 本報記者 李欣憶

來源:四川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評說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張作霖死後,他的六位老婆命運迥異

TAG:評說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