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胃,健康過春節!

保胃,健康過春節!

臘八至,一年也就接近尾聲了,家家戶戶就會準備除舊迎新的事宜,祝福聲聲辭舊歲,杏花香里迎新年!在此,我也祝願各位親友們身體安康,事事如意!

春節前後難免會有大大小小的應酬,如果不注意飲食節制,脾胃就會不適,在此簡單的介紹一下常用的健胃良方,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Ⅰ.小建中湯:飴糖30克(藥房多不儲備,可以使用懷山藥或太子參或炒麥芽代替之),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生薑10克,紅棗12枚,水浸30分鐘,煎30分鐘,約600ml,去渣,入怡糖再煮,至溶化,於早、午、晚飯前服。主治腹痛,喜溫喜按,或虛勞里急,心悸,衄血,夢遺,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身黃,脈弦細者。【加減】1.少腹疼痛,經後腹痛加當歸。(當歸建中湯);2.自汗短氣,加黃芪。(黃芪建中湯);3.脈沉肢冷,加附子。(附子建中湯);4.心悸眩暈,腹中上沖,屬水氣凌心者,加茯苓。(茯苓建中湯)【禁忌】:1.嘔家不可服。(甘能動嘔)2.中滿者,忌之。(中滿忌甘)3. 口渴思冷者,忌之。4.腹痛拒壓者,忌之。

處方出自《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具體條文如下:

1.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100) )

2.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102)

3.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第六篇)

4.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金匱要略》第十五篇)

5.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第二十二篇)

Ⅱ.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現在市面有成藥銷售。

【組成】山楂六兩(180g),半夏、茯苓各三兩(各90g),神曲二兩(60g),陳皮、連翹、萊菔子各一兩(各30g)。

【用法】上為末,炊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現代用法:共為末,水泛為丸,每服6~9g,溫開水送服。

【功效】消食和胃,清熱化濕。

【主治】食積內停。胸脘痞滿脹痛,噯腐吞酸,厭食嘔吐,或大便稀溏,苔黃厚膩,脈滑。

【方解】本證系由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所致。飲食太過,脾運不及,食積內停,氣機受阻,故胸脘痞悶或脹痛;食積中阻,升降功能失常,濁陰不降,則噯腐吞酸,厭食嘔吐,清陽不升,則大便稀溏;苔黃厚膩,脈滑,為有形實邪內停,生濕化熱之徵。總之,病機為飲食停滯,氣機受阻,胃氣不和。治宜消食和胃。方中重用山楂,消一切食積,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為君葯。神曲消食健脾,善消酒食陳腐之積;萊菔子消食下氣,善消谷面痰氣之積,共為臣葯。君臣相合,可消各種食積。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消除食阻氣機之證;食積內停,易生濕化熱,故配茯苓健脾祛濕,和中止瀉;連翹清熱散結,共為佐葯。諸葯合用,使食積得化,胃氣得和,共奏消食和胃之功。由於本方藥力和緩平穩,故以「保和」命名。

Ⅲ.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論》,由半夏、黃芩、黃連、炙甘草、乾薑、人蔘、大棗七味葯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嘔,為全方之君葯;黃芩、黃連苦寒泄熱;乾薑、半夏辛溫散寒,寒熱並用,辛開苦降;更佐人蔘、大棗、炙甘草補益脾胃,共達調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為少陽誤下成痞所設,是辛開苦降、寒溫並用、攻補兼施、調和脾胃的代表方劑。因其配伍精當,效專力宏,故後世廣泛應用於各種消化系統等疾病的治療。近年來有關半夏瀉心湯治療胃炎的報道較多,總有效率均在90%以上,認為半夏瀉心湯有抗幽門螺桿菌感染,參與免疫調節,保護胃粘膜屏障功能以及止血等功效

要用好半夏瀉心湯,還有幾點要說一下。第一,本方是胃病的專方,雖有報道用於其他系統的疾病,但一般都伴有上消化道癥狀。第二,本方證多見於體質較好的中青年人,其唇舌紅,多伴有睡眠障礙及腹瀉傾向。舌苔多見黃膩,但脈象沒有明顯特徵。第三,本方證的病機是寒熱錯雜,中虛熱結。半夏瀉心湯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熱補瀉同用之方,只要是胃炎,雖舌紅不忌姜、夏,雖舌淡不避芩連。第四,方中人蔘,可用党參替代。第五,本方與黃連溫膽湯相比,後者的精神癥狀更為突出,如失眠、心煩、心悸、易驚、多夢,前者則以胃腸道癥狀為主。與香砂養胃丸也不同。彼方多用於面色黃、消化不良者,而本方多用於胃中有感染者,所以柯韻伯說「凡嘔家夾熱者,不利於香砂橘半,服此方而晏如」(《傷寒附翼?太陽方總論》)夾熱,是特徵。第六,服用本方有效以後,需要小劑量守方常服,療程常在3個月以上。即使停葯以後,可常常食用生薑紅棗湯。

Ⅳ.香砂養胃湯,組成:香附(炒)八分,砂仁八分,蒼朮(米泔制,炒)八分,厚朴(薑汁炒)八分,陳皮八分,人蔘五分,白朮(去蘆)一錢,茯苓(去皮)八分,木香五分,白豆蔻(去殼)七分,甘草(炙)二分,加生薑、大棗,水煎服。本方改為丸劑,名「香砂養胃丸」(見《飼鶴亭集方》)。主治脾胃不和,胃寒不思飲食,口不知味,痞悶不舒。脾胃寒,加乾薑、官桂;肉食不化,加山楂、草果;米粉、麵食不化,加神曲、麥芽;生冷瓜果不化,加檳榔、乾薑;胸腹飽悶,加枳殼、蘿蔔子、大腹皮;傷食胃口痛,加木香、枳實、益智;傷食泄瀉,加乾薑、烏梅、白朮;傷食噁心嘔吐,加藿香、丁香、半夏、烏梅、乾薑。

臨床香砂養胃丸是脾胃運化失健的常用處方,常配伍附子理中丸一起使用。

Ⅴ.左金丸,出《丹溪心法》卷一,為治療肝火犯胃證的代表方劑。其組成為黃連12克、吳茱萸2克,具有清瀉肝火,降逆止嘔的功效,主治肝火犯胃證,症見脅肋脹痛,胃脘灼熱脹痛,嘔吐泛酸,口苦嘈雜,舌紅苔黃,脈弦數。方中重用黃連苦寒瀉火為君葯,佐以辛熱之吳茱萸疏肝解郁,降逆止嘔,並制黃連之過於寒涼。兩葯相合,苦降辛開,一清一溫,共奏清肝降逆,行氣止痛之效。現代常用於治療食道炎、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屬肝火犯胃者。臨床還可用於老年頑固性便秘、頸椎供血不足性眩暈、肝火上炎性頭疼、梅核氣、牙痛、食道擦傷、脅痛、乳癰、乳房腫痛、睾丸腫痛、慢性副睾炎、尿毒症、妊娠惡阻,及銻劑反應性嘔吐、小兒臍炎、小兒腹瀉,心神經官能症性胸痛等多種病證的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玉龍醫論 的精彩文章:

中醫貴在用心

TAG:張玉龍醫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