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麗水金沙育靈石 攀西裂谷出人傑

麗水金沙育靈石 攀西裂谷出人傑

——訪苴卻硯雕刻藝術大師曹加勇先生

白牆碧瓦、屏風照壁、亭台樓榭、蕭蕭翠竹,幾簇艷紅的三角梅從院牆的縫隙里擠了出來在枝頭怒放,為古樸的庭院增添了幾許明艷的色彩。

這是一座古典雅緻具有江南特色的私家庭院,走進去,恍若置身於唐詩宋詞的古風意境里,由此也便瞭然這座庭院主人的審美情趣與藝術品位了。

這座庭院的主人就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苴卻硯史上第一個「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獲得者——曹加勇先生,也正是我隨市文藝創評室一行此次要拜訪的攀枝花市本土文化名人。

曹加勇出生於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混撒拉村。大龍潭鄉正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苴卻硯的出產地。此地真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曹先生帶我們來到他的工作室「迤風堂」,裡面陳列著各種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硯雕作品,琳琅滿目的硯石讓來訪者驚嘆不已。原來,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竟然內藏玄黃,經妙手雕琢後竟可大顯乾坤,呈現出豐富的內容和悠遠的意境。

進門處,擺放著一塊很大的長方形硯雕屏風,名為《竹林七賢》,以寫實和寫意相結合的浮雕手法雕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動作神情各異,魏晉名流豪放風雅之態躍然石上,竹枝翠葉清晰可見,茂林修竹間似可聞林風颯颯,整個「迤風堂」也若散發著竹林的清雅幽香。

曹先生告訴我們,這方《竹林七賢》跟另一方硯雕作品《江山多嬌》是由同一塊石頭對剖成兩塊分別雕刻而成的。順著他的指引,我們來到《江山多嬌》硯雕作品前。

頓覺一股北國風光的磅礴大氣撲面而來:古老雄偉的居庸關坐落在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岭間,一輪由黃色石皮順勢雕刻而成的朝陽在天地間冉冉升起,呈現出一派江山多嬌,中華民族蒸騰日上的宏偉氣象。

這塊硯石有著天然的冰紋、水紋、雲紋和樹紋。硯石花紋天然成趣,人工雕刻因勢象形、隨紋造境,藝術與自然巧妙融合、相得益彰。

曹加勇正是憑這件《江山多嬌》榮獲了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百花杯」精品獎的唯一「金獎」,並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

曹先生又為我們介紹了他的最新硯雕作品《青銅時代》。這尊龐大的作品達四噸之重,放在展廳很是顯眼。司母戊鼎、竹簡、指南針,古錢幣等多種古典元素的綜合呈現使作品顯得古樸厚重、典雅端莊。

而此作品也有不雕之處,在作品的背後和底部是原石的自然呈現,溝壑縱深嶙峋突起的天然石紋似濤濤江水托起一份歷史的厚重,彷彿在訴說著「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歲月滄桑。

曹加勇先生很喜歡中國傳統古典文化,善於從書本中汲取前人的智慧。從他的硯雕作品中,我們明顯地感受到一份濃厚的古典文化氣息。他的大部分作品的名字都脫胎於古典詩詞,作品所呈現的意境內容也都是古樸雅緻、清新高潔的。

他說:「有些藝術創作上的道理,其實古人說得已經很明白了,我們後人其實是很難超越的。」

他講到了中國古典美學中的「留白」,以虛勝實,以無勝有,以無我之境勝有我之境。他所鍾情的「寫意」雕刻手法也正是講究「留白」的藝術。他說:「硯雕不能雕得太滿太實太花哨,這樣反而會顯得俗氣。」

正是因為他高超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藝術修養使得他的硯雕作品「有工有藝」,「工」易學,而「藝」難學,所以,曹加勇能成為全國硯雕手藝人中的翹楚,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的確是實至名歸。

其實藝術的審美,何嘗不是創作者人品修養的體現?硯品如人品,人品也影響著硯品。

曹先生說,所有的藝術傳達出來的一定要是「真」「善」「美」,作品往往能體現出創作者的個人修養。

對此觀點,我深以為然。

所有的藝術歸根結底都是人「心」的藝術,都是創作者內心世界與外界的碰撞交融,再通過藝術的手法有個性地表達。

心中有丘壑,手底轉乾坤。

作為中國工藝美術界的「大師」,他眼之所見心之所念的已不僅僅是硯石之「器」,關注的更是如何以「器」載「道」,傳達一種天地人心之大美。而他的這份大氣、超然的藝術修養,我想,跟他多年艱難生活的磨礪是分不開的。

曹加勇先生的求藝之路異常艱難。誰也不曾料到一個偏遠山村的放牛娃兒有朝一日竟會成為全國工藝美術界的「大師」。

小時候,他因為家境貧困又加上自己常常生病,小學讀完就沒有再繼續上學了,而是當起了放牛娃,這一放就放了六七年。在這段與自然親密接觸的自由時光里,他的天賦特長也在自然萬物的浸潤里慢慢滋長。

他從小就很喜歡畫畫。山川風物,人物鳥獸在他的幾筆勾勒下就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即便是在放牛的時候,他也會隨手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敏銳的觀察力和天生對藝術的敏感使其所見都是一幅幅詩意盎然的畫境。豐富多彩、靈動多姿的自然就是給與曹加勇藝術修養的老師。

然而,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在以務農為正業的農村,十七八歲的男孩子早就該在田地里刨食挑起一家之重擔了。而他卻不甘心當農民,他有自己的夢想,不想用他那本該拿畫筆的手去拿鋤頭,他認為要做就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的夢想最初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生活都成問題,何談夢想?生性內斂但又執著的曹加勇對他父親信誓旦旦地說:「如果我在二十三歲之前還沒弄出什麼名堂來,我就甘心跟你當農民!」

上天總會給有夢想的人以機會和出路的。

這個機會終於來了!1994年,大龍潭鄉的苴卻硯硯雕廠招學徒,曹加勇在其親戚的推薦下參加了廠里的考試,能畫得一幅好畫的曹加勇毫無懸念地入了圍。自此,二十一歲的曹加勇開始了硯雕設計的學習,自己的特長終於有了施展和提高的地方了。

在硯雕廠,他跟著來自歙硯之鄉安徽歙縣的硯雕師傅還有攀枝花書畫院的老師學習繪畫、書法然後再學雕刻。多年沒進校門而又渴望學習的曹加勇此時對知識是如饑似渴,如痴如醉,常常廢寢忘食地讀書、畫畫、雕刻。

一個月微薄的工資除了用作自己的生活費和上交給父母貼補家用外,其它都用來買書了。他覺得自己辜負的時光太多了,他得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為了不打擾到同寢室的人休息,他搬到離硯雕廠較遠的一座廢棄的破敗不堪的小房子里獨住。

大山裡的夜晚,陰風怒號,樹影幢幢,離房子不遠處還有幾座凄森森的墳墓,才二十齣頭的曹加勇當然也害怕,但什麼困難都無法阻擋他對夢想的執著追求。由於曹加勇的藝術天賦,加上他擅長讀書學習,很快他就從一批學員中展露出了頭角。

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大龍潭鄉硯雕廠因經營不善而轉讓,曹加勇也就離開了硯雕廠。

回家後,他依然沒有放棄雕刻。白天種地幹活,晚上就著微弱的煤油燈在苴卻石上一點一點地雕琢,終於雕好了四方硯石。為了養家糊口,他背著這辛辛苦苦雕刻出來的作品,從大山深處跋山涉水、輾轉多磨地來到市區售賣,可是別人連看都不看一眼就讓他走,連續去了幾次市區都沒有賣掉,只好又原封不動地把這四方沉甸甸的硯石背回來。

那個時候,他也有過辛酸、沮喪,在華燈初上、霓虹閃爍的陌生城市,這個很少走出村口的彝族小夥子感受到了深深的無助與孤獨。如今再回首這段坎坷經歷時,他的目光中多了份「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釋然。

自古都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最終,他的這四方硯被攀枝花市一家大型的苴卻硯廠看中買了下來,並聘請他在廠里當硯雕設計師。自此,曹加勇有了更好的學習和發展的平台。

2002年,二十九歲的曹加勇憑著《濟公新傳》這方融入了自己創新理念的作品參加中國首屆名硯名師大賽獲得了金獎,是當時苴卻硯界最年輕的獲獎者,這一獎項給予了曹加勇極大的鼓勵和信心。

2005年,他的作品《江山多嬌》又榮獲了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百花杯」精品獎唯一「金獎」。

2012年,曹加勇最終憑藉著他雕刻出的精美而又獨具藝術風格的多方作品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

這條路走得太艱難了!

曹加勇憑著他的堅毅和執著,一步一步登上了全國硯雕界的頂峰!功成名就後的曹加勇謙虛地說道:「當自己真正走出去過後,才發現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我想,「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不僅是因其技藝之「大」,更是其器量之「大」。

只有虛懷若谷的胸懷、高瞻遠矚的視野、登堂入室的技藝、堅韌執著的精神,才足以支撐起「大師」這頂璀璨耀眼的皇冠!

作為全國硯雕界的領軍人物、攀枝花土生土長的苴卻硯雕刻大師,曹加勇沒有忘記自己對家鄉苴卻硯雕刻行業的職責。對於攀枝花目前苴卻硯雕刻界的現狀他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他說:

硯雕作品還是得體現出「硯味」和「文心」,體現出文人對文房墨寶的高雅審美情趣,而不是附庸市場大眾審美把硯石雕琢得太花哨,那樣反而顯得太庸俗失去了「硯」的本真。另外,可以多嘗試以攀枝花本土的文化信息為題材來雕刻苴卻硯,對攀枝花城市的宣傳也是一件有益的事。

於此,我看到了一位藝術大師對自己所摯愛藝術的堅守傳承與責任擔當。我相信,所有的「大師」都是身負使命來到人間為一方領域披荊斬棘、拓路領航!

麗水金沙育靈石,攀西裂谷出人傑。

上天賜予攀枝花得天獨厚的硯石資源,又派能使苴卻硯文化發揚光大的天賦異稟之人生長於斯,誠可謂天之厚愛!

作者:李敏,雙胞胎寶媽,語文教師。用心悟生活,執筆抒華年。願我的文字能陪你度過一段靜好時光。個人公眾號:花開靜好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不僅是藝術……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