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響中國歷史的戰爭先秦時期二

影響中國歷史的戰爭先秦時期二

二、鳴條之戰

時如逝水,永不回頭。在「逐鹿之戰」和「阪泉之戰」之後,人類差不多完成了統一,漸漸的完善了各種制度,人族歷史步入了正軌。

黃帝的皇位通過「禪讓」給了堯,堯又禪讓給了舜,舜又禪讓給了禹,禹又傳給了啟,啟繼承了皇位之後,禪讓制就廢棄了,從此開啟了家天下的時代。

夏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叫她夏桀,夏桀是一個殘暴的昏君,寵愛美女妺喜, 激起反抗勢力商湯。《 羋月傳》 中羋姝生的兒子叫盪兒, 因為「 盪」 字從湯,紀念商湯。商湯時期名臣輩出, 分別叫伊尹和仲虺,名言「 治大國若烹小鮮」 , 這句話就是源自伊尹, 伊尹一開始是廚師,後來成為丞相, 告訴商湯應該「 調和五味治天下」 。 後來老子在《道德經》 中,把「 調和五味」表述為「治大國若烹小鮮」 。商湯與夏桀在鳴條決戰,史稱「鳴條之戰」,在鳴條之戰中商湯打敗了夏桀,從此夏朝滅亡,商朝建立。

三、牧野之戰

商朝末年,商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叫帝辛, 本身很有力氣, 據說曾經倒曳九牛、撫梁易柱, 現在用「橫推八馬倒,倒曳九牛回」 形容很有力氣, 這句話源自紂王, 撫梁易柱指紂王曾經一手托舉橫樑,一手更換樑柱。 但是商紂王寵幸妲己, 為人殘暴,挖心比干, 造成酒池肉林。 對手周武王是賢君, 武王的名字叫姬發, 父親是周文王姬昌, 有名臣姜子牙,最終武王取得勝利。著名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就是以武王伐紂為背景的。

八百諸侯會孟津, 一起在牧野展開戰爭。紂王有很多軍隊,但紂王無道, 不得民心,雙方還沒有交手, 紂王的軍隊掉轉過來打紂王,成語「臨陣倒戈」就是來源於此。 可見得民心者得天下,紂王看到大勢已去, 在都城朝歌的鹿台自焚。據統計, 這場戰爭中,周朝有 4 萬多人,商朝有 17 萬多人,所以這個戰爭是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爭。

四、武庚之亂

武庚之亂也叫三監之亂, 武王伐紂取得天下,但並沒有屠殺商朝全部的殘餘勢力, 留了一部分用於收買人心。武庚是紂王的兒子, 不僅沒有殺武庚,還給一個封地, 由於擔心造反,派管叔、蔡叔、霍叔監督,武王去世後, 成王即位, 周公輔佐成王,武庚和三監不服,武庚想恢復商朝天下,三監不服周公, 日後一起造反,稱為武庚之亂/三監之亂。 後來周公東征, 攻打好幾年,最終平定武庚之亂。這裡的周公就是人們常說的周公解夢的周公,周公制禮樂,孔子推崇禮樂,欣賞周公,睡覺時夢到周公,因此後人把睡覺稱為見周公, 稱周公能解夢。 天下穩定,周公輔佐的成王和康王都是賢主, 這一時期史稱成康盛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就是根據這段歷史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玄易 的精彩文章:

TAG:風玄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