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剪掉了那些鏡頭?
《無問西東》已經上映好些天了,挨到1月27日的夜晚才去看了這部電影。聽說是一部關於文化的電影,而我更喜歡無厘頭的搞笑或是視聽衝擊的商業大片,所以不想去看;而終於又架不住對文化的崇敬,走進了影院。
走出影院的時候,大雪紛飛後的地面果然積了很厚的雪,積雪在我的城市十年難得一見,小心翼翼的趟著雪回家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這之前和朋友看了關於文化的電影,這是一個幸福的夜晚。
「你知道嗎,這個電影被禁五年後才獲准播放,肯定剪掉了很多鏡頭」。朋友的話讓我感到意外,為什麼會被禁?會被剪掉什麼內容?我來不及反問,又被朋友牽走了思緒:你最喜歡哪個演員?章子怡還是王力宏?我覺得王力宏是本色出演……。朋友熟悉這些青年演員,而我對他們一無所知。只好實話實說:我喜歡米雪的角色,演得最好的是不知道演員姓名的怨婦(教師妻子)。朋友沒有理會我的話,自顧自如數家珍的講述裡面的演員。
老實說,關於文化和藝術的欣賞,真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遠不如看點兒似是而非的雞湯文或是窺探某個古人的往事來的有趣,而我竟然又寫下這篇我自己都不太懂的短文,甚至記不住裡面人物的名字,只好用演員名和劇中人物的職業來代替。
一、關於愛情和諾言
關於愛情和諾言的話題早已是陳詞濫調了,沒有人敢給出標準答案。現代人聰明的洞悉了婚姻的本質,務實的把物質上升到高於愛情的地位,不是觀眾不信愛情而是不敢信,信得深了,就有可能如同怨婦一般,落個自殺的結局。物質的東西更可靠,至少不會被一句「世界都在變,人為什麼不可以變心」的台詞推得一乾二淨。
當年,包青天得知陳世美拋棄了秦香蓮和孩子,調查一番後,給了秦香蓮一些錢,讓她帶著孩子回家購置田產好好活著。包青天無疑是偉大而人性的,他知道男女地位的差距帶給婚姻的後果,沒有強迫陳世美做出什麼。當陳世美竟然試圖殺死結髮妻子的時候,徹底激怒了包大人,包青天不顧後果的斬殺了陳世美。這是文化的中庸和人性,是處理紛繁複雜的人情世故的準則,是人就該在標準線上行走!
當年,胡適先生和心愛的女人在一起快樂的生活了一段短暫的隱居時光後,決定回家離婚;可面對妻子以死相逼的時候,胡適選擇了屈從。胡適害怕嗎?有什麼可怕了,胡適先生只是懂得,愛情和美貌都會被歲月消弭,伴隨人生的是責任和依靠。大約也是因為此,後來胡適說:當你被美女誘惑的時候,就想想她將來的老丑吧。他這樣說,是想告訴愚笨的人怎樣控制自我的慾望,愛情並不該是肆意燃燒的野火,這團烈火是應該被控制也可以被控制的。
男教師的書顯然讀的不通,假如他是某個高校畢業生,無疑是砸這個高校牌子的人。他沒有陳世美的隨從,可以派遣他們去殺死曾經諾言的妻子,他唯有調兵遣將使用冷漠,用不斷激化矛盾的手腕來殺死妻子;他至少可以看在過去的情分上善待妻子,還可以看在妻子依舊默默付出的行動上,回敬些許溫暖,女人很容易滿足而變得溫柔。人心可以變,也能變回當初,離婚複合的例子海了去了。
「世界都在變,人為什麼不可以變心」,這個疑問句是電影編劇拿來引誘觀眾的葯匙,卻又狡猾的在電影里不給出準確的答案,只是在後來給出他們曾經恩愛的畫面算作答案?也許編劇導演只是需要觀眾的共鳴吧,他們也不敢給出答案,因為不會有讓現代人都滿意的答案,同時這也不是電影的主題。 二、關於選擇
泰戈爾的詩其實太過高深了,可以簡單的告訴淺薄的我們,追隨自己的內心,無愧人生足矣。可惜,這一段沒看懂就結束了。大概主旋律是高校,普通人很難理解吧。
毫不懷疑,米雪講述的家訓不是導演編劇的捏造,而是出自某個豪門望族的傳世箴言。這位洋溢著貴族氣息的婦人帶著隨從和保鏢來到西南聯大,真的好美!記得當年看電視劇《霍元甲》的時候,甚至覺得她不漂亮,好像某處面頰有些難看,而在這部電影里我已經不顧老臉的開始崇拜她了!這是不是可以告訴現代的女人:不要選擇整容尋美,而選擇用學識和教養來打扮自己,這種血液里流露的美才是無與倫比,且歷久彌香無關歲月。
王力宏沒有刻意賣帥的演繹,血脈噴張的選擇民族大義,又緊密的和一群可憐的孩子、斷腿的神父,還有飢餓中的歌聲聯繫在一起,蔚為壯觀!王力宏的選擇是民族的力量和西南聯大文化的成功。如果,航空隊招生的時候用一位中國籍演員可能更好,畢竟進入戰場的導師和訓練飛行員的長官是分開的。
教授讓同學們「靜坐聽雨」是極富魅力的橋段,足以讓所有人怦然心動!多年前曾經讀過汪曾祺先生的《跑警報》《沈從文在西南聯大》。看到王力宏熬蓮子羹、掛紅燈籠的時候,馬上想起了《跑警報》;看到教授選擇安靜聽雨而不是聲嘶力竭的教學,立即就想起金岳霖和沈從文,他們都是汪曾祺先生在文章里提到的時代大師。
醫生、章子怡、黃曉明這三個好朋友的選擇明顯降了調子,當然這是時代的背景,不受個人左右。在這個時代里,醫生不顧朋友的死活而選擇支邊,符合人們對那個時代印象的真實感,也許有些殘酷。黃曉明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國防事業,格調不高卻也真實可親。
張震的故事才是電影的核心,也是電影通過時空轉換後的頂端。他時時板著臉,說明他在深思?玻璃、彩色顏料、光影和嬰兒的場景,我立即想起張藝謀在《金陵十三釵》里,陽光透過教堂的大彩色玻璃,照亮人性的光芒。當前時代背景下,張震的選擇是很多人偶爾會思考的問題,但他的選擇結果,我懷疑是鳳毛麟角。簡單的說,很多人想他一樣的問題,卻不會做出和他一樣的選擇。而這,才是電影最想說的關鍵,但如果說的太透,電影就俗了。
三、會剪掉那些鏡頭?
這是一個燒腦的問題。首先要敢於想像電影里還缺少什麼內容,這非常困難,導演編劇的腦袋是高深莫測的。
電影里四個不同時代背景的人物,唯一有欠缺的是六十年代的那段歲月。醫生不顧章子怡的死活,後來反而為救助同行人而失去生命,看起來矛盾,其實這只是人的兩種狀態,可以理解成他對章子怡的愧而產生了後來的無私獻身。而更有意義的是,醫生串聯了後來的張震。
現在,我們回憶一下章子怡挨打的原因吧。如同蒙娜麗莎的微笑,她為什麼笑得出來?自己「獻身挨批鬥」換來朋友的光輝前程,為朋友開心的笑還是為自己保護朋友的幼稚而可笑?她的批鬥大會和醫生的表彰大會,同時在銀幕上不停的切換場景,接下來是她的假死和黃曉明放下「大業」的營救她。這就引出下一個問題,黃曉明和章子怡將會面對更大的災難。
章子怡不可能人間蒸發,遭受「輻射」的黃曉明也需要結局,還有那座假墳墓也需要再現。那麼,他們彼此生死相托的結局就應該是剪掉的鏡頭。從黃曉明回到老家尋找章子怡,鏡頭突然跳到走在鐵軌上的章子怡,奇怪嗎?突兀嗎?缺點東西吧!
也許是這樣:黃曉明在章子怡懷裡,彼此微笑著,黃曉明閉上眼睛。天大地大,章子怡去哪裡?她來到黃曉明為她打造的「假墳」自殺;又或許作為「壞分子」她被人民群眾帶到假墳墓前,批鬥致死……
或許是另一種,還是大家自己去猜吧。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有思想、才華的編劇,創作一個屬於精英階層的理想和覺悟的作品,對普通人來說有些拔高了。普通人想柴米油鹽、安身立命、養家糊口這些苟且之事,已經很累了!有人歲月靜好,花前月下,就有人肩負責任,砥礪而行。
很好看的電影!
TAG:益智金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