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我的孩子,這是一封寄給你的信

未來我的孩子,這是一封寄給你的信

以前曾想過,這個世界有太多的生命須承受的苦難,多得讓我不想養育孩子,不想令其承受這苦難。後來,改變了想法,因為這個世界也有其美妙之處。我想,我會用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引導我的孩子去尋找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親愛的孩子:

你好!

我想先跟你說明寫這封信給你的初衷。在我的成長曆程中,在慢慢形成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體系時,在慢慢走向獨立時,有自己主動探索的助益,但更多的是外界的幫助,有師友、親人的關愛、釋惑,有世代積累的文明成果——書籍——滋養。在此時我剛剛從稚氣中走出來的時刻,我想把我成長時所得到的一些感想告訴你,惟希望藉此你的成長能更快樂、順利些。

茫茫宇宙中,有一顆藍色星球叫地球,地球上有萬千生命,我們是其中一類生命——人類。

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神奇、偉大的,我們要慢慢學會敬畏生命,既包括自己的,也包括別的生命,其他非生命物質也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我們也要懂得其存在的意義。

但一開始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這個個體的意識,繼而再向外擴展開去。

在有限的整個生命歷程中,我們會經歷很多很多的事情,面對紛繁複雜的事物,我們要逐漸培養形成獨立的精神。獨立關乎認識你自己和這個世界,如果你對這兩者沒有一種自己的理解方式,你會極易受到他人和外在事物以及自己過度慾望的控制,進而你的本心和這異化之心會產生激烈衝突,陷入精神空虛、焦慮中。獨立的前提是有一定物質的和精神的積累,物質的,是要成年;精神的,是要積極汲取人類世代積累的文明成果,對於這個世界初步形成一套自己的認知體系(在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之前,如果對遇到的事物還沒形成一定的概念,無法給出判斷,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去了解其他人是怎麼理解的,然後得出自己的理解)。繼而能對外界事物做出經過自己思維驗證的判斷,有批判思維,而不是隨意聽從大眾或權威的評價,或隨意反大眾或權威的評價,同時也要求這個思維體系是開放的,能不斷在不同思維碰撞中驗證、重構、完善自身的思維體系,而不是固守成見,迂腐不堪。

於我而言,輕物質享受而重精神享受,讓自己的慾望與自身的能力相匹配,時刻警惕被外界所奴役的危險是我保持獨立、本心的法寶。

自己的生命對於自己來說即是全世界,所有的意義都建構在自己個體生命上。對於自己要有絕對的自信,可以否定自己做某件事時的錯誤行為或錯誤想法,並坦然承擔相應的後果,但不可以否定自己本身,不可以否定自己存在的意義,誰也無權這樣做。

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個答案得自己去尋找,不只是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而且只有經過親自摸索後找到的意義才能真正讓自己活得生氣勃勃,這意義又可名為信仰。

我說說我的意義找尋過程。簡單可分為三個階段,無意義生活階段,尋找意義生活階段,找到意義生活階段。

意義的重要性要在生活苦難的壓迫前才顯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人才會去尋找意義。在父母保護下的學前童年階段,自己的生活幾乎沒有出現困難,只憑感性生活即可。我的學前童年階段是無意義生活階段,也是純粹的美好童年階段。

尋找意義生活的階段很長很長,以十五年前入學讀書為起點,到最近為止,漫長的尋找意義過程中有困惑、迷茫、痛苦之處,也有著感動、喜悅、堅定的地方。在面對著需要自己獨自不斷努力才能生活下去的現實,自己需要一個支撐自己堅毅走下去的動力即意義,但這個質變的實現需要量變的積累,由於沒有足夠的人類文明營養做基礎,自己會把一些不足以支撐起一個生命成長的東西當做意義,結果當然是在生活的苦難面前,這些意義轟然崩塌。所以這個階段是由尋找意義、找到意義、意義崩解這三個狀態不斷交替組成的。

最近一個月來,我才最終可以確定我的意義找到了。

你知道嗎?現在的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和精神飽滿,每當睡醒睜開眼的那刻始,我一天的精神狀態都是昂揚向上的,沒有了之前常常襲擾的空虛感和焦慮感,這是真正的意義對於現實的持久、強勁能動作用。生而為人,我要去為了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妙和實現自己的最大可能性而持續努力,這是我的人生意義所在,這也建構在我的認知體系上。更具體一點,說說現階段我的目標,文學藝術和教育這兩個領域現在是我確立的人生髮展方向,沿著這個方向,我會把我目前生活模式的建構規劃的很大部分空間留給它們,因為要在某些領域內取得一定成績必定得付出巨大的努力。當然與此同時,我還得兼顧到人生的其他方面,人要全面發展才能容納得下更大的幸福,在術業專攻的這一主要著力生活面向外的其他面向里,還有基礎的身體健康,必要的休閑,社會關係,自然和其他人文科學,是要適當分些精力去注意的。

在為了自己的人生意義奮鬥,實現一個個階段的目標的路上,不免會遇到很多挫折,怎麼對待?人在面對困難時都會產生恐懼的心理,我們不要奢望自己面對困難時不會有恐懼,這是人的本能反應,適當的恐懼心理能讓我們以更好的狀態去解決困難,但也不要把它看得太恐怖,以致在其面前屈服,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曾寫道「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戰勝的」。其實,失敗、困難和成功、順利是事物的一體兩面,正是困難的存在,才讓成功得以存在(正是死亡、醜惡的存在,才顯得生命、美好的彌足珍貴),所面對的困難越艱巨,收穫成功時的喜悅才更激動人心。順利達到成功是很好,但遇到挫折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不過是要再努力久一些,可能要轉變一下方式方法,況且人達成一個目標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成功的結果,更多的意義是在那不斷努力的過程,在解決困難的路上,人會獲得很多奇妙的人生體驗,也會收穫不斷成長的巨大喜悅。如果,經過了足以讓自己無悔的持續努力仍然無法達成目標,不妨與自己和解,我們可以把目標定的低一些或者轉變目標。

上面主要說了我是如何處理與自己的關係,接下來說說怎麼處理與外界的關係。

像前文說的那樣,存在自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偉大,這存在不僅指我們自己,也指我們外界的其他人、事物。況且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看,我們自己的生活和發展都離不開外界的存在,畢竟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繫的。所以,在我們自己以一顆獨立之心快樂生活時,我們還要尊重其他人、事物的存在,學會以一顆敬畏、平等、同情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存在。

另外,著重說說與他人、集體、社會的關係。

試將眼光投向世界,會發現人類創造的文明何其偉大,而這些文明又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你、我、他創造的,然而每一個人的尊嚴、發展機會和生命安全又時時刻刻受到各種潛在因素的威脅。你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是偉大而又弱小的,所以我們人類需要團結協作,攜手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具體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才格外重視家庭、朋友、集體、國家社會和人類全體於我們的意義。實際上,如果將自己的人生意義建構基礎、看待事物的著眼點不是僅僅放在略顯狹窄的自己身上,而是擴展到這些身上,你會豁然開朗,活得更加快樂、精彩,此時,面對一些原先無法釋懷的情緒,你會淡然處之,面對遇到的困難會以一份更加自信的姿態去解決。

在實際生活中,希望能以「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凡事從我做起的態度去對待他人、社會。人無完人,可以真誠指出他人和社會存在的問題並同時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但不可只指責或隨意抱怨他人和社會,要知道,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樣,都渴望自己和這個社會能完美,但這是不可能的,由於種種原因,事物總是不完美的,我們能做的只是盡量趨向完美而已。我們應該將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怎樣才能做得更好上。

孩子,不知道讀完這封信對你是否有幫助?不管怎樣,請記住,這只是我的成長感悟而已,每個人的成長註定只能自己獨自慢慢摸索,但不用害怕,慢慢來,我們一直與你同在。

你的父親

2017年11月21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乘風而起 的精彩文章:

TAG:乘風而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