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宇航員喝尿後可能還要吔屎?原諒我接受無能
欄目|網易科學人-速遞
你知道嗎?宇航員們為進入太空做出了犧牲,不僅要與家人、朋友分離,內心也會產生一些不安,此外他們需要的食物和水也必須為太空環境特殊設計。對於那些未來進行的長期太空任務來說,比如說需要耗費數月時間的火星之旅,攜帶足夠的食物或者能否在旅途中栽培食物的問題正是任務策劃者所關心。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團隊認為他們或許已經找到一種解決方法,但這種方法恐怕需要宇航員們做好一定的思想準備。將尿液轉變成飲用水的方法就是一種參考,而且國際空間站上的那個循環系統尚未完全關閉。而該研究團隊的想法更加可怕:將固態排泄物轉變成可食用的物質。
研究團隊負責人,地球科學家Christopher House堅稱,這種方法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奇怪。這個過程使用的是早已普遍利用的厭氧消化技術(有機物質被厭氧菌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House稱:「厭氧消化是我們處理垃圾的一種常用方式,這是讓垃圾處理和循環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們研究中的創新在於將排泄物中的營養鹽提取出來,並且有意將其放入到一個微生物反應器中來培育食物。」
House稱:「我們對這個概念進行了預想和測試,在使用微生物處理宇航員排泄物的同時製造出一種可直接或者間接食用的物質。這個概念有點類似於酵母醬或者鹹味醬的製作。」House和他的同事在《太空生命科學研究》雜誌上把這一過程中使用的裝置描述為封閉式圓柱,它有1.2米長10厘米寬。這個裝置是從水族館用於處理魚類排泄物的裝置改造而來的,並且藉助細菌培養皿覆蓋的過濾器分解排泄物。
這一過程的關鍵部分在於排泄物分解過程能夠產生甲烷,甲烷能夠反過來用於繁殖其它可食用的微生物。House稱:「在過濾器表面的是能夠將固體排泄物轉變成為脂肪酸的微生物,同一表面的不同微生物會將其轉變成為甲烷。」
為了確保甲烷氣體培育的微生物能夠安全食用,研究人員有意讓部分實驗在能夠生長有害病原體的環境中進行。House的團隊發現,在pH 11的環境下他們能夠培育出一種鹽單胞菌,它不僅可以食用,而且含有15%的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在70攝氏度的高溫殺毒環境下,他們能夠培育出水生棲熱菌,這種微生物更具營養,含有61%的蛋白質和16%的脂肪。
這個過程比傳統的排泄物處理方式更快,能夠在13小時內轉變49%-59%的固體。House稱:「這就是這種方法未來有可能用於太空旅行的原因。這種方法比栽種西紅柿或者土豆更快。」研究人員仍然需要將他們的系統建造成一個完全整合的單元,而且需要獨立測試各個部件。
House稱:「設想一下如果有人使用了我們的系統,他就能夠將排泄物中85%的碳和氮轉變成蛋白質,而且不需要使用水培技術或者人造光源。這將成為深太空旅行的一種跨越式發展。」當然沒有人會覺得太空旅行是迷人的。(過客)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