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薛健老師:如何禪凈雙修

薛健老師:如何禪凈雙修

薛健老師:如何禪凈雙修

薛健老師:如何禪凈雙修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有同學常常問,什麼是「禪凈雙修」,如何「禪凈雙修」,這個法門的要點和要注意的有哪些?我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談談這方面的有關問題。先談談凈土宗的所謂念佛法門,就是用念佛一念止一切妄念。我們如果真能用心念的話,幾句甚至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妄念頓消。

講到凈土宗,就必須談到永明壽禪師的凈土宗,他的是真凈土宗,耳熟能詳的「有禪無凈土,十人九蹉路。有禪有凈土,好比戴角虎」,就是他說的。這句偈子很清楚地講明了眾多法門為什麼一定要禪凈雙修,因此南懷瑾先生也說「你們打坐修行學禪,不曉得連帶修念佛法門,修啊修啊,修錯了,因為自己智慧不夠。」所以,禪凈雙修即見效又保險。

從2008年以來,我修過觀音、持咒、安般、守中等等法門。法門有無數種,根據我的體會,在這些方法裡面,講到最有效果、最容易斷妄念的,無過於念佛了。這不僅是我自己的經驗,我看到過的以往的老修行前輩們和現在很多道友同修的念佛報告都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南師強調「打坐時念南無阿彌陀佛,慢慢念,下句未念以前,空一段時間,有妄念起來再念佛,能空多久便空多久,這就是禪凈雙修,也就是空有雙修。這個修法極高明,而道中庸,不要看不起它。」

具體修法,譬如我們一上坐,專心慢慢地配合呼吸念幾句佛號,妄念就沒有了。當然中間它還會再起,沒關係,妄念一起,你佛號就提起,妄念就沒有了……到後來就會到達你剛念「南無…」「南…」,妄念就沒有了。此時,加上心中掛著佛號,能很久清靜下去……再往後,念頭沒有啦,佛號也沒有了,清清楚楚,乾乾淨淨,就這樣持續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凈念相繼」。

念佛不是目的,也是方便。所以,南師才說「念到後面一念沉下去就定住不動了,這叫禪定……」。所以當我們出現上述定住不動的境界時,就要盡量定住,讓它一念沉下去,越沉越定,越定越沉……如偶閃一念,用覺一照便破。假如又起聯想或念頭多時,可再提起佛號止念再定下去。就這樣循環如此用功,但這個循環一定是螺旋上升的,念頭越來越少,定的越來越久,否則就有問題。

曾聽幾個同學說,那光念佛了,觀音、安般還修么?我的經驗體會是:當你心中沒有妄念達到心一境性時,每一個呼吸你都清清楚楚的,強弱你也很清楚,雖然你沒有刻意去觀呼吸,但你的呼吸也是自然知道的。而且周圍的聲音,你也是清清楚楚的嘛,因為它是自然進來的,你就自然在聽,聲音來去與你沒有關係。也就是說,當你在一句佛號息心止念後,觀音、安般都含攝在內了。再說了,下座你可以繼續用觀音、觀呼吸呀。所以,念佛法門與觀音、安般並不矛盾。

當然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需要,找時間專修安般等其他法門,但最好把禪凈雙修修到一定程度再說。皆可隨順各人根器,走各種契機之路。在打坐念佛的過程中,用佛號來止妄念,達到一心不亂,這是凈;你念佛念到一念不生,心止了持續定下去,心裡清凈安住,就是禪定。定什麼?南師說:「要定這個,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心一境性……有禪有凈土,這個禪不是禪宗的禪,是靜坐禪修的禪。」這就叫作「禪凈雙修」。

有人說,那我怎麼修止觀啦,其實禪凈雙修跟止觀、觀心也不矛盾呀,因為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清楚就是觀心,所以念佛的時候,對自己的念頭不是很清楚嗎。我們念佛守著佛號,念頭起來自己更知道呀,既然知道,也就是在觀中了呀。當我們知道自己起妄念了,於是趕緊提起佛號念佛,念頭沒有了,此時就在止中,止在佛號上。這當中,知道有念頭也知道趕緊念佛,就是有止有觀、即止即觀。等佛號停了,一切妄念俱息,一路清凈下去見到性空就是大止觀。

所以說修習止觀,就是修習禪定,而念佛就是修習止觀的一種方便法門,正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方便者,歸元之善巧方法也;歸元者,由始覺而至究竟覺也。所以所謂「雙修」也是方便契機之語,故曰「禪即是凈,凈即是禪,禪凈不二。」但何以又說不是禪宗的禪呢?因為不到徹悟、不悟得自心本性,不名有禪。

此外,我自己的體會,念佛法門從上座的粗重呼吸很快就會達到微細,隨著無念清凈時間的延續,能夠做到很久才呼吸一下,而且很微弱。所以,修行人都說這個法門見效很快,的確如此!特別是一念沉下去定住以後,自然關注呼吸,但你不要刻意去搞呼吸,無論呼吸強弱,都讓它自然地進行。所以南師才說「由念佛到達修禪,到安般法門,一直到空,見性成佛,一路啊。」正因為如此,禪凈雙修一路下去照樣達到止息,而且更快,條條道路通羅馬嘛,你無念久了最後呼吸一定停(拋開身體原因),所有法門到最後都是一樣的呀。

當你念佛的時候,念佛聲和周圍的聲音起起滅滅,那個能聽能知的空性清清楚楚又如如不動,你能體會到真心湛然常住又處處起用,此時你能體念真如之理,止息一切妄念妄想。而且體認到它是本來在止,本來不動,本來在定,此即所謂的「體真止」,這是我打坐中的禪凈雙修,修行非常省力。

因為知道「本來在止」,就能看到妄念煩惱起起滅滅都是本體本源所變化出來的,是現象變化,而且變出之後又變回去了,緣起性空。所以南師經常講「不是你空妄念,是妄念來空你」,說的就是妄念煩惱自性本空,用不著你去空它,所以去斷妄念煩惱那是多此一舉。弄清楚這個道理、參透它,修起來的確非常省力,而且輕鬆愉悅。否則的話,理不通、法不明,盲修瞎練那真的都是枉用工夫,白費時間和精力。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視這個。

修行,概況起來就是「聞思修慧」,任何法門、所有方法都離不開這個範圍。所以,禪凈雙修也將其涵蓋其中了。我們禪凈雙修時,聽自己念佛聲音也是修觀音法門,也可以參究體悟呀,慮而後能得嘛。譬如當我們念佛號的時候,南無阿彌……這是動相;念到無念清凈,佛號停掉,妄念也不起,這是靜相。此時注意南師開示:「念佛,要反觀心聲。一句有聲佛號,心之動相也。能知道動靜二相者,那個有沒有相?有沒有聲音?要你『反聞聞自性』。你懂了『那個』東西,就『性成無上道』」。所以當我們念佛念到無念清凈時,不要滿足於清靜境界,要「盡心知性」,多去慮多去參,才有可能悟得「本來面目」。

我平時生活安居時,白天行住坐卧基本能做到一念清凈,聲音進來和一呼一吸全知道,始終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裡清凈就是修行,不必再去尋個什麼。「對境無心莫問禪」對境無心就是禪嘛!日常中,有課沒課應事納物也有喜怒哀樂、也會有煩惱,而內心儘快空掉;不守著一個空、不守著一個靜,即使在忙於事情,即使都在動里,甚至有時也有情感,總之整天都在生活的繁雜應對和是是非非里轉,但自己能夠基本做到用過即丟,如經典所說「如器中鍠,聲出於外」,內心是空的!

夜晚或黎明上座念佛止念,以修定為主,所以白天修禪,早晚念佛修定,這是我在時間和方法上的「禪凈雙修」踐行。而且,我發現打坐念佛和白天觀心修禪,兩者互助互推的力量、進度非常大,反映在狀態上就是睡眠和飲食不斷減少。只要不連續幾天上課耗費,我的睡眠一天僅需2~3個小時,一天都清清明明。所以禪凈雙修,功夫進展來的非常快,不信你試試看!

【往期精選】

一、薛健老師:孔子與南懷瑾的感嘆

二、薛健老師:《大學》的綱要與修證重點

三、薛健老師:《大學》的綱要與修證重點(二)

四、薛健老師: 從拆古城看文化自卑感

五、認識人的基本心理

六、《論語》《大學》里的漸修與頓悟

薛健老師:如何禪凈雙修

作者介紹

薛健老師,國學和孔子研究專家,曾任兩所大學的教授和客座教授,現已退休。

薛老師自幼喜愛傳統文化,即便在傳統文化被當做大毒草的年代,仍堅持學習。21世紀初喜愛上南懷瑾的學問,結下了不解之緣,遂走儒釋道共參、實修實證之路。已發表過幾十篇傳統文化文章和研習佛法的心得,特別是撰寫《<論語別裁>別裁了什麼?》一文和《為孔子平反 — 南懷瑾的千古一裁》一書,反響強烈,備受關注。

2010年起在大學開授《中國傳統文化概覽》和《身心與靜定修養》課程,深受學生喜愛,每期課爆滿。退休後由古國治老師舉薦任團中央傳統文化德育(涇縣)基地國學講師,教授四書及《原本大學微言》導讀課程。2015年以來,不斷受邀先後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瀋陽、吉林等十餘城市做傳統文化講座,極受歡迎。

2017年元旦,《原本大學微言》導讀首期課程成功舉辦後,同學們的感悟心得分享,感染了很多人想參加課程學習。各方主辦人遂邀請薛健老師在各地進行了十幾場導讀課程和講座,特別是2017年四月在南京「全省企業高管國學講座」、六月的北京「北大企業家研修班國學課程」和十月的廣州粵秀書院國學講座反響最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粟文化 的精彩文章:

好書文摘|情緒活化劑

TAG:一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