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68講:易之道,感而遂通天下

第68講:易之道,感而遂通天下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shì]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易與聖人之道

我們看這一章的開頭,「《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這是提出了一個結論,說易道、易學它能夠跟聖人之道合拍的有四點。哪四點呢?就是「以言者尚其辭」,說話的人要推崇易道裡面的辭——就是所謂的卦辭、象辭、彖辭、爻辭這些;「以動者尚其變」,那麼你要做事情、要行動,要注重易道的變化規律;「以制器者尚其象」,制器者就是工匠嘛,這些做各種器皿的工匠,也是通過易象來得到啟發;「以卜筮者尚其占」,就是打卦占筮的人,就要注意易學中關於占卜的這些方法。然而本光法師對這一段是有褒有貶的,他認為這一段中間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部分。下面我們仔細來分析。

言者,當然就是指說話的人,一般我們說話,發表演說、與人辯論等等,都需要有一個權威的理論、權威的觀點作為自己的支撐。在佛教裡面,這個就叫做聖言量。我們說話立論的標準並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以聖人的言句、以祖師大德的言句作為標準。符合這些言句教導的就是對的,不符合這些言句教導的就有問題。

我們看《繫辭》裡面也是如此,動不動就是「子曰」如何如何的。過去在文革時期也是,動不動就要背語錄,毛主席說如何如何,吃個飯都要背「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我記得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每當很鄭重地跟同學說一件事情,就要捏個拳頭舉起來說:「敢向毛主席保證,聽我說的准沒錯!」那時候那麼小一點,就知道要拉一個權威來做自己言語的一種支撐。這就是「以言者尚其辭」。其實,現在寫學術論文也是如此啊,你引用的所有證據論據,都要在後面清清楚楚地列出其出處來。引用他人的文句必須是要有出處的,而且引文的出處還必須很權威、很正式,這才好使加分,不能在街上隨便聽見一個賣豆腐的人說什麼東西,就當作引文,那你的論文就及不了格。「以言者尚其辭」就是這種感覺。對於中國古人來說,當然最大的權威,那是非《易經》莫屬了。因為它是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而存在的。所以在說客眾多或者縱橫家馳騁的古代,你要周遊列國去說服王侯君主們,如果你不把《易經》裡面的言辭背得滾瓜爛熟,可能人家就覺得你不怎麼樣,上不了檯面,所以是「以言者尚其辭」。

當然作為真正的學易之人,「尚其辭」就比較膚淺了。實際上,《易經》裡面還有不尚其辭的東西,比如我們後面要學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這個東西就是易道的不言之教。我們不僅要「尚其辭」,而且還要體會到言辭背後,它無言的地方,要體會這種不言之教,要從易道無思無為寂然不動的不言之教中,得到感應,方堪為一個學易者。為此「感而遂通天下」,要感,要用我們的內心去感受,然後能夠通達天下一切的聖賢事業。

「以動者尚其變」,這一句對學易之人來說就非常重要,而且入情入理。一個學易之人,最重要的是要體會易道的變化。《易經》六十四卦,從乾坤二卦,一直到既濟未濟卦,它整個就是易象變化的大規律,這個大規律都可以作為我們人生在世、行為處世的基本規則。「動者尚其變」,我們一再說,學易要學活,要靈活變通,不能夠學死,我們打卦也好做事也好,這些思路和方法都要反覆去體會,學活學通。而且易卦本身,它有一些錯綜複雜的變化,它跟我們人事當中錯綜複雜的變化也是非常合拍的。所以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但是久而生弊,生弊之後它又要窮,又要變,又要通。這是一個基本的規律。

「以制器者尚其象」,這一句比較有局限性,不是很確切。「制器者」對於生產力比較低下的古代社會來說,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行業。比如說制陶罐的,制鍋碗瓢盆這些日常器皿的人,作為一個「制器」的工匠,他在社會生活當中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以制器者尚其象」,不僅個人生活如此,作為國家來說,國之重器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鍾、鼎這些東西的製作,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古代的各行各業都把自己的祖師爺往高推,推到上古聖人那裡去。教人們種地稼穡的,就要推到古代的神農氏那裡,要設先農壇祭祀;木匠也要把他的手藝推到魯班爺爺那裡,最後也要被供起來,當成神來祭拜。這都是古人的一些思維方式,大家都很重視自己的手藝,要找到最神聖的來源。

但是,易象本身雖然有一部分是具體的物象,但是更大的部分,是讓我們從易象的指示當中,去明了社會人事當中的這種吉凶悔吝,去認識事物當中的禍、福、無咎等等的結果,從而幫助我們在行動上進行選擇。所以在方山易看來,「以制器者尚其象」,也有一點附會之嫌,沒有對易象的本質有所體現。

下一句「以卜筮者尚其占」,這是合情合理的。卜筮者嘛,對於過去打卦算命行業的人來說,《易經》當然就是他們首推的最重要的依據,所以最推崇的也是《易經》。當然,他們未必對易道、易理有真切的體會,一般也就是注重其卜筮功能。現在我們看,隨便在哪個旅遊景區也好,一條仿古街道里也好,好象都有打卦算命的人在裡面坐堂。這些人把《易經》八卦的標誌或者太極圖往門上一掛,就說明他的卦很正宗。這就是「以卜筮者尚其占」的感覺。

賣卜算命的一代高士

《易經》這本書,它之所以能夠比較完好、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沒有把它像其它的諸子百家的書一樣被毀掉,也是因為當時人們認為《易經》是一本占筮之書,它純粹是人們日常占筮用的工具書,跟異端邪說、反動思想沒有關係,所以放了它一馬。它作為占筮之書,可以說是過去占卜行業的基本工具書。雖然過去占卜算卦的行業地位不高,居於社會下九流,一年也掙不了好多錢,但是呢,它畢竟也是一個認認真真的行業,人們有大事情拿不定主意,就都要去問上一卦。事情的結果是否準確暫且不管,更重要的是,大家通過占卜之後能夠安一下心,不管好壞,有個結果總比一直懸在心裡好過一點。

不過,現在好象世道變了,很多風水大師、預測大師風起雲湧,都成了很光鮮很體面的人物。我有一個寫詩的朋友,十幾年前我們幾個寫詩的常到閬中碰頭,那時候他已經開始在鑽研《易經》了。後來很久不往來,也沒看他寫詩了。結果前兩天,在寬巷子遇見一個朋友說起他來,哎喲!他了不得,現在是大師了!易學大師哦!現在各大網站都爭相邀請他當駐站預測師,包括新浪、搜狐這些大網站都重金邀請他,而且是明碼實價,價位非常之高,後面還跟了一大群粉絲。看來時代真是變化了。

「動者尚其變」,過去打卦算命這個行業屬於下九流,屬於浪跡江湖的人士,現在已經是正兒八經被請到各大網站來坐堂預測。我們這個時代變化確實太快了,還是讓人一時有點反應不過來。當然,這個變化跟這個時代節奏太快、選擇太多,而且人們缺乏信仰、急功近利的社會心態很有關係。

實際上在古代,打卦賣卜的這個行業裡面,也有一些真正的高人。像我們成都的嚴君平就非常了不起,現在成都的君平街就是因為嚴君平而得名的。嚴君平一生就是以賣卜為生,給人家打卦算命,指點迷津。當然,他就不像我這個寫詩的哥們兒給人算命,價格高得嚇人。嚴君平一天就固定打那麼幾個卦,算那麼幾個人,只要一天的稀飯錢掙夠了,他就立馬收攤回去。回去做什麼呢?回去教一幫娃娃念書,教他們念六經道德,教他們仁義禮智信這一套東西。每天如此,大家都不知道四川成都有這麼一個隱君子。後來他教的學生裡面,有一個出了大名了,就是揚雄,《陋室銘》中的「西蜀子云亭」就是說他。揚雄是漢代的一代大儒啊!非常出名,對易學的研究也非常之高深。他寫了很多文章,比如他仿《論語》而著的《法言》,在中國思想史上是繞不開的經典;他仿《易經》而寫成的《太玄》,更是自成一套體系,成為歷代易學研究中謎一樣的天書。就是因為揚雄特別推崇他的老師嚴君平,所以人們才知道,原來在成都的街巷裡還隱藏著這樣一個人物,還有這樣一個以賣卜算命為業的隱士高人。

嚴君平算卦有一個特點,他是把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的這一套東西揉到一起,拿來給人家解卦。一個卦出來了,他看來問卦的人心性有點不好,就說你知道這個卦為什麼不好啊?就是因為你以前做了壞事,報應來了。你以後改好,多做些善事就沒問題了;當官的來算卦,他就說你曉得現在遇到危險的原因是什麼?就是你以前貪腐太厲害了,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後你要愛民如子,這樣子你的運氣就會轉好的。諸如此類。嚴君平通過這種方式,實際上也是行菩薩道,對整個社會風氣、對人心的凈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窺測天機的因果

剛才說到「以卜筮者尚其占」,劉大姐就問為什麼過去會認為卜筮、算命、打卦是下九流的行業?確實是客觀上有很多原因。你看那些江湖上擺攤算命打卦的人,看上去一般都不那麼穩重,總有點賊眉鼠眼的感覺,要不就是瞎子啊、聾子啊,或者是缺胳膊少腿的。這並不是說干這個行業必須是殘疾人。不過,其中的某些現象不得不注意一下。

以前書院有一位朋友,是一位風水大師,在座的有些人可能也見過,當時書院搬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也請他參詳了一下。他就是身有殘疾,但是在看風水方面確實是很厲害,往往能夠一語中的。記得當時有一位朋友想跟他學,人家就對她說,你要去學可以啊,但學了後會給身體帶來殘疾哦,你有沒有這個思想準備?這位朋友是個美女,一聽嚇壞了,打消了這個念頭。確實也很怪,據這位風水大師自己講的,他在看風水的能力上有幾次特別大的提高,都和自己身體出現問題有關。身體出毛病了,眼睛不好使了,但緊跟著在看風水方面的功力就大長,你說怪不怪?

這種事情你說它怪吧,好像也沒啥;但是你說它不怪,好像又確實是有點玄。不過對學佛的朋友來說,道理就比較簡單了,天下事不出「因果」兩個字。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情,我們設身處地想想,我們處在某一個位置,或者說做某一件事情,其成與不成,好與不好,其中很多都是有因果的。如果是通過自己的能力,是通過對自己修養的提升,是通過自己的改過遷善來改變自身的因果,那麼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是其他人介入來改變這個因果,正所謂有因就有果,這個因果沒落在這邊就會落在那邊。誰來改變它,誰就要承擔這個因果,所以這中間的確有很多問題值得大家重視。

這就是過去卜筮這個行業的特點。我們學易也要看到這點,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嚴君平先生,他身為一代大師,對這些當然看得很清楚。他活了七八十歲,在當時也是高壽哦。人家每天把稀飯錢掙夠就收攤,回家後認真講的還是聖人之道、聖人之學,就是給人解卦,也用的是儒家聖人的一套道理來解。這就是「以卜筮者尚其占」,對占卜之學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對這些數術研究得很深,但是一定要明白因果!遇事的時候,別人來問的時候,自己該如何回答?這是需要很高深的技巧,需要很高深的修鍊。

嚴君平先生可以說是卜筮行業中的正面例子,當然歷史上也有很多反面例子。有些人不得善終,甚至有些大師,比如以前我給大家提到過的漢代的京房,寫了一部《京氏易傳》,那麼厲害的易學大師,結果被砍了頭,不得善終。這些都是前車之鑒。

命運如山谷之迴響

我們來看下面一段,「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君子,有志向的人,高尚的人。將有為也,就是要有所作為。這裡的君子是就內德而言,並非是只有處在某一高位的人才能有所作為,而普通人就沒有作為了。普通人有普通人的作為,居高位的人可以有更大的作為。雖然作為不同,但發心是一樣的,就像《大學》裡面講的那樣:「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君子之行為,都是從正心誠意做起,在這點上,大家都是一致的。這是「君子將有為也」。

「將有行也。」行,在這裡指的是禮樂踐行。在《易經》中有很多關於「行」的爻辭,比如「涉大川」、「有攸往」,還有所謂的「利見大人」,等等,這些都是「將有行」,都是將有具體的行為。那麼,對於我們人生當中具體的、正二八經的行為,正二八經的事情,尤其是我們遇到了人生中的大事,往往都會有所預兆,當然這就該像《繫辭》這裡說的那樣,要「問焉而以言」,就應該問焉而後行,三思而後定,一定要認真思考,千萬不能馬虎。

剛才課間休息的時候,大家聊剛剛出了車禍的那位師兄,確實之前也有很多預兆,但他自己呢,因為一忙就沒有太在意,就馬虎過去了,沒有對此認真推敲。在這一點上,大家還是應該警惕起來,尤其是遇到重要事情,在人生的大關頭,一定要認真思索。「問焉而以言」並不是非要讓你去問某個高人才行。這個世界上有多少高人啊?誰是高人啊?那是說不清楚的。但是你可以問自己,問自己在這個事情上行不行得正?坐不坐得直?要從因果上面去考慮當為不當為,要從仁義禮智信的角度去考慮該不該做。這樣捫心自問,好多事情就能夠問清楚、想清楚。當然如果有能力的話,也可以為此占上一卦,看看做事的時機如何?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誠心地問卦,這個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真正學通了前面所講的這些易理,尤其是通過卦象明白了社會人事的變化規律,那麼不管你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心安理得;做起事情也就能像下面說的那樣,「其受命也如向,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

這樣的話,你接受自己的命運就如同山谷裡面的迴響一樣。這裡的「向」通「響」,我在山裡大吼一聲,整個山谷就傳來迴響,自己大吼的聲音和山谷裡面迴響的聲音是一樣的。我們接受命運,明白命運,清楚自己的命運,就像山谷裡面的回聲一樣,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其受命也如向」。只要是真正明白了易道之人,那麼你面對任何事情,無論是眼前之事,還是遠大的目標,又或是未來之事,或者是很微妙、很深奧的事情,總之你都能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並且能預見到將來的情況。這樣在自己的行為上,就能做出最恰當、最合理的選擇。

所以說「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如果不是真正堪稱天下之至精的話,誰能夠達到這種地步呢?這是對易道的精湛、精微的推崇,是非常高的讚頌。

誦讀錄音由【弘範文化】提供

知行合一 從容中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范學苑 的精彩文章:

第67講:占卦中的精神現象學

TAG:弘范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