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支毛筆的誕生:72道手工製作全過程

一支毛筆的誕生:72道手工製作全過程

毛筆所使用的毛料,在歷朝中均以該朝施行字體之所需而有所選擇,但皆以動物毛為主,而今日毛料之選用則非常廣泛,動物毛髮幾乎都可用來制筆,較常用的有黃鼠狼、山羊、馬、豬、狐狸、野兔、鹿....等等;另日本產制的人造毛─尼龍絲不但有毛鋒,更有彈性,因此大部分廠家均會在毛筆裡邊加些尼龍絲,以增強毛筆彈性;還有,毛筆了為其筆形順暢,部分筆頭底部,也會加些植物原料─黃麻絲做為襯底,以增加筆頭外形美觀,並對筆頭之綁固有極大助益。

傳統毛筆的製造過程非常繁雜,且環環相扣,任一過程稍有疏忽,即會對毛筆品質產生極深影響。且高品質毛筆之製造,全部依賴人工運作,迄今仍無機器可以替代。因此,至今仍產量無法與一般工業產品相提並論。為使大眾概略了解,茲將毛筆製造過程介紹如下:

一、毛料選取:

各種筆類,有其特殊筆性,而毛料則能決定筆用途,例如:軟毛系列,以羊毛為主,硬毛則以狼毫、馬毛、豬鬃、尼龍絲等為第一優先;除毛之種類外,毛之長度、 粗細、生長及取用季節,亦是列為生產成本及毛筆用途的考慮重點。

二、去除毛皮:

通常毛料均會粘附獸皮,因此都會將毛料浸水以軟化獸皮,再將整片毛料撕成小撮,並將毛根順向排列,再用刀切除獸皮部分。

三、合齊除絨:

除皮毛料合齊後,以骨梳將絨毛梳出,因絨毛細而彎曲,不能成為毛料,絨毛若不去除,易導致毛筆開叉。

四、排列毛鋒:

每根毛料之長短不一,為使其一致,將除絨後毛撮,以毛尖方向一根根排齊於板子上,再將毛根切齊,即是毛料中之「毛片」。

五、調配毛料:

一枝筆的形成,很少是單種毛料所製成,大部分是兩、三種以上的毛料所混合,為能配合的恰到好處,則需有很豐富經驗才可辦到,因此調配毛料都由老師傅親自操作。

六、切定筆形:

筆鋒之尖粗、胖瘦、長短,和筆形之順暢與否,深深影響筆性,所以調配好之毛料需再予分別切出形狀,才能符合筆性之所需,故切刀為制筆成敗之關鍵,因此持刀者通常是廠家之負責人。

七、梳整混合:

將調好切妥之毛料,以骨梳多次混合梳整,使得各種毛料分布均勻,如此,做好之筆於書寫時,筆形不致歪斜。

八、卷制筆蕊:

梳混好之毛片,取一部分打平,然後於手掌上卷製成筆蕊,再彈墊筆根,使毛根平整,若有未平之筆毛,則用包皮刀予以剔除。

九、包卷蒙皮:

兼毫筆毛外層,通稱包皮,筆蕊形成後,以卷制筆蕊方式蒙上包皮,然後調整筆鋒,並將毛尖斷鋒挑除,於此,書寫才能流暢。

十、綁固筆頭:

筆頭完成之最後一道手續,即是用線將筆頭綁緊,過去大都使用綿線,如今則以尼龍線居多;此項手續一定須在筆頭晾乾後,才能動作,否則綁起來就不紮實,筆頭未綁固,筆毛極易鬆脫,如此毛筆就會有大量掉毛現象。

十一、選用筆桿:

筆桿材質甚多,如竹子、木材、玉類、瓷器、象牙、牛角、塑膠....等等,一般市面高級毛筆以牛角桿居多,學生用筆則以塑膠桿或竹桿較普遍。

十二、膠粘筆頭:

筆頭粘上筆桿後,一枝毛筆即可謂大功告成;早期以松膠為主要要粘劑,現則以俗稱「鐵膠」之強力膠居多。

十三、刷毛定形:

刷毛目的在於打凈毛屑,定形則增加新筆之美觀;定形膠以類似洋菜之海菜膠為主。

十四、筆桿刻字:

筆桿字體可分為「雙刀」、「刀半」、「單刀」三種,雙刀系以橫用刀(單刀)及直用刀刻出,字體可顯出楷書筆畫;單刀,顧名思義即是以一枝刀來完成,字體以行、草書較多;刀半為單刀刻後,再以直刀修飾筆劃,字體趨向行、楷書。

經過以上大大小小72道手工製作程序,一隻合格的毛筆終於成型。書友們,了解了這些是不是會更加珍惜自己手中的毛筆了呢!

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收藏 的精彩文章:

1歲到90歲,男人在各階段成功的標準,完全出乎你的意料!

TAG:大眾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