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傑拉什,羅馬之外的羅馬

傑拉什,羅馬之外的羅馬

從以色列往東走,進入約旦,人首先會在色彩上感受到這兩個國家的不同。約旦是大片大片的土黃色,天氣好的時候,抬頭還能看到藍色的天空,天氣不好的時候,整個世界彷彿是與黃沙融為一體的。

這倒不足為奇,因為約旦地處亞熱帶沙漠氣候區80%的國土被沙漠和沙山覆蓋,西部是光禿禿的高地,東部和南部都是沙漠。 但在這片乾旱缺水的土地上,約旦為遠道而來的遊人們準備了諸多驚喜。

安曼:「七丘之城」

黃沙和乾旱會讓城市看起來像一張褪了色的老舊照片,毫無生氣,而且又臟又破。但黃沙中的約旦竭力對抗乾旱。

在首都安曼的街道邊,隨處可見用橄欖樹布置出的綠化,城市努力保持乾淨整潔。遊人往往被迅速打破了初印象——預期中的中東破舊小城原來是這樣一番清爽的風貌

乾淨整潔的現代化城市風貌

安曼作為首都的時間並不長——畢竟約旦獨立也只有數十年,但是這座城在西亞的土地上已經存在了幾千年。

早在3000多年以前,安曼就被死海邊的古王國阿巴斯·阿蒙統治過,當時它被稱做阿巴斯·安曼。 因為這裡是當時歐亞非溝通的必經之地,所以歷史上先後被亞述、迦勒底、波斯、希臘統治。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征服了這裡,並命名為「費拉德爾菲亞」。後來羅馬人又征服了這裡,繼續沿用安曼這個名字,並統治了幾個世紀。

在發展成中東的大都市之前,這裡只是一個點綴著游牧民族帳篷的山間小村落。後來,位於東南部的舊城區逐漸向西北方擴展,整個城區分布在大大小小的七座山丘以及山間谷地,新的城區還在不斷往西和往北延伸。所以安曼城也被稱為「七丘之城」。

從城堡山俯視安曼老城

城堡山

安曼「七丘」,最著名的一丘當屬「L」型的城堡山。安曼城從這裡誕生。公元前13世紀,這裡出現了信奉太陽神的阿蒙人部落,公元前11世紀,阿蒙人建立了阿巴斯·阿蒙王國,在城堡山上建立首都「阿蒙」,直到成為今天「擁有七座山頭」的安曼城。

安曼城堡山地圖

羅馬人300多年的統治給安曼的建築和城市風貌打上了深深的羅馬烙印,今天人們仍能在這裡看到大量古羅馬建築遺迹,城堡山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赫拉克勒斯神廟(Temple of Hercules)遺址。

赫拉克勒斯(Heracles),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他神勇無比、力大無窮,完成了12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此之外他還解救了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赫拉克勒斯死後升入奧林匹斯聖山,成為大力神,所以赫拉克勒斯神廟也叫被稱作大力神廟

擁有八塊腹肌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赫拉克勒斯神廟(Temple of Hercules)遺址

如今的神廟只剩下零星的幾根石柱,但這些高聳的石柱依然能彰顯神廟當年的輝煌。在遠處低矮一些的石柱邊,一隻殘缺的白色大理石雕成的巨手特別矚目。據說,神廟被發現後,大多數好東西都搬去了大英博物館,只給安曼留下了赫拉克勒斯的這隻手,以證明此處確實是赫拉克勒斯神廟。

赫拉克勒斯的巨手

羅馬劇場

從城堡山俯視安曼老城,畫面正中間的就是規模龐大的羅馬劇場。

這個建築誕生於公元2世紀,雖然比不上義大利的古羅馬斗獸場——據說那裡可以容納9萬名觀眾,但是安曼的這座劇場依然可以容納6000人設計者將劇場規劃成半開口的圓形,充分利用聲學原理,使觀眾無論坐在劇場的何處,都可以聽到舞台上的聲音。站在劇場的中間講話,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在劇場上空回蕩。空曠的劇場像一個半圓形的呼吸孔,讓房屋密集的城市在這裡獲得喘息。

從城堡山俯瞰安曼老城

畫面中間就是羅馬劇場

傑拉什:羅馬之外的羅馬

從首都安曼向北走大約50公里,填充視野的依然是土黃色,建築和路面像是被人刻意刷上一層黃沙,晴天亮得刺眼,陰天異常黯淡。

這座叫做傑拉什的古城從沙漠中出土不到一百年,但在重見天日以前,它就已經存在過千年,建設城市所使用的黃色沙石每一寸都傳達著古老的氣息。

約旦人把傑拉什稱作「羅馬之外的羅馬」——當首都安曼逐漸現代化之時,只有傑拉什還維持著它千年以前在羅馬人治下的城市面貌。

公元前64年,羅馬軍隊佔領了敘利亞,其南部的傑拉什也被納入羅馬版圖。三百多年後,羅馬帝國政治動亂,傑拉什隨之一蹶不振,這樣的興亡盛衰在之後的王朝更迭中幾經反覆,但城市面貌始終維持著羅馬時期的風格。公元8世紀,幾場地震使傑拉什的許多建築毀於一旦,公元9世紀,傑拉什被徹底埋在了廢墟之下。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已經是1100多年後的事情了。

跟隨這張建築地圖,我們可以對傑拉什古城一探究竟。

傑拉什建築地圖

哈德良拱門

哈德良拱門是古城入口處的第一座建築。公元129年冬天,為了紀念羅馬皇帝哈德良到此一游,政府下令修建這座拱門,作為入口迎接偉大的哈德良皇帝。

哈德良皇帝酷愛旅遊,在他統治時期,帝國各行省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關於這一點,《羅馬帝國衰亡史》里寫道:「哈德良的生活幾乎是始終處在永無止境的旅途之中。由於他具有多方面的,包括軍人、政治家和學者的才能,他通過完成自己的職責便可以完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後來,傑拉什決定將凱旋門擴建成南城門,可惜這個擴建計劃一直都沒有完成。如今,這座拱門成為遊人進入古城的第一站,通過這道拱門後,傑拉什古城就逐漸顯出它的面貌。

競技場

競技場

在哈德良拱門西側的空地上,有一座建於公元1-3世紀的競技場,長244米,寬50米,建成之初,據說可以容納1.5萬名觀眾,是如今觀眾容量的30倍。這裡曾經是傑拉什舉辦競技比賽和戰車比賽的場所。

羅馬劇場

傑拉什也有一座羅馬劇場,它保存得更完好,上面依稀可以看到表示座位號的數字,有些屬於達官顯貴的作為甚至刻上了所有人的名字。但權貴終究沒入歷史的洪流,如今傑拉什的羅馬劇場常常被用來作為每年傑拉什文化藝術節(The Jerash Festival of Culture and Arts)的指定舉辦場所,各種音樂會、演唱會會在這裡舉行。

傑拉什文化藝術節現場

橢圓廣場

橢圓廣場是一個商用建築,廣場的地面由同心圓方式排列的石板鋪成,周圍環繞著公元1世紀建造的愛奧尼亞石柱,石柱下騰出一塊空間作為邊廊供商人布置攤位,廣場中央曾有一個正方形高台,安放著一尊雕像。

古羅馬時期,人們在這高大的石柱之間互通有無,儘管如今的橢圓廣場只有少量遊人在古老的石柱之間探尋逝去的輝煌,但千年以前,這裡曾人頭攢動,創造出文明的盛景。

加冕大道

加冕大道又稱為柱廊街,建於公元一世紀,據載這是為了迎接哈德良皇帝的巡遊而建——價值和哈德良拱門一樣。但隨著城市的發展,柱廊街的作用早已不再局限於迎接皇帝和要人的到來,而是搖身一變成為世界各地的商人聚集時的必經之道,商人的貨車在石塊上留下一大道車痕,也留下了無數的財富,同時象徵著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

水神殿

水神殿建於公元二世紀末期,坐落在加冕大道旁邊,曾經是城市的主噴泉,如今是傑拉什古城中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組建築群。牆面上的七個出水口和中央的噴水池及下方街道的排水溝構成了完整的排水系統。乾旱時節,民眾們就會來到水神廟乞求神明降水,而牆上的七個出水口據說象徵著一周七日。

阿爾忒彌斯神廟

阿爾忒彌斯神廟聳立在台階的頂端,眺望整個城市,這裡曾經供奉著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她是是太陽神阿波羅的雙生妹妹。阿爾忒彌斯是傑拉什的守護神,因此她的神廟比宙斯的神廟位置更高,也更雄偉。這些大理石巨柱,每根直徑約達2米,高度約20米,大概是6層樓高度。

傑拉什古城的完整程度讓人不禁暗自感謝公元9世紀的地震——自然災害對建築的破壞程度固然很大,但是廢墟從另一個層面也保護了文明的遺迹,相比而言,人為的破壞往往才是文明最大的天敵,造成不可逆轉的災難。

歷史上不乏這樣的災難:人類耗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創建出來的文明,在幾個月甚至幾天的時間裡被另一群人毀滅殆盡——毀滅者往往也是落後野蠻的代表。

公元前1500年前後,野蠻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毀滅了那裡已經相當發達的文明,公元500年前後,野蠻的哥特人、日耳曼人和汪達爾-阿蘭人不斷入侵羅馬帝國,並最終由汪達爾-阿蘭人攻陷了羅馬城,將歐洲帶入長達近千年的黑暗時代。有多少文明的痕迹消失在人類的手中,這是無法估量的損失。

從這個層面來看,地震使傑拉什因禍得福——-黃沙之下的傑拉什古城,不再被後來者被破壞、改造和重建,它的神廟、柱廊、拱門、劇場,一磚一石都見證著羅馬人曾經的統治。正因如此,它才成為世人公認的「希臘和義大利之外,世界上保護最完好的古希臘古羅馬城市」,有人甚至稱它為「中東龐貝」「羅馬之外的羅馬」,對它來說,這是名副其實的讚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眸Brighteyes 的精彩文章:

紅海為什麼這樣「紅」?

TAG:明眸Brightey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