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答疑解惑:什麼才是真正的熟茶「三色葉底」?

答疑解惑:什麼才是真正的熟茶「三色葉底」?

我是小小發酵師,任何發酵正常的熟茶,它的葉底整體上都是三種顏色相近的葉片組成的,發的偏輕的顏色,主體成熟度的顏色、發酵偏重的顏色。

比如輕發酵的葉底褐紅稍顯青,以紅為主,紅中顯褐,稍顯青葉,紅為主體色,青是發酵偏輕色,褐為發酵偏重色;

適度發酵的葉底是褐紅,以紅為主,紅為主體色,褐色為偏重色,而泛紅(黃變紅,偏紅)的葉片為偏輕色,但一般情況下我們並不會加上泛紅這個術語;

重發酵紅褐,褐中顯紅,褐色為主體色,紅為偏輕色,碳化的葉片黑為偏重色;

在老茶的後期陳化中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並且隨著後發酵的進行,三種主體顏色輪流替換,並不固定。

那麼,成因何在呢?

首先是原料的絕對不均勻導致的發酵梯次的差異,普洱茶的原料只可以做到相對均勻,但絕對就是天方夜譚了,比如特級料芽頭,根本無法避免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以及其他粗老葉片,甚至茶葉碎片的混雜;

8、9級的粗老料也會有較嫩葉片,以及級別更低的黃片、梗等等,實際上主體料能佔到整個等級的70%講究已經很不錯了,我們評定原料的級別,只是評判它的主體部分而已。

我們知道,依據原料的嫩度,渥堆發酵中他們的發酵梯次並不一致,最粗老的梗發酵周期最短,而芽頭最長,黃片、老葉、粗壯葉、嫩葉依次發酵周期越來越長。

但發酵的時候我們只是保證原料的主體達到成熟度即可,並不需要照顧偏嫩的料以及偏粗老的料,假如45天結束了渥堆,以5級料為準,嫩度高於主體料的偏輕,而嫩度低於主體的則會發的偏重,由此三色葉底形成;

即便是純料熟茶,三色底也是明顯,而拼配則更擴大了這一點,按照大廠一般情況而言,分心蓋尖茶,心茶粗老(6-10或者級外,佔比50%),蓋茶(3-5級別30%),灑尖(20%特級、芽頭之類),這即是著名的三口料,各自在相近嫩度的原料中選擇,由此心蓋尖造成的三色底更加明顯,即便只用兩口料,即只有心蓋沒有灑尖三色葉底葉底照樣存在。

有人把原料特性和拼配導致的三色底說的神乎其神,宣稱是生熟配,但這並不是刻意,也並非什麼獨門絕技,更不是什麼老茶才帶有的特徵,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實際上只要你認真,進一步細分,可以從熟茶葉底中找出更多其他的顏色,當你把這些顏色的葉片按照發酵的先後順序排列起來以後,你會發現一個完整的發酵過程呈現在你眼前!

三色底確實有趣,但一點都不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