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心理,讓我們對一隻旅行的青蛙如此痴迷?
我的兒子,你幾時回來呢?
這幾天,朋友圈已經畫風突變,從原先的曬娃再慢慢變成了曬蛙.....
實際上,這種蛙來源於一款名為《青蛙旅行》的日本手游。
從半個月前還在苦苦等待「李澤言」霸道總裁,
再到如今為了一隻孤獨的青蛙而苦苦等待.....
一隻青蛙都有成千上萬人追求,
為何我就沒人追求?!
網友從「吸貓、吸狗、吸雞」變成了「吸蛙」,這隻蛙究竟有何魔力?
這隻來自日本放置類遊戲《旅行青蛙》突然火爆整個媒體,在這款遊戲里,玩家只需照顧一直萌萌的小青蛙,為它打包點心和道具,然後什麼不管,任由它自己出門旅行或在家中想做自己喜歡的事。
聽起來,這遊戲還真是與眾不同啊!
然而,在朋友圈和網路上,那些養貓、養狗、養李澤言等的年輕人,忽然搖身一變成為了「留守老人」。自從養了這隻青蛙,這些勞心勞肺的「老母親」、「老父親」也不斷嘮叨自家的青蛙:
我的蛙總是呆在家裡,整天坐在床上看書,攆都攆不出去......
我的蛙都已經出去那麼久還不回來?可別再路上出什麼意外啊!
自從養了蛙,能夠感受父母的苦心。總想給自己的娃最好,但出去又怕出事,盼著他早點回來.....
這隻「佛系」青蛙的出世,正合了大眾的什麼心理?
為什麼這隻「佛系」青蛙能夠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去「哺養」?正所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盼萬盼等蛙來。這種簡單粗暴的遊戲之所以能夠「火」,除了一方面去抓住時效性,快速出街,最主要還是迎合了大眾的心理。
1. 觸動遊子心理,體會到「為人父母」感受
《旅行青蛙》中最大亮點就是「養蛙」,在與蛙互動時可以深切觸動到玩者的心理,能夠讓玩者深刻理解到父母在家那種嘮叨,離家時又挂念的感覺。
在這款遊戲里,玩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充當父母一樣的角色,再給你的蛙準備東西能夠感受到小時候父母給你準備行李。你在準備時又會考慮到用處大不大,決定了蛙去哪,去多長時間以及能夠給你帶回什麼樣的紀念品。
因此,當你在玩蛙時就會觸動自己「為人父母」的感受,當蛙在家時擔心總是宅家裡不好,當蛙離家時有擔心他路途安不安全,當收到蛙起來的明信片以及特產時,是否能夠感到心裡激動以及喜悅呢?
2. 超限效應的逆嚮應用
什麼是超限效應呢?實際上,是指刺激過多,過強,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上的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我們在玩其他遊戲,最大能夠感受到強烈感官刺激,操作帶來的各類反饋讓玩家不免開始感到厭煩。因此,這款《旅行青蛙》便就極大弱化了帶給玩家的刺激,這款平淡如水的遊戲在心理上可以理解為超限效應的逆嚮應用,因此,輕微、低頻刺激、慢節奏可以讓玩家在安靜與舒適之中感受到遊戲的樂趣。
看到蛙遲遲不歸,然而沒有感覺安全感喪失?
很多玩家會發現自己在與《旅行青蛙》的小青蛙互動時,若這隻小青蛙不聽使喚,吃飽了隨時玩消失,又或者出去外面遲遲不歸,這時玩家並不會感覺對發生的事失去控制而不悅,而是在「假裝」呼喚自己的呱兒子回家,但並沒有人會真的為了這件事而憂心忡忡。
實際上,玩家都知道無論在家在外,這隻蛙都是絕對安全。因此,無論發生什麼,它都會回來的一天,不存在失蹤的可能性。因此,在心理上可以分析:在極度安全的前提下,失去控制帶來的影響可以說完全被消除了。
這隻絕對安全的大前提,讓玩家無需控制保護青蛙不受傷害,這本身可以理解為一直極高控制感的表現。
溫暖精緻的畫風,簡單的遊戲方式,以及極強的情景代入感,因此這款《旅行青蛙》深深俘獲了「佛系玩家」們的心,一顆顆「老母心」天天念叨著自己的蛙兒子......很快就到農曆新年了,我想,這對於我們離家在外的人來說,每一次等待與歸來,都是治癒你最好的時刻.....
※電影《一念無明》教育反思:我是如何將自己兒子逼成一個躁鬱症患者?
TAG:漫說健康 |